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论丨“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19 14:51:41


  王迪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充分彰显了人民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清晰回应了为何要持续深化改革的理论之问,以及如何有效推进这一壮阔事业的实践之思,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

  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改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精准定位并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着力推动解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增收、托幼、养老、资源、环境等各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难题,确保改革举措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绘就美好生活图景。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改革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有效印证和有力践行。“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从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到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问题更加尖锐棘手,解决这些问题难题、痛点难点,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凝聚共识。

  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谁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再到建成造福亿万人民的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5G网络等,现代化建设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奋斗目标。实践充分表明,牢牢把握改革价值取向,确保改革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带领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空泛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必须将其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过程,贯彻到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各项实践中。新征程上,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定能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