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丞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07-25 14:34:37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就此作出详细部署,使得惠民生的政策覆盖面更广、解民忧的举措针对性更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取向。
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从“改革”,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老百姓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发展不停步,民生改善不止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7月21日,双峰县永丰街道风江村,农民抢抓农时采摘、晾晒红辣椒,确保辣椒产业增收。乃继辉 摄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庄严承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庄严承诺,矢志奋斗。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
“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主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万亿元,达到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997万人,同比增长1.6%……
这些客观数据,展现了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水平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考虑最多的、谋篇布局最多的、下大气力最多的领域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从一系列重要论述,到一次次走进老百姓身边,关心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的桩桩件件民生“小事”,再到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关注,倾注真情。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考虑最多的、谋篇布局最多的、下大气力最多的就在民生领域。
2013年,城乡低保补助突破987.7亿;
2014年,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
2016年,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
2017年,制定《“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2019年,首次大幅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2020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022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4%。经过新时代10年的发展,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
2023年,《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发布,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2%;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发布。
7月16日晚,游客在凤凰古城沱江边游玩。近日,凤凰古城迎来暑期旅游小高峰,日均游客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吴东林 胡湘玉 摄影报道
聚焦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亿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0.7亿人、2.4亿人、2.9亿人。
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城乡民众,取消了实行多年的药品和耗材加成,改革了药品审批审评制度,药价虚高乱象得到有力纠治,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减轻。
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公共就业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成效,进一步夯实了民生领域的基础架构。
在新起点上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具体要求和实现路径。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百姓期盼什么,改革就推进什么,重点抓住什么。这些举措的推出既体现了人民所盼、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体现了党和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稳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同频共振、正向促进的科学执政理念。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地见效,必将不断造福人民,激发人民群众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性。
7月14日,嘉禾县晋屏镇宅侯村,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起玩游戏。黄春涛 呼延牧梓 摄影报道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百年大党的政治优势和雄厚底气。改革措施中,在收入方面提出,“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推动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有效举措;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提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能够更好激发劳动者在职期间的工作积极性。在育幼方面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为年轻人解除生育后顾之忧。改革措施回应人民所呼,既精准又精细,彰显了改革力度也体现了为民温度。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制度机制,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更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措施中,在就业方面提出,“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也有助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在住房方面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既是对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有效应对,也是落实“房是用来住的”,满足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重要措施;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是基于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6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让老年人更好共享发展成果的实招。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形式使然、责任所在,既务实又创新,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
以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也是推动国家发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改革措施中,在延迟退休年龄方面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自愿、弹性、渐进式,既赋予劳动者自主选择,又具有灵活性,并不“一刀切”,还能解决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养老金支付加重的压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就业方面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灵活就业解决了传统意义上不是就业就是失业的问题,推动解决针对灵活就业社会保障建设不足的问题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需要;在卫生医疗方面提出,“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为当前国内医疗领域存在的编制不足等问题做出了积极调整,对于促进形成公正、高效的医疗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发展所需、改革所急,也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新征程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始终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所需所盼,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成果的重要检验,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