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陈俊宇 胡茵芝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08-07 10:40:0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7日讯(通讯员 周杰 陈俊宇 胡茵芝 )近日,道县柑子园镇通过引进优质企业,规划发展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生态特色产业链,打造了一处现代化种桑养蚕示范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和技术培训,引领桑蚕产业现代化转型,让桑蚕这一古老产业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走进位于道县柑子园五福村的桑蚕养殖基地,目光被眼前一片片翠绿的桑园所吸引,只见桑农们正忙着采摘新鲜的桑叶,桑叶的采摘是养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新鲜的桑叶是蚕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养蚕车间,刚摘下的桑叶在进行清洗消毒后分框填充,被工作人员均匀地铺在蚕架上,喂食工作一天要重复三次,早中晚各一次,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只蚕宝宝都能吃到充足的食物,有足够的能量吐丝结茧。蚕宝宝进食期间,工作人员还会仔细观察蚕宝宝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湖南省瑶都国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蜀全:“我们这次进了一百张蚕种,(蚕茧的)产量大概在4吨半到5吨吧。今年夏季蚕茧的价格可能就是60多块接近70块钱一公斤,这次的产值可能就是20多万,但是我们只用了15天时间,15天时间就可以养一批(蚕)。”
柑子园镇历年来都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但是一直面临着产业分散、品牌薄弱、规划滞后、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等问题。今年初,柑子园镇政府引进湖南省瑶都国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800多亩,规划打造集“桑蚕智慧种养、缫丝、织绸、生物科技、生物肥料、桑蚕食品、蚕丝被生产”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目前,已建立智慧养蚕示范中心6000多平方米以及2个养蚕车间2000余平投入生产,车间配备了现代化的养蚕设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调节各个蚕房的温度、湿度,确保蚕宝宝能在最佳条件下生长,这既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也让养蚕门槛大大降低。今年四十多岁的朱文红是桑蚕养殖基地周边的村民,也是公司招收的第一批员工,在经过系统培训后,她已经熟练掌握喂食蚕宝宝的各项技能,经她精心饲养的蚕宝宝长得白白胖胖,预计再过三天左右就可以吐丝结茧。
柑子园镇朱家村村民 朱文红:“在屋里头和在外面的工资都差不多,在屋里头也方便,家里一切都可以照看到,(公司)给我们休息的时间也比较充足,我们来了之后把蚕宝宝喂完了我们就可以下班,我们不懂的(地方)有老师来教我们,来指导我们,所以我们上手比较快。”
除了传统的蚕丝生产,公司还开发了桑叶茶、桑叶菜、桑枝药材等一系列衍生产品,正在建设的蔬菜加工厂800平米,中药材加工厂800平米,已经装修完工,预计12月投产,既丰富了桑蚕产业的产品线,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形成示范效应,通过“免费培训、统一收购”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种桑养蚕,发展个体经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柑子园镇党委书记 王书剑:“下一步,我们柑子园镇党委政府将以五福村种桑养蚕基地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其他十四个村,利用闲置的空心房、厂房还有一些荒山荒地,全部实行土地流转,种上桑叶树,预计到年底的时候能够扩种到3000余亩,真正地实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解决群众增收的问题,实现产业振兴。”
责编:何骏革
一审:何骏革
二审:周流星
三审:何化继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