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曾宪奎   新湘评论   2024-08-20 16:49:4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重要举措。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既包括地理意义上的全国性市场,生产要素和各类资源可以在全国区域内保持畅通;又包括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高标准联通的市场设施所组成的体制机制内容,从而保证各类经济主体在共同规则与统一市场环境下,公平参与竞争。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以公平竞争为导向完善市场规则体系

竞争政策是促进市场竞争,对垄断行为、不公平政策与制度规则进行规制的各类政策总和。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是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正式提出的要求,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提出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但是提出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要求。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具有深刻的政策指向。一方面,我国作为后发国家,积极利用产业政策等扶持引导幼稚产业(如汽车产业、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这些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例如,在产业政策引导下,我国的汽车产业在很短时间内从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状态转变为规模在全球居于前列甚至排名第一、竞争力明显变强的状态。但是这些传统的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即通过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及产业内大企业施加强度很大的政策优惠,促进产业规模扩张与产业竞争力提升。其中,在产业竞争力提升方面,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的逻辑是:由于产业发展初期企业都比较弱小,扶持大企业有利于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整个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进而推动产业竞争力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过度政策扶持在很大程度上对技术创新不利,在位企业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到强化政策扶持,从而维持垄断地位而非通过技术创新强化竞争力,非在位企业因为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对在位企业竞争力反超难度大,而降低了技术创新投入的意愿。因此,由带有偏向性的、损害公平竞争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向注重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促进公平竞争的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是产业政策转变的一大趋势。另一方面,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政策实质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构建,成为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决定》明确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具体政策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加强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对过去政策中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规定与做法予以清理和废除,保证政策的内在一致性。第二,对地方招商引资的法规制度予以规范,其中最核心的是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当前我国引进外资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比2022年降低了8.0%。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外资的意愿在加大,而这将会破坏内外资之间公平竞争的环境,使竞争力本来就偏弱的内资企业居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第三,规范招标投标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这可以保证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都能公平参与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各类招标项目以及采购体系,既降低了相关部门的项目成本,又有利于“奖优罚劣”,推动供给体系效率提升。第四,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这对于促进企业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进行企业运营至关重要。第五,完善国家和地方标准体系及相关制度,以标准引导企业向着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完善要素市场制度与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改革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保证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各类要素能够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引导实现畅通流动,保证各类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市场潜力才能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效率也将由之大幅提升。依据经济学规律,如果生产要素不能畅通流动,要素配置便不能达到最优效果,从而造成效率损失,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决定》提出,要按照“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的要求去完善要素市场制度与规则。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第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长久以来,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建设用地市场方面存在显著分割现象,集中体现在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不能转让给非集体经济成员。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下,大量农村宅基地无法为农民创造充足的收入,甚至造成农村宅基地闲置与荒废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消除城乡用地二元化现象,对增进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深度迁移具有积极作用。第二,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各项基础制度。融资渠道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扩大融资渠道,特别是直接融资渠道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要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必然要求各种形式的资本予以支撑。因此,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各项制度,是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第三,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一方面,当前我国技术转化率依然偏低,技术市场规模与完善度依然存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对于促进我国技术转移以及提升技术转化率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经济价值尚未完全体现,数据交易的相关制度与规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数据主体的分割而造成的“数据孤岛”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因此,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是促进提升数据价值实现、解决数据交易阻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重要举措。第四,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要素市场价格,应该是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而形成的,在这种状态下,要素配置效率最高。如果政府对要素价格形成进行不当干预,将造成价格扭曲,会对要素配置效率产生负面作用,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不断完善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避免政府不当干预。第五,完善要素市场评价机制,建立按贡献决定要素报酬的机制。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应由其在产品或者劳务价值形成的贡献而决定其价值,进而决定其报酬,而其贡献则要由市场予以评价。这就需要完善要素市场的各项机制体制,使市场在要素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第六,推进部分领域的价格及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这主要涉及部分垄断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如水、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价格改革、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以及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些领域内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较为复杂,市场机制在其中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因此要不断完善相关的价格体系及价格形成机制,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完善流通体制,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经济运行的四大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时,强调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流通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其运行是否顺畅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而《决定》提出“完善流通体制”,其实质是为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奠定制度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加快发展物联网,完善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与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偏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3)》,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52.4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4.4%。这一比率虽然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高,如美国该比率大约为8%。因此,通过完善流通规则与标准,加快物流业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赋能传统产业。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相关规则与标准加快发展物联网。二是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其管理体制的完善,直接影响到经济体系的效率。当前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以及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扩大内需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在《决定》中,“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大消费需求以及优化投资需求。一方面,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及促进投资落地机制等。这些体制机制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例如,当前我国投资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中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的比重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同时,当前我国投资增长率趋缓,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仅为2.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4%。因此,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就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完善扩大消费机制,具体包括完善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以及推进首发经济。首先,由于扩大消费涉及因素众多,因而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往往难以立竿见影,且因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在长期内保持消费较高增长速度较为困难,比较容易出现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减少各类限制性措施就十分重要。其次,在居民消费受制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不理想的情况下,由政府支出增加公共消费便是弥补居民消费不足、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第三,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首发经济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词,它主要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这些带有创新性的活动,对扩大消费具有更强的作用。

总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相关机制体制改革,将地理意义的全国大市场、普遍意义的市场统一规则、平等意义的市场监管机制协调起来,有利于各项体制改革内容系统集成,充分体现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要求,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效保证,为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创造了条件。(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