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滩头年画: 探寻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11 13:05:57

贺平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根本指引和行动指南。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灿烂瑰宝。遍布三湘大地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映照着这片土地的文脉渊源。滩头年画作为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资水流域梅山文化的瑰宝,更是湖南省独有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近年来,当地在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年画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滩头年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活力。

传统之韵,源远流长

据《隆回县志》记载,滩头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以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的造型、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特的工艺手法,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中,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以及独特的“开脸”技艺,彰显了滩头年画的独特魅力,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

清嘉庆年间,滩头年画被列为贡品送入宫廷。同治年间,滩头木版年画行销全国,盛极一时。据《宝庆府志》记载,清同治国丧期间,曾明令“禁止滩头花纸印行”。这一禁令从侧面印证了其在全国的广泛流行。进入20世纪,滩头年画被人们列为春节“标配”,邵阳滩头年画生产曾拥有作坊108家,年产高达三千多万份,产品销往长江以南各省、港澳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滩头年画发展面临挑战。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令年节祈福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选择。另一方面,年画作品生产形式相对呆板、年画内容不甚丰富的不足日益凸显,渐渐与时代脱节。年画市场剧烈萎缩,年画作坊入不敷出,导致艺人们为谋生计改行。好在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有效传承发展,积极推动滩头年画转型创新,扩充、延长产业链,引导年画“守艺人”回归故土、带动老中青三代手艺传承,滩头年画正重现生机。

创新之力,引领未来

今年春节期间,“年文化”的生活画卷——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展。展览以滩头木版年画为主体,同时汇聚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河南开封、河北武强、四川绵竹等地的年画精品与文献共计200件,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关于“年文化”的生活画卷。

各级政府为滩头年画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06年,滩头年画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陆续公布了钟海仙、李咸陆、高腊梅、钟建桐、刘国利等5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邵阳市成立“滩头年画研究会”,恢复刻印失传的“托全”门神《秦叔宝·尉迟恭》《花园赠珠》等印版。目前,隆回县非遗保护中心完成了滩头木版年画资料库的建设。当地还建立了3家技艺传习所,出版《滩头年画十讲》进校园通俗读本,并在滩头乡村少年宫建立滩头年画技艺传承教学基地。

在创作内容上,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积极寻求传统年画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交融。2019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钟建桐和湖南科技大学文牧江教授共同创作的猪年生肖年画作品《诸事如意》及其文创产品新年大礼盒进军年货市场,销量不俗。新生代传承人钟星琳运用“非遗+”模式,在长沙、韶山、隆回建研学基地、开研学课程,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钟星琳将滩头年画“贴进”手机屏幕,并通过直播拓展销售渠道,吸引了众多年轻顾客。

实践之路,砥砺前行

国家近来出台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等带动农民结合实际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实施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培育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场所,全面推进“创意下乡”。这些创新举措为非遗传承带来发展契机,滩头年画应主动融入、参与进来。

从体制机制上扶持。四川德阳用活立法权护航绵竹年画传承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当地施行全国年画行业首部地方性法规《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规定保护目录、评审程序及衍生品保护目录等,设立专项资金,评选年画工匠,有力促进了年画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年画产业的壮大发展。从体制机制上扶持,政府相关部门应细化扶持措施,打造“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体系,涵盖政府、高校、行业组织、保护单位及传承人,促进创意与传承的深度融合;推动滩头年画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整合年画资源、建立展示平台、推出旅游线路与文创产品,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

打造数智营销平台。前段时间,数字藏品平台——十八数藏围绕钟星琳老师的精品创作,推出《楚南·滩头木板年画》系列数字藏品,引来业界热议。新媒体时代,应以数字形式展现滩头年画的独特魅力,实现永久保存与广泛传播。同时,借助电商平台缩短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延长产业链。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应将非遗文化融入基础教育体系,通过竞赛、研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开展多层次技能培训,提升年画从业者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艺术家、设计师、非遗传承人与当地农民的交流互鉴,共同提升行业技能水平;鼓励非遗传承人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滩头年画特色品牌与文创定制平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新时代滩头年画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XSP2023YSC096)阶段性成果】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