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公开课④|古老的城,文明的光

    2024-07-25 15:50:41

《说文解字》中,“城”的释意是“以盛民也”。想象一下,平原上,丘陵间,一个个城市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盒子,里面住着无数的人。最初,这样的盒子或许简陋、破小,但它们聚集起散居的人群,从此,文化得以交流,宗教得以传播,贸易得以流通。它们被淹没在了岁月的风沙中,但由它们演变出的新盒子,却在岁月流传中,变得越来越精致华美,流光溢彩。

本期,让我们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一起,走进湖南的史前城址,看看三湘大地最初的文明曙光。

城头山,华夏大地上最早的城

1979年夏日的一天,澧县考古人员曹传松和同事骑着自行车经过车溪乡城头山村,他的目光,无意间越过大片稻田,落到了一处高大的土岗上。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召唤,他突然想挖开这片土岗,看看下面埋藏了什么。没想到,这一挖,就发现了一座城。

从1991年开始,城头山遗址历经了15次考古发掘。在这里,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距今约6300年的最早城墙,还发现了城墙之下、距今6500年的古稻田。时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何介钧,甚至挖出了一个有灰白色根须的稻蔸,他兴奋地在遗址附近的农田里扯了一个刚收割的稻蔸,比较之下几乎没有区别。

城头山遗址内,有居住区、街道、墓地和祭坛,秩序井然。城墙被先后修筑了4次,一次比一次建得高大、复杂。鼎盛时期,城墙墙基宽达37米以上。先民们还开挖了一条宽40米、深3米多的护城河。可见,城头山有一个具有强大规划、协调、组织与控制能力的权威存在,已呈现出古国时代的城邦气象。

这座华夏大地上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城,一直绵延了2000多年。

城头山遗址航拍图

鸡叫城,一座豪宅平地而起

城头山衰落的同时,澧阳平原上另一座城逐渐兴起,那就是距离城头山仅有13公里的鸡叫城。

2021年,在鸡叫城遗址西城墙附近,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座木构建筑遗存,其体量、规模和建筑方式都前所未见。

由于遗址有长期、连续不断的人类活动,不同时代的人都在这里留下过痕迹,这座建筑的年代很难界定。幸运的是,考古人员发现了3节藤和竹子编成的绳索。藤本植物和竹子的生长期、存活期比较短,绳子的年代,基本就代表了房子的建造年代。

鸡叫城遗址基槽内铺垫木板

这座被命名为F63的建筑,经检测有4700年的历史,面积比篮球场还大,有5开间共7室,加上回廊总面积达630平方米。先民的智慧在这座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开挖的基槽内铺上窄长的木板,建造好地基再立木柱,这样房子更加稳固,不易下陷。建造使用的木柱大多是楠木和樟木,直径最大的有一米。铺地基用的木板被打磨得方方正正,木柱也一切两半,平整的一面向外,美观结实。

F63显然不是普通家庭居住的房子,考古专家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举行公共活动的地方,使用者可能是最高统治者。在当时最宏伟的建筑里议事是什么感觉?想一想都心潮澎湃。

F63复原图

七星墩,依山傍水上演双城记

2018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岳阳东山镇展开考古调查,又一座史前古城由此揭开神秘的面纱。

这座古城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依山傍水而建,由内外两圈城垣和壕沟构成。壕沟引水入城,内外贯通,外城近圆形,内城呈长方形,这种双城结构在长江中游地区属于首次发现。由于城内有7个3米至5米高的土墩,形似北斗七星,它被形象地命名为七星墩遗址。

考古人员发现,这里有大型、中型、小型3种房址,分别位于遗址的内城、外城和城外,由高大的城垣和壕沟区隔开来,暗示着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居住在遗址的不同区域。

古城刚刚建立的时候,人们白天或在稻田间劳作,或修整工具、织网打渔、追捕猎物;夜晚燃起篝火,向漫天繁星祈祷,虽然原始落后但其乐融融。随着城市一步步建设,森严的等级制度慢慢形成,与文明接踵而至的,还将有野蛮和暴力,而这,是人类无可避免的进化之旅。

在洞庭湖区腹地,湖南的第四座史前古城——卢保山遗址被发现,这座古城又将带来什么惊喜,我们充满期待。

七星墩遗址城壕布局结构及历年发掘位置图

考古知识点

如何通过考古来推断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

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土壤,每一层都像是一本记录古人活动的书。他们会仔细分析每一层土壤的土质土色,找到古人生活的痕迹或使用过的物品,如石器、陶器等。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信息卡片”。

但并不是每一层土壤都会有痕迹遗留,所以考古学家需要在不同地点进行多次挖掘,才能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来还原他们的生活面貌。

最后,通过严谨地分析和比对,考古学家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卡片”拼凑出古人生活的完整“拼图”,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信仰。

(执行/陈暑艳  李佳玲  卢李)

责编:邱访蓉

一审:黄帝子

二审:姚瑶

三审:王明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