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枢 2024-08-30 17:03:35
文/陈先枢
湘江,又称湘水,湖南四大水系之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有“湖南母亲河”之称,湘省、湘州、湘城皆因湘江而得名。湖南省因之简称“湘”。
说文解字,湘,从水、从目、从木,为“相水”之意。南朝宋庾仲雍《湘中记》云:“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石子如樗蒲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崖如朝霞。”
湘江长沙段 陈先枢摄
湘江之源
后魏郦道元 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即阳朔山也。”阳朔山亦为广西漓江之源,故有学者说“湘漓同源”。清钱邦芑《湘水考》亦载:“湘水,源出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山居灵川、兴安之界上,多奇峰绝壑,泉水之始出也,其流仅可滥觞。”
其源头今有4种说法:一是南源,广西壮族自治区 灵川县 海洋山龙门界;二是东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兴安县 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 海洋河 ,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往东流至 西波江 口称湘江;四是湖南省 永州市 蓝山县 紫良瑶族乡 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河源为 潇水 ,在永州市的 萍岛 汇合广西来水称湘江。
学界较流行的说法是 发源于广西灵川县海洋山西麓的海洋坪,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流经广西兴安、全州两县,在叉江入湖南东安县下江圩。湘江斜贯湖南省境,经永州、冷水滩、祁阳、祁东、常宁、衡南、衡阳、衡东、衡山、株洲、湘潭、长沙等县市,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干流全长848公里,主要一级支流有潇水、祁水、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渌水、涓水、涟水、靳江、沩水、浏阳河、捞刀河 等。 流域总面积94721平方公里。
湘江的水文特征
湘江 是洞庭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 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据出口控制站湘潭站监测,湘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91.6亿立方米,其中湖南境内696亿立方米,占全流域水资源量的88%。年平均流量2050立方米/秒,历史最大流量20800立方米/秒(1994年6月18日),最小流量100立方米/秒(1966年10月6日)。从时间分布看,3~7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6.6%,其中5月占全年的17.3%;8月至翌年2月径流量占全年的33.4%,其中1月仅占全年流量的3.3%。
湘江流域水系发达,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河网密布。5千米以上的大小支流有2157条,其中一级支流124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主要支流16条,其中潇水、耒水、洣水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最大的为潇水,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二是左右岸水系不对称。右岸支流发达,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和捞刀河等大支流均来自南面与东面山区,流域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2/3;左岸支流有祁水、蒸水、涓水、涟水和沩水等,均源于衡邵丘陵区,除涟水流域面积较大外,其余多短小,水量也不及右岸支流丰富,从而使得湘江发育成为一个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三是支流水库众多。湘江支流共已建成控制性枢纽工程十多座,包括涔天河、双牌、欧阳海、洮水、东江、青山垅、酒埠江、水府庙、株树桥、官庄和黄材等大型水库,库容均在1亿立方米以上。其中最大的是位于资兴市耒水支流的东江湖,总库容达91.5亿立方米,水库集水面积之和达2.6万平方公里。其次为位于 江华县潇水支流的 涔天河水库,库容15.1亿立方米。
湘江流域属太平洋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季湿润寒冷,夏季潮湿酷热,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湘江流域气候也随之发生变化:冬、春、秋三季气温明显升高;降水强度和密度增强;日照、风速、湿度明显减小,并对湘江流域水文条件带来了明显影响。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700毫米。
湘江自古为中原进入岭南的水运要道。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派史禄在今兴安开凿灵渠,将湘水引入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自此该江成为中原与岭南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主要航道。但自民国时期长潭、湘桂等公路通车,特别是粤汉、湘桂铁路通车后,其航运逐渐衰落。
