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28 10:22:34
余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历数年探索,我国体教融合实践初见成效,但课程隔阂固化、赛事衔接不畅、城乡差异显著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须开展更为深入的创新思考与改革实践。
推动课程融合,打造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体教深度融合要求以体育课程为核心,巧妙融合思想教育、健康教育、学科知识与艺术美学等内容,构建青少年多元均衡发展的教育生态。一是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应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品格塑造、意志锤炼与价值观形成的独特教育功能,深入挖掘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竞争团结、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等精神内核,同时通过开发整合型的体育课程设计,促进体育实践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化衔接与有机统一。二是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在体育课程中融入生理卫生、膳食营养、医疗保健及心理健康等知识,将运动实践与健康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同时增进其健康知识与技能。三是体育与学科知识融合。将体育运动与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结合,开发相应的运动实验、比赛数据分析等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深化对学科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四是体育与美学艺术融合。将体育运动与音乐、舞蹈、摄影等艺术形式融合,打造富有美感的体育教学环境,借助运动鉴赏、体育摄影、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表现力。
完善赛事体系,构建展示才能的运动平台。体育竞赛具有指挥棒效应,应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为青少年打造发挥运动潜能、展现运动能力的平台,推进体教深度融合。一是优化青少年赛事架构。遵循体教融合的普及与提升双重培养目标,对青少年体育赛事进行梳理和重构。在普及方面,鼓励将校内、校际间各类小微型体育比赛发展为常态化的传统赛事,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潜能;在提高方面,对我省各地现有青少年赛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确保赛事难度与学生年龄及体能发展相匹配,同时引入合适的技术水平分级,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成长路径。二是打造多元化的赛事类型。打破传统体育竞赛界限,创设既符合青少年兴趣爱好、又能全面发展其身心的多样化竞技运动项目及赛事。如体育非遗项目、趣味体育项目等,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个性化运动需求,增强体育赛事的参与度。三是制定科学的赛事评价。一方面,体教融合理念追求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倡导“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原则,因此,青少年体育竞赛评价标准应超越简单的胜负排名,同时包括团队协作、精神风貌、体育道德等多个维度;另一方面,应将体育竞赛成绩科学融入教育评价体系,由教育与体育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制定互认政策,以可量化的体育积分将学生的各项体育竞赛成绩纳入期末或升学等评价指标,促进教育与体育的和谐共生。
整合资源配置,夯实体教融合的物质基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与强化社会支持体系,是保障体教融合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基础。一是构建体育场馆设施共享共建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智能连接学校与社会体育资源,构建供需精准匹配的机制。学校可根据需求,便捷预约公共体育设施,社会场馆在非高峰时段优先向学校开放,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创新制度设计,促进学校与社会力量协同建设和运营体育资源,实现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的共享共用,构建资源共享、成本共担、效益共创的良性生态,为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二是落实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工作机制。加速体教深度融合,打通人才流通渠道非常重要。针对优秀退役运动员,制定职业转型优待政策,将其引入校园体育教育岗位,实现体育人才的持续发展与教育领域的双赢。转岗以后,可推行“伙伴制度”,促成资深教师与退役运动员结对,通过相互学习,共同推动校园体育事业发展。三是完善政策与资金支持体系。政府可出台深化体教融合的专项政策,重点聚焦缩小城乡差距,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激励措施,优先支持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升级体育设施、进行教师培训及开展体育竞赛等;同时构建开放多元的投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有序进入青少年体育领域,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资源供给格局,合力驱动体教融合均衡、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体教系主任。本文为湖南文理学院博士启动项目“建国初期湖南群众体育研究”(22BSQD11)研究成果】
责编:曹茜茜
一审:曹茜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