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 | 深化幼儿体育专项化现象协同治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28 10:25:51

骆乐 龚梅

幼儿体育活动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其科学性与适宜性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前儿童教育应侧重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而非过早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幼儿体育活动专项化、小学化、竞技化趋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忧虑。鉴于此,应遵循幼儿体育活动多样化、游戏化基本原则,通过端正教育观念、细化政策指导、强化师资培养、优化内容体系,确保幼儿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深刻理解幼儿全面发展的深远意义。一是正确认识幼儿进行专项化训练的危害。幼儿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活动在此阶段的作用远不止于身体锻炼,还关乎性格塑造、社会技能培养及情感智力提升等多方面价值。大量研究表明,幼儿过早进行专项化体育锻炼并不对应成年后高水平运动能力的预期,反而会带来骨骼变形、关节磨损、肌肉劳损、生长发育受阻和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等诸多危害。应通过音乐律动、创意体操等多样化、游戏化体育活动,全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与合作精神,切忌让幼儿超前进行单一技能训练的专项化练习。二是消除幼儿体育的竞技化发展趋势。为避免过早引入竞争压力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应鼓励非竞争性的游戏化学习。通过设立团队合作目标而非个人排名,让幼儿在无压力的环境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相互鼓励与支持,从而在内心播下团队精神与正向激励的种子。三是培树并践行“快乐运动”的幼儿体育观。学前阶段宜将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成富有创意的故事游戏,如“森林探险”“动物运动会”等游戏化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培养其规则意识和自我挑战精神。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这对于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完善幼儿体育教育框架。一是明确政策界限与指导原则。政府教育部门应制定清晰的政策文件,明令禁止在幼儿园及幼教机构中实施竞技化、专项化体育训练;明确幼儿体育活动的适宜范围、内容和方法;科学界定幼儿体育教育目标,强调以游戏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原则。二是建立科学评估与反馈机制。构建涵盖幼儿体育活动质量、活动效果、安全标准等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幼儿园及社会幼儿体育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评价。评估过程应包括家长、教师、儿童的多方反馈,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整改。三是强化监督与执行力度。整合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部门资源,加强跨部门合作,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定期检查、公开通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有效执行,营造良好的幼儿体育教育环境。

提升幼儿体育教育科学化水平。一是实施幼儿体育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与培训计划。构建常态化的幼儿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体系,培训内容不仅涵盖运动技能培训、幼儿体育课程设计,还应包括儿童心理学、儿童健康与营养、教育技术应用等多学科知识,确保教师具备开阔的教育视野、高水平专业技能。二是创新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内容体系。鼓励教育者和研究者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幼儿体育教育模式,比如芬兰的“玩耍学习”、澳大利亚的“早年体育教育框架”等,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幼儿发展特点进行本土化创新,不断丰富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三是家校合作协同促进幼儿体育科学发展。通过幼儿园开展面向家长的体育教育工作坊和讲座,提升家长对幼儿体育教育的科学认知,推动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创造有益的体育活动条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四是建设幼儿体育友好的社区环境。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鼓励社区组织周末亲子运动会、夏令营等活动,利用社区公园、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自然、体验团队合作的机会。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教师,湖南省儿童健康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秘书。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幼儿体育活动专项化现象的协同治理研究”(22B1112)阶段性成果】

责编:曹茜茜

一审:曹茜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