刘美华:潜心教学 做实践育人的“大先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24 14:56:3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蒋莉)

刘美华,湖南工程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室主任、“百名骨干人才”、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潜心耕耘实践教学领域二十余年,刘美华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成长为备受学校师生敬重的“大先生”。

教学改革作先锋

近年来,面对学生人数激增、教学课时缩减、实训仪器设备与实训环境扩展受限、耗材成本增加等冲击和挑战,《电工电子实习》课程传统的现场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资源与学生人数不匹配,真实实践时间少,难以满足学生信息化、多样化需要。面对这些难题,刘美华老师一直在琢磨如何改革觅新机。她带领教学团队跟湖南科瑞特科技公司以产学合作方式首创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由动画演示-虚拟仿真操作-虚实结合操作-现场操作4个训练层次组成。其中,动画演示层主要对电工电子实习项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动画演示和讲解,通过远程推送方式,给学生普及基础知识;虚拟现实仿真操作层是通过搭建工业生产控制及三维训练场景,让学生在三维场景中模拟操作,为后面的现场操作打好基础;虚实结合仿真操作层建立与生产过程一致的典型工艺流程仿真物理模型,再现《电工电子实习》课程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实现各种工况的生产操作、故障处理、操作过程记录和考核等,并能实现实物与虚拟交互操作训练;现场操作层则是在电工电子实训现场进行产品加工等操作训练。虚拟仿真平台的使用,让学生在真实生产实践前就对生产过程进行认知和虚拟实践,切实提高了后面现场真实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正是在教学上的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让刘美华老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结出累累硕果:《电工电子实习》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电工电子实习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立项省级教改课题,同时主编出版新形态教材《电工电子实习》,教学团队成果《项目驱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工程训练模块化教学改革》获得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讲解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教学系统

春风细雨育桃李

教育是“点燃”而非“灌输”,刘美华对学生的教导不仅是学识方面的,更是灵魂的唤醒与交流。

课堂内,刘美华老师讲课言语文明,举止得体;操作演示时她动作熟练、步骤规范、精准;答疑指导时她态度和蔼、语气平和、耐心细心,并告知关键点、要点;学生作品展示汇报时她用心聆听,多表扬和激励;作品评分时她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并注重行业标准。同时,为了给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性地指导,刘美华老师舍弃了简便的同一化项目,坚持推行“必修项目+选修项目”菜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层次及需求,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堂外,刘美华老师始终心系学生,如她推出“训赛创服”一体化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开设了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培训、电子线路PCB设计等技能培训课,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在刘美华的悉心指导下,课程团队学生共获得了二十多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同时,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刘美华老师带领教学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学校争取到国家电工职业技能自主认定单位,十多年来不辞辛劳地积极组织开展中、高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目前已约一千名学生获取到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切实提升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指导学生学科竞赛

服务社会留芳香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是实践教学的真谛。”刘美华老师组建社区里的“流”动维修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到周边社区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活动。对于社区居民送来的电饭煲、电风扇、微波炉、电吹风、台灯等“病号”家电,师生们分组维修,争取让居民们做到立等可取。对部分存在疑难杂症的家电,刘老师边维修边手把手地对学生们进行现场教学讲解,学生们也信心满满,纷纷自己动手维修。

“义务家电维修活动虽然要占用我们部分休息时间,但是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他们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而且还能把维修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不同家用电器的故障案例汇总,用来充实咱们《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故障检修案例库,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刘老师介绍到。“刘老师精湛的维修技术、热心服务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我们,让我坚定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在上周末的‘飞机坪社区’活动,我们维修队共计维修小家电138件。我也修好了一个电饭煲,2个电风扇。”电气工程2181班学生朱张杰自豪地说。

 指导学生维修实践

“教师是一项职业,更是一份责任,我要尽最大能力激发这些孩子们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都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成长成才、发光发热。” 廿十年寒来暑往,刘美华老师在讲台上、机器旁,洒下心血,化成春雨,润花蕾,育桃李,从一名普通的实习教师到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室主任,再到学校“百名骨干人才”、“国家电工职业高级考评员”等,实现了个人追求和学校发展、国家需要的完美结合。

责编:周洋

一审:陈仕球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