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丨爱吃茄子的湖南人,都喜欢傍晚山前的天空和云彩

林铁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08-06 14:18:04

 |林铁

立秋的湖南马路上还有近四十度的高温,感觉不太能“立”得起来。只能说,立秋提醒了我们,瓜果蔬菜正当时,而其中顶好吃必定会想到茄子。

以湖南人的灵泛脑筋,茄子在他们手中变幻出无数美味:青椒茄子、擂辣椒茄子、烤茄子、茄子煲、鱼香茄子......实在太多搞法。北方的茄子是旱茄,又大又结实常做成烧茄子。南方的茄子水气重,我一般都先干炒,去了水气再添油。茄子吃油,两下就糊锅了,所以切成薄片是有风险的切太薄也体会不到茄子丰沛的肉感所以湖南炒茄子比较喜欢切丁。这个季节去长沙的任何一户寻常人家,一碗丝瓜汤一碗茄子辣椒一碗长豆角,绝对标配。

梁实秋说,南方茄子做不出北方的烧茄子这可能是他吃了鱼香茄子之后的感慨吧。鱼香茄子的做法和北方烧茄子差不太多,都是先要带皮切丁油炸一下,鱼香茄子的灵魂是炒肉末的时候加豆瓣酱,最后煸炒时用芡汁收锅。鱼香茄子里确实是没有鱼,因为它本来的菜名叫“余香”茄子。

我个人的偏好,是小时候我奶奶的做法。先把茄子带皮切成薄片,在热锅里煸干水分后用厚油翻炒炒的过程中拿锅铲把茄子铲压成碎末,起锅单独炒青椒碎,最后就把茄子末、青椒碎和蒜泥一同爆炒收锅这一碗鲜香是胜过肉汁的。

隋炀帝给茄子赐名昆仑紫瓜,因为茄子自东南亚泰国传入我国,昆仑指代东南亚可好吃的茄子并不都是紫色长沙城区北行70公里,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开车到影珠山,山上有一家叫做桐乐的民宿,位置极好,可观云听雨,看一川碧翠,蝉嘶蛙鸣。重要的是,他们家的青椒炒茄子,38块一盘,相当下饭用的是青茄子。

汪曾祺喜欢云南的茄子酢,大约是把茄子切成丝风干然后封在坛子里发酵一种腌菜。看得出来汪先生茄子是很偏爱的。他的长子汪明得父真传写过一本《六味集》,里面提到这样一件事:1980年代同住在北京的文物大师王世襄,七十多岁的人,因为看到菜市场的茄子卖相好,就提了两个,从天坛骑着个自行车送到丰台的浦黄榆,说是要请汪老下厨,尝尝鲜。老辈人的情感如此实诚,仿佛都能闻到那个年代汪家小院的茄子香。

我读汪先生的文字满是羡慕,书卷气中的烟火,朴素又淡雅。最关键的是,那种对日常生活细细碎碎持久而浓烈的新奇爱,那份尽管因战乱、时代的不确定性却没有动摇和变换的沉静内心,令我羡慕。他的美食文字不是简单的乡愁,不只是情感记忆,而是面向生活此刻的具体爱意

一盘肉厚汁美的茄子填充的是我们一天劳作奔忙后的疲乏之躯,是一种直接疗愈。而生活里的热爱,何尝不也是一种填充呢?史铁生说过,爱的情感包括喜欢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这样的敞开是孤独的个体 天定的倾向,是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是骑着自行车满身风尘穿过城市来蹭你家的饭,来跟你讲几句不咸不淡的白话。

宋代有个和尚写了一句:“昨日栽茄子,今日种冬瓜。一声河满,和月落谁家。我栽不好茄子,闲时去格林星城的菜市买茄子,棚栽茄子和农家茄子是不一样的,但好识别,挑相貌丑一点的,定会好吃。

立秋的长沙依然酷暑难挡。立秋的我们会有什么期待呢?是1830分福元路大桥的晚霞,是梅溪湖边被父亲拽着回家写作业的女儿,还是蚝油蒸好撒上一层肉末滋滋作响的一盘茄子......一切平凡而往常,但最令人向往。

(作者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博士)

编辑|饶谧 实习编辑|周昕然

责编:饶谧

一审:何婷

二审:范焱

三审:丁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