湘江流域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共有鱼类110多种,属11目,23科,67属,以鲤科鱼类为主体,常见鱼类有4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鳡、鳜、鲶、鲚、鲌等20余种。 湘江两岸渔家有“涨水鱼,退水虾,不涨不退捕毛花”和“七上、八下九归窝”之谚,即七月以前捕上水鱼,八月以后捕下水鱼。唐齐己《游橘洲》诗就有“渔家好生计,檐底系扁舟”之句。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区域。也是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仅长沙就有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即湘江河畔的西汉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唐代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湘江支流沩水之畔的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湘江流域还是水稻种作的发源之地,永州道县玉蟾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距今1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历史常有惊人的巧合,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研基地又在长沙东湖街道湘江支流浏阳河之滨。
“潇湘”与“三湘”
因湘江的源头之一为潇水,故湖南又有“潇湘”之雅称。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经》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指潇水与湘水的汇合之处,也不单指湘江,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
而自宋代以来,人们还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谓“三湘”,有一种说法是: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广西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永州,与发源于九嶷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湘水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
另说“三湘”为潇湘、蒸湘、沅湘。如清初学者王文清《湘水记》云:“潇湘、蒸湘、沅湘,三水皆纬流,而经之者湘水也。湘源出阳朔,至永州,潇水入焉,曰潇湘;至衡州,蒸水来会,曰蒸湘;卒与沅水合于沅江,曰沅湘。此三湘之所由名也。”到晚唐,“潇湘”一词广泛出现在诗文中,如晚唐杜荀鹤《冬末同友人泛潇湘》诗云:
残腊泛舟何处好,
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
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
雁知春近别 衡阳 。
与君剩采江山景,
裁取新诗入帝乡。
宋人将潇湘美景概括为“潇湘八景”,引来无数文人墨客题诗绘画,使湘江名播宇内。潇湘八景主要为湘江流域的胜景,始名于宋沈括 。笔谈曰:“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八景除渔村夕照在桃源县外,其他七景都在湘江流域。
长沙湘江风光带上的“潇湘八景”铜浮雕 陈先枢摄
宋嘉祐年间(1056—1063),长沙驿步门(今大西门)外湘江之滨建起了一座八景台,上摩画宋迪“潇湘八景图”。淳熙十五年(1188),南宋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陈傅良讲学岳麓,又在八景台旁建有二亭,登临观景者日多。加之众多名家纷纷为八景台题诗、撰文、作画,八景台遂名噪海内。仅以“潇湘八景图”而言,除宋迪外,北宋李成、南宋牟熙等众多丹青妙手皆绘有其图。可惜大多失散,只有牟熙的《眺望潇湘八景图》被日寇掠走,今藏东京博物馆。元代八景台仍是登临景观的胜地。曾主编宋、辽、金三史的翰林学士欧阳玄返乡省亲时就登过此台,留下《登八景台》诗:
山几重兮水几重,
晴岚夕照有归鸿。
潇湘八景丹青画,
都在高台指顾中。
北宋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米芾描绘潇湘漪丽之风光说:“洞庭南来,浩淼沉碧,迭嶂层岩,绵衍千里,际以天宇之虚碧,杂以烟霞之吞吐,风帆沙乌,出没往来,水竹云林,映带左右,朝昏之气不同,四时之候不一,此则潇湘之大观也。”清雍正、乾隆两朝重臣孙嘉淦南游长沙时慨叹:“湘江之水清而文。”印证唐刘禹锡所言“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乘是气,往往清慧而文”确非虚言。
湘江流域的地形地貌
整个湘江流域,东以湘赣边境幕阜山脉——罗霄山脉与鄱阳湖水系分界;南自江华以湘江、珠江分水岭与广西相接;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北接洞庭湖。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在地质构造和地貌上,湘江流域是一个长条形盆地,南高北低,地势起伏不平,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呈马蹄形,向北呈倾注之势。从源头到入湖口高差在450米左右。
传统上习惯把湘江分上、中、下游和尾闾四段,各河段地形迥异,水势多变。永州萍岛(潇水河口)以上为上游。源区海洋坪海拔高度约500米,河宽110~400米。两岸为中、低山地貌,河床多岩石,滩多流急。河水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地下水丰富,具有山区河流的典型特性。
潇水入湘江口 陈先枢摄
萍岛至衡阳段为中游,山顶海拔100~500米,河宽250~630米。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河谷开阔,滩多水浅,具有丘陵地区河流的特性。 潇湘八景的第一景“潇湘夜雨”就在 萍 岛上。
