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棚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08-23 18:46:04
新湖南客户端8月23日讯(通讯员 唐棚)常德市武陵区地处沅水下游,穿境河流约65.2公里,重点水域54处,辖区内中小学生近4.3万人,防溺水工作责任重大。为有效遏制溺水事故发生,该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四措并举扎实做好暑期学生防溺水工作,严防事故发生。
压实责任,立好“军令状”。一是安排部署到位。武陵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自觉扛牢防溺水政治责任,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会议、全区防范学生溺水专项会,第一时间调度、部署、推进,并将学生防溺水工作纳入全区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等考核重要内容,实行防溺水工作情况与教育质量评价等直接挂钩。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筑牢预防学生溺水安全防线的通知》《关于落实暑期防范学生溺水20条工作措施的通知》《常德市武陵区预防学生溺水“九到位”的通知》《武陵区防溺水应急救援预案》等文件。针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专门管理台账,实行村(社区)干部、教师“逐一上门”包保责任制,组织相关人员签订《防溺水安全承诺书》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安全防护网。目前,全区共签订《防溺水安全承诺书》4.8万余份,特别是对704名留守儿童实现了“一对一”包保。三是督导检查到位。由区委副书记、区人民副区长带队开展乡镇、街道防溺水工作暗访督导。由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牵头,联合相关部门组成2个督查小组,以“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责任单位落实防溺水工作责任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及时排查整改隐患漏洞14个。区教育局组建了14个全区预防学生溺水专项督查组,由督学区督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组成,下到全区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每一处重点水域开展预防学生溺水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强化宣传,绷紧“安全线”。一是“线上线下”广泛宣传。线上通过社区微信群、家校交流微信群等推送防溺水知识;线下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教育课、“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和警示标语、宣传画报等提升社会“知晓率”。截至目前,全区共转发和推送“防溺水”信息1万余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近4.3万份,组织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课800余节次,在重点水域、路口悬挂(张贴)警示标语、宣传画报4000条(张)。二是“走村入户”精准宣传。开展“暑期访万家”活动,以“教师家访+网格员上门”相结合方式,对辖区中小学生、入园幼儿,特别是留守、外来务工等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家访,面对面宣传防溺水知识,签订《防溺水安全承诺书》,目前家访覆盖率实现100%。三是“移动课堂”创新宣传。成立由志愿者、公益救援队队员组成的“防溺水宣讲队”,围绕“防溺水安全”主题,通过“要点讲解+现场模拟+知识抢答”,以“移动课堂”形式,在全区128个村(社区)开展防溺水宣讲。
全面排查,树立“警示牌”。一是摸清隐患水域底数。由5名专家、1000余名村(社区)干部组成水域隐患排查小组,对辖区水域水面进行全面排查并登记造册,建立问题隐患排查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目前,已排查辖区35处河湖、17处堤坝、648个池塘,发现警示标识牌破损、缺失等问题30余处,现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坚持“定点蹲守+流动巡查”相结合,建立“政府-社会-部门-学校-家庭”五位一体防溺水安全体系,安排100余名安全巡查员对重点水域实行定点定时蹲守,组织党员干部、教师家长和志愿者对所有水域开展不定时巡逻,共劝阻、驱离、教育戏水人员40余人。在全区组建128支共1200余人的防溺水救援队,配备救生圈、救生衣、救援绳等救援设备700余件(套)。三是强化警示标识设置。组织开展隐患水域安全警示标牌、安全隔离带、防护栏设置摸排检查,督促指导相关地方和单位设置“防溺水”安全警示标牌1000余块,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约16公里。
注重疏导,打开“减压阀”。一是“公益暑托”快乐过暑假。开展“七彩假期·阳光课堂”公益暑托班服务,组织教师、行业协会、大学生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对辖区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教育、作业辅导、兴趣拓展、文体锻炼、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目前,共招募志愿者200余人,开设近30节次公益课堂,受益人数达2000余人。二是“关爱留守”暖心过暑假。依托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放128个“留守儿童之家”、25个“农家书屋”,重点针对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等服务。三是“强心健体”健康过暑假。指导学生制定暑期体质提升计划,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参与文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宣讲,设立24小时关爱学生心理热线,畅通暑期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渠道。目前,全区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讲8场,指导学生制定暑期体质提升计划4万余份。
责编:李云建
一审:陈建
二审:李云建
三审:尹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