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持|系列评论⑤

胡雅南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07-25 14:26:14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一部署不仅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更凸显了文化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人才和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依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力量,和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紧密相依。文化人才的发展和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能否得到提升,关系到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从梁启超率先发起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及“小说界革命”,到吕澂与陈独秀携手提出的“美术革命”,文艺界涌现出了一批充满学术热情、勇于探索并怀揣家国情怀的新锐力量,最终汇聚成一股汹涌澎湃的变革浪潮。这不仅仅是文化艺术的自我革新,更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体现。

延安时期,更是见证了文艺与革命深度融合的光辉篇章。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步青年,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汇聚在宝塔山下。丁玲、艾青、贺敬之、冼星海等文艺工作者,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成长,成为延安革命文艺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为抗战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更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印咸 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摄影

进入新中国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文艺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者们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他们以激昂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共同书写了新中国文艺的辉煌篇章。

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进入新时代,在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文化人才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以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

文化繁荣需要科技支撑,科技发展离不开文化培育与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高度重视,考察湖南时两次重点讲到文化与科技融合问题。

特别是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文化人才队伍。

投影数字长卷《千里江山图3.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学科界限逐渐被打破,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文化人才,对于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如注重培养文化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文化环境中游刃有余;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高校与文化企业、行业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让文化人才能更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

以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人才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力量,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因此,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激发文化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当前文化发展现状的回应,更是对未来文化发展蓝图的规划与布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束缚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文化人才提供一个更加宽松、自由、开放的发展环境。这意味着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文化人才能够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激发文化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活力,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基础,我们应该注重培养文化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项目、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以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优秀文化人才给予肯定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是文化人才队伍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只有通过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为文化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创新空间。通过鼓励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为文化人才打造一个更加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平台。

以文化人才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较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化创新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文化人才则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他们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不仅能丰富文化产品的种类和品质,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还能有效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美国纽约,参加交流活动的学生们合影留念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人才则是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纽带。他们通过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国际文化节、参与国际文化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以及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支柱,文化人才则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和话语权争夺,努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我们坚信,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将不断壮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