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水业集团:为民生引清流 为发展蓄活水

  长沙晚报   2024-08-19 11:16:35

长沙水业集团全方位做强水务保障、做优水务服务、做大水务产业,为长沙高质量发展引入强劲“水动能”

从1951年长沙第一座自来水厂正式通水,到如今日供水能力290万吨、服务区域9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600余万,栉风沐雨七十余载,长沙水业集团始终与城市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放眼未来,守正创新。长沙水业集团将坚持做专、做深、做透水务文章,持续提升战略支撑和服务大局能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沙篇章引入强劲“水动能”。

(长沙水业集团“水管家”正在对居民小区水表等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

夯实民生保障,守护“水生活”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优质的供水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长沙水业集团始终坚定扛牢水务民生保障主责主业,当好城市“水管家”。

“管道改造后水压更稳、水流更大,用水方便多了!”这个夏天,开福区浏阳河街道陈家渡社区居民宋建其的“烦心事”得到了圆满解决。原来,此前开福大道仅有一根DN400供水管线,随着城市发展,输水能力不足的情况逐渐显现,周边近10万人用水受到影响。了解到此情况后,长沙水业集团将开福大道给水工程纳入2024年重点供水保障项目,投资沿开福大道铺设DN1000的供水管线,并在今年夏季用水高峰期来临前提前完工,解决了群众用水难题。

近几年,长沙水业集团完成市重大项目建设投资34.71亿元,下属9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设计能力累计提升70万吨,全力保障长沙城区安全供水。预计到2035年,全市主城区日供水量将达到约350万吨,水务建设投资额达49亿余元,将持续满足长沙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打开水龙头,每一滴自来水都经过12道工序、97项严格检验,源源不断流入市民家中。

为了让居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满意水,长沙水业集团持续做好“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全过程管控,强化水厂专检室、实验室、第三方检测机构“三级检测”机制,全面保障供水管网水质和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确保水质优于国家标准,水质合格率达100%。

长沙水业集团持续优化用水营商环境,通过建立9个独立服务网点、27个片区服务站,打造“30分钟用水服务圈”,推出了获得用水“零跑腿、零资料、零审批、零费用”服务模式,“零费用”政策为用户年均节约供水接入成本6000万元。同时,集团设有5支24小时抢修队伍,构建24小时服务响应机制,全天候响应供水突发情况,为居民用水保驾护航。

做实“民生事”,答好“生态卷”。长沙水业集团还积极承担水污染防治职责,下属排水公司辖8座水质净化厂及11座配套污水提升泵站,设计日处理能力150万吨,约占城区整体污水处置能力的50%,以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沙水业集团始终立足应用场景,以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图为廖家祠堂水厂水务光伏项目。)

科技创新赋能,做足“水文章”

借科技之翼,传统产业正加速向“新”。

走进长沙水业集团花桥水质净化厂,一片片光伏板正迎着太阳静静运行,将绿色清洁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电网。

“‘水务+光伏’模式可充分发挥净化厂空间庞大的优势,降低用电成本。”据花桥水质净化厂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务+光伏”模式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光伏板还能遮挡直射水池的阳光,有效抑制池内原本要经常清理的绿藻生长。

长沙水业集团也是湖南首个建设水务光伏项目的企业。通过“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集团助推水厂、水质净化厂能源结构向“绿”而行。

近年来,长沙水业集团始终立足应用场景,以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升级难题。

位于长沙南部的新开铺水质净化厂建于2009年,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现有处理能力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实施提标扩容。

在过去,征地扩建是污水处理厂扩容的常规方案。新开铺水质净化厂虽然不属核心地段,但按照规划扩容容量和提标水质要求,需要大面积征地且拆迁费用高昂。

为节约征拆成本与土地资源,长沙水业集团联合第三方技术公司以及同济大学科研团队,共同试验应用HPB(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技术,通过向生化池中投加复合粉末载体,提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微生物量和种群数,以浓度换空间、换时间,从而获得更高效的处理能力,使得生化池的容积负荷大幅提高。

通过技术加持,新开铺水质净化厂二期改扩建项目整体节约征地拆迁近100亩、总投资降低约8.5亿元、运营成本降低了约0.1元/吨、建设周期缩短30%。

小编了解到,自2019年以来,长沙水业集团依托主业应用场景,累计投入4.8亿元进行水务环保、油气服务等领域创新,推进“智慧水务”技术、HPB技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过热蒸汽干化技术等研发创新,充分应用于水生产及运营管理、工业领域降碳减排、污水污泥处理等场景。

目前,长沙水业集团已累计持有知识产权276项,仅2023年就新增知识产权65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16项。“这些科研投入和专利技术全部用于解决主营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在生产运行、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长沙水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青说。

拓展水务市场,做优“水经济”

水务民生领域是孕育市场化产业的沃土。当前,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不断迈向“深水区”,国有企业必须持续面向市场,塑造独特竞争优势。

水务工程、水务科技、水务信息、水务环境、水务能源、水务教培……近年来,长沙水业集团在水务民生保障和水务市场拓展融合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实践,从平台化发展企业,朝着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供排水一体化综合服务商加速转身。

今年4月,位于雨花经开区的雨花水质净化厂再生水利用试点项目正式通水运行。这座水质净化厂也是长沙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首次试点,总设计规模4500吨/天。“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可在减少新水取用的同时,开辟稳定的‘第二水源’。”据长沙水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再生水可用于园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宿舍楼卫生间冲洗、市政道路冲洗及绿化灌溉等,运行3个多月以来,已用活再生水2.9万吨。

如何找到新空间、新方式、新路径,更好盘活资金、资产、资源?近日,“盘活三资,发展赋能”——2024全国国资国企走进长沙交流活动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江苏等20余省市的170余名国资国企负责人齐聚星城。“国有企业主营业务中的应用场景才是最优质的资产、最有价值的资源。”活动中,潘青代表长沙水业集团与现场嘉宾分享思考与实践。

据了解,根据市国资委安排部署,长沙水业集团加强对可用资源、闲置资产和沉淀资金的专项管理,2020年至2023年累计盘活“三资”35亿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

为民生引清流,为发展蓄“活水”。未来,长沙水业集团将强化“党建引领、智慧创新、业务协同、降本增效、财务安全”核心保障,深耕水务保障和水务服务领域,聚焦和放大“技术、产品、场景、资本”四项关键价值要素,强化技术研发创新投入,构筑关键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焕发高质量发展的“水活力”。

责编:金原

一审:金原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长沙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