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捷 大湘菜报 2024-08-24 14:07:32
长沙天气尚且燥热,不知不觉处暑就这么悄然而然地来了。处暑时节,不仅是对夏季的告别,也是秋季丰收的预兆。不时不食,以节气为预兆更新菜单,正成为品质餐饮对待美食的一种仪式感,从食材的选择,到烹饪方式的变化,都顺应着节气的变化,每15天更新一次。这不,鲤隐台“季节的味道”之处暑菜单又上新了。
先来点开胃小菜,“脆葱海螺塔。”从造型上看特别有意思,菜如其名,是盘旋而上以海螺丝和翠葱丝堆砌而成的一座精致小塔。诶,这个海螺丝就有讲究了。海螺飞水取肉,切丝冰镇,保留了其最为纯粹的爽脆。再配以炸至金黄的白薯丝和脆葱,佐以芥末与特制捞拌汁,这一口下去啊,啧,可谓是层次分明的味觉享受啊。辛辣中带着清新,酥脆中透着甘甜。这道头盘菜一下子让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美味佳肴。
处暑上新的重头戏,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清波鱼。它的学名为中华倒刺鲃,早在几万年前就已存在,性情凶猛,以小鱼小虾为食,故在水中并无天敌,被称为淡水鱼中的“冒险王”。这清波鱼有一宝,即它的鱼鳞,是各类鱼鳞中为数不多可以吃的,并且其中富含胶原蛋白和钙质。
于是这道菜便有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创新,引进了日式烧法和杭帮菜的烹饪手法来处理鱼鳞。用葱姜水腌制二十分钟,进蒸柜蒸制八成熟而后,将280℃热油精准地浇淋于鱼身之上,鱼鳞在高温的洗礼下变得酥脆可口,而鱼肉则在热气的包裹中更加鲜嫩多汁。这道菜的难点就在于,鱼肉的鲜嫩和鱼鳞的酥脆截然不同,这种口感上的差异对厨师的手法是极大的考验。要想用蒸的方式让鱼鳞酥脆,对于高温热油的时间和温度也便是分秒必争的把控。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鲤隐台在处暑上新了一个叫“纸锅蟹粉烧鸡头米”的组合,里面不仅有豆腐、咸蛋黄,还有蟹黄,再配上他们的新搭档、号称“水中人参”的鸡头米。鲤隐台之前炙手可热的菜品“鱼米之乡”里,就饶有创意地将鸡头米放入鱼腹中,经煎炸、清蒸、红烧等繁复工序,成菜口感丰富、层次分明,鱼鳞香酥可口,鱼肉爽滑鲜嫩,切开鱼腹后更是“内有乾坤”,鱼肚里蟹粉与鸡头米构成鲜美的“流心”。
而这道“纸锅蟹粉烧鸡头米”,秋风起,蟹黄肥,小火慢煨,再配上鸡头米的清甜、豆腐的鲜嫩。天呐,入口时,豆腐在口中即化,留下蟹黄和咸蛋黄的鲜香于舌尖上的味蕾流连,再配上一口鸡头米,相互交融似八卦太极,黑白相对又相互缠绕,柔嫩与醇厚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完美和谐。入秋的第一口鲜,吃它正当时。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食苦度夏,首选苦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花胶作为调和,炖煮得恰到好处,软糯滑嫩,像是对味蕾的温柔抚摸。食材的精华相互渗透,形成独特的汤汁。清澈而浓郁,既能够凸显食物的原汁原味,又能增添一份温润的滋养感。喝上一口,心间的闷热烦躁瞬间消散。
梅干菜脆黄瓜,听上去匪夷所思。梅干菜的醇厚咸香与黄瓜的清脆爽口,这种绝妙搭配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神奇口感。精选新鲜采摘的鲜嫩小青瓜,运用秘制配方,配以天然调料,静待时间的魔法,小青瓜在盐分的滋养下,褪去了生涩,变得脆甜可口;而梅菜采用“三蒸三晒”的传统工艺,去除了其苦涩,变得色泽乌黑发亮,香气浓郁扑鼻。梅干菜口感醇厚,带有丝丝的甘甜与微咸,而脆黄瓜则爽脆可口,两者搭配在一起,既有嚼劲又不失清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层次丰富,口感独特。
除此之外,还有啫啫雪花牛肉粒、花肉炒扑豆角、芥兰苗、葱油饼等。这个处暑,我们看到了鲤隐台的又一次创新,在原有良好食材的基础上,从制作手法、设计口感等方面进行着别样的创造,打造了独属于处暑的美味记忆。
鲤隐台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不断推陈出新,每一道菜品都仿佛是大自然四季更迭的缩影,不仅丰富了食客的味蕾体验,更为品质湘菜注入了一股清新脱俗的活力。感受季节的变化,体验文化的魅力。这也是对“顺时而食”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范焱
三审:丁伟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