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07-31 17:33:05
7月28日至29日,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十届会商会(以下简称“会商会”)在长沙召开。四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以及黄石、岳阳、安庆、九江、黄冈、株洲、铜陵、抚州、咸宁、湘潭、六安、宜春等12个观察员城市线下聚首。
本次会商会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四省会城市再聚首的盛会,是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协同推动中部区域发展的重要会议。
7月28日,沈晓明在长沙会见来湘出席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十届会商会的嘉宾代表。
如何携手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做好“共”字文章,分享发展红利,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积极破壁突围。
从单兵博弈到区域抱团
当前,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正在成为新的空间承载主体,要实现城市聚力、协调发展,就要别单打独斗,发挥不同城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寻找合作共赢的空间。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部地区的重点区域。
今年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20周年。3月,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长沙召开,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
会商会,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名义下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四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地理相邻、人文相亲,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
肩负重任,长江中游城市群组团,集中力量,握紧了拳头,从高质量发展中寻找答案。
从时间线上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间加强协作的意识早已有之。早在2013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并坚持每年一届,四个省会城市轮流主办。此次商会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十次牵手”。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集聚和叠加,四个省会城市不断扩大“朋友圈”。第五、六、七届会商会召开之时,四个省会城市均邀请一个省内地级市作为观察员城市参会。此次会商会,共有12个观察员城市参加。
从宏观上看,长江中游城市组队建群,谋求的是更多发展动能和更高战略地位。相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四大经济“增长极”的“东西南北”区域优势及其影响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具备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心枢纽作用,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有更大的作为。
从微观而言,往届的会商会先后共同签署《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实实在在促进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招商引资、产业协作。此次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2024年重点合作事项》,携手迈向城市合作新阶段。
集合高规格的行政力量,共商发展大计,长江中游城市群自然是希望集结力量、有力出击,让城市群的协同合作将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在区域发展中“撑起一片天、耸出一座山”。
发展何以共融与共荣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等级最高的城市,也是该区域内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当强强联合双向辐射,城市发展能级才能随之提升,进而扩散“溢出效应”。
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省际协商协作机制不健全,一体化发展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偏少等。
长沙磁浮从黄花机场站驶向火车南站,磁浮铁路高架下的生态景观绿意盎然。田超 摄
本届会商会以“携手培育新质生产力,共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交通互通、科技合作、产业发展、市场一体化、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交通互联互通,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开路先锋”。加强城市组团内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畅通多向大通道。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四省会城市加强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对接,推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物流效率和通达性。同时,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加强了城市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本次会商会期间,还特别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芯片产业合作交流会,围绕半导体领域创新平台、人才、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为推动区域芯片设计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呼唤跨区域的高效协同平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深化产业协作和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四省会城市通过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据统计,四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由2013年的24213.3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4230.28亿元,充分展现了区域合作的巨大潜力和成效。
推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历来是各届会商会持续发力之处。在医疗资源共享上,多方共同深入推进城市群急救工作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院前医疗急救联盟成员已达41个。在教育领域交流上,四市共同搭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的中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在政务服务上,四省会城市聚焦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在医疗合作上,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医疗卫生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合作事项,并积极支持城市间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在文旅融合上,“英雄城市联盟——荷你一起,快乐一夏2024长沙南昌双城会”“畅游中国 幸福生活”武汉长沙双城会,共建文旅线路,推动客源互送,助旅“出圈”。
四省会各种“圈”的“碰撞”,传递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正在朝着多元化布局积极前行的信号。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的“磁极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步调日渐鲜明,影响力如同涟漪,一圈一圈向外荡开,带来无尽可能。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