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日报 2024-07-30 17:55:44
走进中方县中方镇防灾避险安置点,房间宽敞舒适,床铺整洁有序,棉被、应急手电、雨具等应急物资一应俱全。一旁的物资台账上,亦清晰登记了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等。
“在这里,风不怕雨不怕,像家一样温暖。在今年防汛抗灾期间,党员干部果断迅速转移疏散群众到安置点,保障了大家的生命安全。”说起防灾避险安置点,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防灾减灾关系民生福祉。今年以来,中方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按照“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平灾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应急避险安置场所建设,优化和完善防灾避险服务保障功能,确保受灾群众快速撤离、安全避险、妥善安置,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牢屏障,进一步提升全县应对自然灾害的整体防御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科学布局 盘活资源
做好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中方县紧扣避险转移关键环节,加强前期排查摸底和实地勘探。在选址过程中,以常态防灾避险和极端突发灾害应对为重点,充分依托和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广泛利用国有及社会闲置资源,规划建设县级应急避险安置中心1个、乡镇片区分中心3个、村级安置点67个,最大可容纳受灾群众13000余人。
根据建设标准,中方县应急管理局与住建、民政、消防等部门反复讨论完善,制定出台《中方县自然灾害应急防灾避险安置场所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
对于县本级防灾避险安置中心,优先选择学校、机关单位、企业厂房、人防工程等安全可靠、具备一定生活条件的公共场所,科学合理布局,并在安全地段确定一定数量的公园、广场、空旷场地等作为应急备用安置点。
而在各乡镇,则充分考虑集镇所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受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威胁的人口规模及分布、公共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优先选择学校、政府机关、养老机构等公共场所,科学合理布局和建设至少1个相对固定的防灾避险集中安置点。对于集镇人口多、居住分散、灾害威胁风险高的乡镇,则根据防灾避险需要,增设相应数量防灾避险安置点。
据了解,中方县在所有行政村(居)委会附近和超过20户的大型移民搬迁社区(院落),优先利用村(居)委会活动场所、农村互助幸福院、闲置公房、移民搬迁点公有产权房等公共资源,各建设至少一个相对固定的防灾避险集中安置点。
“2024年5月底前已完成1个县本级安置中心、3个片区安置分中心及11个重点村分散安置点建设;2024年底完成剩余56个村(社区)分散安置点建设,从而实现全县应急防灾避险安置场所规范化、全覆盖。”中方县明确了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规范建设 强化管理
走进中方镇炉亭坳村防灾避险安置点,墙上标准化的信息标识张贴整齐,“什么时候转移”“转移到哪里去”“应急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
“公共信息标识直观高效传递准确的应急信息,这意味着,发生突发事件,群众出家门、出楼栋就能沿着标准化的避灾标识,有序、安全、就近到达避难场所。”中方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理成表示。
中方县紧盯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功能优化等三大重点,严格按照《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及相关要求,对照“六有”(有场所、有标识、有设备、有保障、有制度、有管理)标准,对县乡村三级应急避险安置场所进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防灾避险服务保障功能。
随着汛期结束,避险群众纷纷返回家中,位于花桥片区的防灾避险安置点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以前每次转移安置在简易的临时安置点,只有面包、矿泉水、方便面等基本物资,但现在安置点内有床铺、棉被、电视、风扇,洗衣机,还有医务室,真是考虑得太周全了。”村民们说。
该县投入190余万元对71处原闲置房屋进行了整理修缮,对场地环境进行清扫清洁,对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完善安置群众生活所需软硬件设施;为每个安置点房间配备上下单人床及棉被、饮水机、电风扇、取暖器等生活用品,确保受灾群众能睡觉、有饭吃、能保暖、有干净水喝;每处安置场所均设置了工作人员办公室、警务室、医务室等配套机构,确保每名避险转移群众在临时安置期间住得安全、过得安心。
管理维护是决定应急避险场所能否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为了确保“建得成”更“用得好”,更好地发挥防灾避险安置场所的功能性、长效性作用,中方县围绕“转到哪、转后如何管理”深入探索、持续发力,做好、做实避险转移“后半篇文章”。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应急、公安、卫健、消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乡(镇)长为成员的应急避险安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责任体系。全县71个应急避险安置场所(点)都明确牵头责任领导、乡(镇)村干部及乡镇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护人员,做到明确责任、细化任务,确保每个安置场所(点)一旦启用,“个个有人管”“事事有人做”。
健全规章制度。科学制定了《应急避险安置场所启用预案》《避险转移安置管理办法》《应急避险安置场所建设管理规范细则》《应急避险安置场所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指挥机构、灾害预警、启动机制、物资储备、医疗保障及回迁条件等,确保灾害发生时各安置场所能够迅速启用并正常运转,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加强防范 筑牢防线
未雨绸缪,防范先行。中方县通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安全宣传和安全演练活动,全面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引导和促进临险群众由被动转移向主动转移转变,更好地发挥好了避险安置场所在灾害过程中的减灾作用。
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节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等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五进”活动,加强警示教育。特别是将防灾避险转移撤离路线、避险安置场所、紧急备用撤离路线场所以及避险自救知识等宣传到村到户,着力提升群众应对各类灾害的逃生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让避灾安置场所真正成为“灾时”安全屋,“平时”宣教所。
加强应急演练。按照“责任落实网格化、灾害监测标识化、预警体系扁平化、撤离路线可视化、院户联防常态化”的“五化”要求,科学设置演练情景,把应对突发极端暴雨山洪、地质地震等灾害应对处置作为演练的重中之重,并延伸覆盖到村组、院落、重点户,在检验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集结和应对处理能力的同时,确保临险群众快速安全有序撤离。
强化预防预警。按照“治未病、防未然”思路,通过“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方位监测预警。防灾避险安置场所管理人员高度警惕强降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按照“早部署、早落实、早准备”的工作要求,严格做好设施设备检修、物资储备等工作。
“防灾避险安置点建成后,有突发应急情况就可及时启用,特别是在今年6月份的主汛期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不惜一切代价。今年6月中旬到7月初,中方县连续遭遇了三轮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灾,全县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按照“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要求,提前转移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981户2363人和受洪水威胁的5个乡镇1289户3416人,都第一时间妥善安置在县乡村三级应急避险安置场所,确保不漏一处、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并安排医务、警务人员,加强服务保障和日常管理,真正让每名避险转移群众在临时安置期间住得安全、过得安心,用实际行动构筑了一道道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防线”。 (邱承 佘昱成)
责编:蒋茜
一审:蒋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