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哥の兀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08-01 15:12:20
第十二讲
公元 1059年,王安石的改革思路基本成熟,遂写成洋洋万言的《上宗仁皇帝言事书》请求变法。仁宗没吱声。
公元 1063年,仁宗薨,英宗继位,也没动静。公元1067年,英宗薨,神宗继位。
公元 1068年,神宗召见了王安石,并任命王为参知政事,全力支持其变法理念。波澜壮阔的熙宁变法拉开序幕。
熙宁变法,隔着一千年,仍然未能尘埃落定。时到今日,仍有人在争论这个问题:毁灭北宋的,到底是力主改革的王安石,还是力阻改革的司马光?
没有标准答案。
这场变法卷进了无数我们熟悉的词人,晏几道、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秦观、黄庭坚、李之仪、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等等。新党旧党彼此指斥,权力交接此起彼伏,政令颠覆达几十年之久。
改革如剧烈的地震引来了排山倒海的反对,甚至包括王安石的亲弟弟王安国。
饱受各种反对困扰的宋神宗,希望能从回京述职的王安国口中得知实情。可是直男王安国对他哥哥的评论,连神宗都听不下去: “外头说我哥哥用人不当,急于敛财。”
神宗狠狠地被戳了一下,拂袖而去。直肠的臣子从此不得重用,后来更借故将他罢归田里。
【清平乐 · 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王安国留下的词不多。大抵都是 “留春不住”、“画桥流水”这样的句子,乍一看去,和司马光有些相像。
第十三讲
因为反对新法,大批官员被贬或自求外任。司马光也罢归洛阳,苏轼下放通州。
因为春初的大旱,到处都是人心惶惶,流离失所的饥民。反对变法的郑侠画了《流民图》、《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上奏,直斥新法弊端,力谏王安石应被罢相。
神宗在新党旧党的推搡中产生了摇摆,于是各打五十板,王安石罢相,郑侠下狱。
同时下狱的,还有一位宰相之子,即晏殊之子晏几道。
晏几道因为在不久前诗赠郑侠而受牵连而下狱,虽然不久就出狱,但从此,一直沉沦下来。与他交好的黄庭坚曾说他身有奇志,可他一生的雄图,就从未展开过。
此生,他始终沉浸在当年锦衣少年的梦中,不愿醒来。一遍又一遍,回忆那些韶华旧事,像一个多产的言情作家。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仿佛不曾生活在现实里。你很难相信,他和苏轼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他们其实只相差一岁,苏轼生于 1037年,晏几道生于1038年。
他们有共同的朋友黄庭坚。他们也都和王安石有着微妙的关系,被扯进政治漩涡里各自打转,一个因此下狱,一个因此贬官。
他们有如此多的共同点,却终于向命运的两头分驰而去。
若干年后,从狂风暴雨里熬过来的苏轼,与王安石一笑泯恩怨。而晏几道,那个曾经气概磊落、清壮豪迈的名士,最后只留给世间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的落寞背影,既不曾与苏轼交集,也不曾与王安石交集。
责编:喻亮
一审:喻亮
二审:瞿建波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