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后再聚首,桃花源里品武陵——武陵酒“千年酿酒史暨桃花源文化研讨会”圆满落幕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26 12:21:38

行尽潇湘到洞庭,桃花源里饮武陵。为响应常德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常德白酒品牌”战略,更好地推动本土品牌发展,7月23日,由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主办的“桃花源里 美好武陵——千年酿酒史暨桃花源文化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桃花源酒店举行。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原评委及行业专家、学者齐聚桃花源景区,溯源湖南、常德酿造历史,探讨酒文化,共同品味桃花源里的诗酒生活。常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彭睍丹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常德酒文化溯源

常德的酿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城头山遗址,6500年前,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用富余的粮食开始酿酒。到了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常德已经出现了精美的青铜酒器,显示出当时酿酒技艺的高度发展。东晋时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使常德的美酒文化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北宋时期,武陵桃源酒法便记录在《北山酒经》中,展现了武陵酒的悠久历史和酿造技艺。

《桃花源记》和武陵酒样品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曲云华和中国文联文艺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研究员刘德伟从文化遗产赋能武陵酒传承与发展的方向对武陵酒表达了期许。他们认为,武陵酒的传统生产技艺要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未来产品开发、文化定位要更多聚焦中青年群体,推动文旅加非遗高质量发展。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原理事长张柏从文物、历史角度解读湖南、常德地域文化及酿酒文化;湖南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舒丽丽,从湖南博物院镇馆之宝 “皿方罍”的前世今生,来看常德地区的酿酒史。他们从考古的角度,以常德地区实地出土文物为例生动讲解了历史中常德城的璀璨酒文化。

中国酒史学家、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赛时,企业战略咨询专家、中国酒文化典籍收藏家、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收藏与专委会副秘书长田卓鹏,分别对湖南酒史与武陵风情、文化与营销开展讨论,精彩发言博得阵阵掌声。

强大的品质顾问团

35年后再评武陵酒

7月22日上午,曾在35年前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品评武陵酒的原评委们如约而至常德,在参观考察武陵酒厂区后,再次聚首品评武陵酒,给出了新的评语。这些评语在23日的研讨会上正式亮相。

35年前,评委会对武陵酒的评价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口味醇厚而爽冽,后味干净而馀味绵绵,饮后空杯留香持久。”

今天,在常德桃花源, 鲍沛生、王贵玉、胡义明、韩印、张武举、吴晓萍、李净、赵志昌、高军9位评委再次品评后给出的评价是:“微黄色清亮透明、酱香优雅舒适、绵柔谐调醇香、丰满醇甜、爽冽后味干净、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风格典型。”

对比相隔35年时光的两句评语,新的评语多了3句,除开对色泽的描述“微黄色清亮透明”外,“丰满醇甜”“风格典型”则是评委们对武陵酒内涵新增的褒奖。

当武陵酒鉴评会专家组组长王贵玉将新的评语现场传递给武陵酒的五位国家级白酒评委王贵军、张福艳、陈家好、黄丽娟、吴若薇时,现场掌声雷动,这更像是一场时代的接力棒,传统技艺的美好传承。

王贵玉表示,酒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各有其美,好而不同。再次品评武陵酒让大家感触颇深,很高兴武陵酒在35年后能有更好的发展。不在赤水河却能生产出高端酱酒,武陵酒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现场嘉宾发言完毕,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超满怀感激,他说:“35年前,评委们给予武陵酒高度评价,才使得我们企业有了发展壮大的契机;35年后,大家再次关心武陵酒,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都一一记录,将认真思考。这些年,武陵酒一直在做困难并且正确的事情,坚持做到极致,以确定性解决不确定性,不管市场变化,我们坚持把酒的品质做好,期以得到更多的消费认可。”

最后,张毅超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诠释了武陵酒的优势,并表示只要坚持下去,对武陵酒所有美好的期许,都将成为现实。

为了感谢第五届国家评酒会原评委、行业专家一直关注、认可和支持,研讨会上,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现场对他们逐一发放了聘请证书。王贵玉、胡义明、韩印、张武举、吴晓萍、李净、赵志昌、高军组成了武陵酒强大的品质顾问团队。相信在各位专家的共同指导下,武陵酒的未来能走得更远。

风景如画的桃花源风景区,武陵酒35年后再回味,寄情诗酒,再评名酒品质之美,探寻桃花源里,名酒与常德文化之美,在这个仲夏留下了醇香而醉美的美好篇章。(何冲)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喻志科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