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防空洞融入旅游线路图

  中国国防报   2024-08-20 10:07:19

8月10日,浙江省长兴县人民防空乡村博物馆工作人员手拿一枚教练弹,向参加军事夏令营的同学们介绍防空武器知识。陈鲜忠摄

“我不仅了解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人民防空发展历程,而且看到了抗战时期防空洞的原貌……”这个暑期,浙江省长兴县人民防空乡村博物馆让许多参观者印象深刻。

一些参观者说,他们是冲着博物馆名字中的“乡村”二字而来的——众所周知,城市是空袭与防空袭的重点,为什么这座博物馆建在长兴县煤山镇东风村?

事情还得从博物馆附近的长兴县国防教育基地说起。基地二期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东风村边一座覆盖着翠绿竹林的土山坡下,有一个堆积着杂草的洞口,清理洞口时竟然发现一些锈迹斑斑的子弹壳。经有关部门研究论证,该洞为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抗日防空洞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长兴县煤山镇组建苏浙军区,并在这一带设立指挥机关和兵工厂、后方医院、苏浙公学、报社等多个部门。为防范敌机轰炸,当地军民合力开挖了一批防空洞。四十八团抗日防空洞便是其中的一个。

经过专业人员考察,这个抗日防空洞的面纱被揭开:洞穴整体呈“Y”字形,全长200多米,在山坡南、北、东3个方向分别设有进出口。洞穴中央部位有一个“洞中洞”,留有储存粮食的痕迹;洞内两条通道的交叉点上,铺有一块木板,木板下面是一眼尚未干涸的水井。

这个抗日防空洞虽然主要依托自然条件,但便于人们快速掩蔽、快速疏散,并可为入洞人员提供生活水源和粮食,便于保障人们长时间坚守。有专家评价,该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抗日军民强烈的战备意识、因地制宜的工事设计方法、务实扎实的战斗作风。

“这个抗日防空洞的发现,让我们眼前一亮。”长兴县国防动员办公室副主任章峰介绍说,他们很快产生一个想法:建一座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防护工事、战备工事。

这个想法获得上上下下普遍赞同,但不菲的建设预算又很快让大家皱起眉头——如何突破建设经费这个关键“瓶颈”?这个时候,与抗日防空洞相邻的该县国防教育基地火爆的施教组训场面,拓宽了该县国动办干部职工思路:何不与基地运营单位共同建设,形成“国防教育+人防教育”的规模效应?

经过多次磋商,该县国动办与基地运营单位达成协议:两家单位共同出资建设博物馆硬件设施,国动办负责提供馆内展品;建成后由基地运营单位负责维护管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个办法一举两得。”长兴县国动办主任朱自强谈道,对县国动办而言,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建成一块人防宣传教育阵地;对基地运营单位来说,可以用更多的项目、更丰富的内容吸引游客。

长兴县人民防空乡村博物馆自7月7日正式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与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该县国动办国防动员科科长孙利萍介绍说,东风村所在的煤山镇东濒太湖、接壤苏皖,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附近有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文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防乡村博物馆一开放便融入当地旅游精品线路图。

“一些游客抱着‘顺路看一看’的想法来到人民防空乡村博物馆,走时纷纷感叹‘不虚此行’。”长兴县文化旅游部门干部王学勤介绍说,走进博物馆不仅可以看到新四军抗日防空洞旧址,而且可以参观由6个展区组成的现代化展厅。

展厅现收藏有关人民防空的资料、图册、物品、旧式武器装备共计123件(套),步入其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悲壮往事,勿忘国耻”展区,展示了抗战时期长兴县遭受日寇狂轰滥炸的惨痛历史,让人触目惊心,昭示着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铁律。

展厅重点展示了新中国人民防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泛黄的《浙江人防报》、人防工程预算表、各级成立人防领导小组的文书,无不见证着人民防空一路前行的铿锵步伐。

通过参观博物馆,人们就会发现,在健全现代人民防空体系过程中,城市和乡村均肩负使命:面对空袭威胁,城市需要组织人口疏散、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救援等行动,乡村负责对城市疏散人员进行安置和保障,二者携手联动,才能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

“人民防空属于全民性防护工作,每个公民都应当练习掌握一些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技能,关键时刻才能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宁波大学一位同学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

长兴县国动办干部职工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搜集整理人防史料、资料和物件,并与周围场馆加强互动,使乡村博物馆成为开展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一个品牌。(苏虎 马卫平

责编:姜河

一审:姜河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国防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