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健全“五项机制” 构建社会救助体系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22 17:12:07

李君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推动形成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健全联动协调、主动发现、信息核对、减负赋能、跟踪问效五项机制,构建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泽润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健全联动协调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一盘棋”网络架构。充分发挥各级社会救助联动协调机制作用,推动“五级书记抓社会救助”;强化统筹协调,健全“一事一议”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推动救助“掌上办”“指尖办”。娄底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救助平台联动,加大爱心驿站布点,建设“福彩·爱心救助服务点”,设立94个基层社工站、1379个村级救助站点,配备2106个村级救助协理员、实现行政村(社区)100%配备,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米”,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合力。

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主动发现机制,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发现“潜在对象”和“沉默少数”。一方面,全面启动低保核查及扩围增效,切实达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另一方面,改变传统依申请救助,转向依申请+主动救助理念,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2023年,湖南主动预警线索4.8万条,核实纳入社会救助4553人。娄底市建立“大数据+铁脚板+小线索”模式,开展民生数据定期比对,有效提升困难群众发现效率,打造可感可及的“救在娄底”品牌。

健全信息核对机制。持续推动共享失业、工伤、医保、助学、受灾等致困类信息,归集车辆、不动产、经营主体、公积金等经济状况类信息,建立涵盖各部门及银行的民生数据资源池。构建多维困难指数评估模型,跟踪监测低保、特困、低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对象等低收入人口生活状况,联合开展用电行为及关联资产监测,推动信息核对向全领域延伸拓展,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娄底市综合考虑低保家庭收入、财产、劳动系数和支出情况,推动低保认定由“评议为主、核算为辅”向“核算为主、评议为辅”转变,该市低保精准补差水平达100%。

健全减负赋能机制。科技赋能,“码”上减负,这是湖南为基层减负的缩影。各地迅速跟进推动为基层减负赋能落地见效,让基层干部有时间和精力为民办实事。娄底市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开展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工作。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实干撑腰赋能成为党委和政府最鲜明的导向。全面推行项目化、工程化、活动化、计划化“四化”改革,“大道至简、清单管理”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同时,分片区开展政策及业务培训,压缩救助审核确认时限,将做好人做好事更多留给基层干部来干。

健全跟踪问效机制。严格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直达机制要求,科学制定分配方案,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推动资金综合使用效益不断提升。湖南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绩效评价,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积极抓好评价成果转化运用。建立单位主要领导统筹调度、机关纪委牵头协调、职能处(科、股)室条块负责的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机制,推动排查整治走深走实。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服务热线,推动信访办理闭环高效。通过健全跟踪问效机制,人民满意度显著提升。比如,娄底市居民对低保提标重点民生实事满意度达99.6%。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们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政策可及性和救助时效性,持续提升低收入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编:曾玉玺

一审:曾玉玺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