萍岛 陈先枢摄
衡阳至乔口段为下游,两岸丘岗、平原、盆地相间。河道蜿蜒曲折,河谷宽阔,地形平坦,河宽500~1000米。河床多砂砾,间有部分礁石,浅滩较多,呈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湘江右岸,南岳衡山从衡阳回雁峰一直延绵至长沙岳麓山,号称七十二峰,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被尊称为 南岳圣帝 。 潇湘八景中有二景在 衡山 ,即回雁峰的“平沙落雁”和金紫峰的“烟寺晚钟”。南岳衡山、长沙岳麓山与湘江三者的联系,可用清末诗人黄道让《重登岳麓》中一句诗来概括:“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南岳区衡山核心景区和长沙岳麓山都是国家五A级景区。
乔口至湘阴芦林潭段为尾闾,属洞庭湖平原,海拔50米以下,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港汊纵横,平畴万顷,沿河沙洲断续可见。部分河段与洞庭湖融为一体,具有“高水湖相,低水河相;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特征。
湘江在湖南境内的流向与支流
永州市 境内,西源自 东安县 渌埠头入境,汇集紫水、石期河、潇水、应水、白水等,流经零陵、冷水滩,到祁阳纳祁水,最后由祁阳唐家岭的九洲流向常宁市。 自河源至永州老埠头,两岸层峦叠嶂,苍山如画。著名的罴岭峡谷,最窄处约250米。位于祁阳市浯溪镇(今浯溪街道)湘江之滨的浯溪碑林保存了唐、宋、元、明、清以至民国历代名人书画诗词题刻507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最有价值的当数唐代诗人元结的《大唐中兴颂》《浯溪铭》《痦廎铭》等碑刻。广德元年(763)任道州(今湖南永州市道县)刺史的元结作有 《欸乃曲五首》,其一 云:
零陵郡北湘水东,
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
谁能相伴作渔翁。
祁东 到衡山间,江水蜿蜓折转于衡阳盆地中,盆地宽达5公里以上。在这一段先后有舂陵水、蒸水、耒水和洣水等支流汇入,径流量大增。蒸水、耒水在衡阳石鼓山汇合注入湘江。三江口风景极佳,建有合江亭,合江亭下有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南宋咸淳九年(1273),文天祥被起用为湖南提点刑狱使时登上合江亭,作《合江亭》诗曰:
天上名鹑尾,
人间说虎头。
春风千万岫,
合水两三洲。
客晚惊黄叶,
官闲笑白鸥。
双江日东下,
我欲赋扁舟。
蒸水、耒水汇合注入湘江之“三江口” 陈先枢摄
在 衡阳市 境内,湘江依次流经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衡阳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从衡东和平村出境进入株洲市。境内长226公里,占湘江在湖南境内里程的39.7%。在 衡南县 ,自栗江区卿云乡湘江村曾家坪入境,由西而东,沿蒸市、江栗江、松柏流至黄狮,再向北流,经石塘、向阳、云市等乡镇。至车江镇文昌村木厂边流出。 衡南县 境流长78公里。
然后,江水穿过雷溪和昭陵等峡谷状水口,流经湘潭县马家堰镇湘河村,于湘潭市与株洲市交界处入株洲市渌口区龙船镇王十万村,有多条河溪汇入。 在株州市境内,湘江干流全长89.6公里,占湘江总长的10.46%。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
湘江支流渌水清末大石桥 [德]柏石曼摄
湘江株洲市区段由天元区群丰镇湘滨村湘胜排渍站入境, 流经天元区、石峰区 ,由马家河出境,长27.7公里,占湘江株洲段总长的31.8%。沿途接纳了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几条小支流及位于河西开发区的徐家港、易家港、陈埠港等小支流。 株洲湘江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石峰、朱亭、渌口、 花石戍、 空灵岸等。 《水经注》载:“湘水又北径建宁县(株洲古称),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濬同三峡。”空泠峡即 空灵岸。杜甫《 次空灵岸》诗云:
沄沄逆素浪,
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
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
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
白日已偏照。
可使营吾居,
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
兵戈满边徼。
向者留遗恨,
耻为达人诮。
回帆觊赏延,
佳处领其要。
湘江于马家河古桑洲下游井塘湾进入湘潭市区。 在 湘潭市 境内,湘江流经市区 岳塘区 ,入湘潭县。在 湘潭县 境内,湘江经衡东、衡山两县入县境,沿县东侧边界向北三入三出,形成南、中、北三段。南段从衡东、衡山两县边界流入县境茶恩寺乡龙井村三冲子,有多水汇入。东流入 株洲县 境。该段长14.2公里。中段在株洲县境内由东折西,在县境上马乡赤湖村白沙洲二次入境,成“S”形流向。有紫金河、 涓水 汇入。湘、涓交汇之滨为易俗河镇。又西稍北2.2公里,西接 涟水 入 湘潭市 区。该段长10.6公里。北段经湘潭市折向东北,在县属和平乡金井村竹埠港三次入境,纳竹埠港水、渣埠港水、板石港水等。该段长17.7公里。 湘江湘潭段止于岳塘区 昭山。昭山是潇湘八景之“山市晴岚”所在地。湘潭之名就源于昭山下的湘水深潭——昭潭。
易家湾昭山“山市晴岚” 陈先枢摄
长沙:“湘江北去”
湘江过昭山,进入长沙市天心区暮云镇,至白泉村鹅洲进入岳麓区境。在炭塘子,有白泉河自西南注入。至巴溪洲南端,有观音港自西注入。至坪塘镇有靳江河自西南注入。至溁湾镇西纳龙王港水。至开福区北部,相继有浏阳河、捞刀河汇入;至西岸三汊矶,湘水自此折向西北流。至回龙洲,西纳大泽湖(一名大塞湖)水系。至霞凝港,有沙河从东北方向注入。至望城区同福垸北端,有马桥河自西南注入。至新康镇纳沩水和八曲河。至石渚垸有石渚河自东注入。至铜官花果垸,有黄龙河(旧称罾子港)自东注入。至北境门户乔口镇,有乔口河自西注入。
湘江支流沩水清末玉潭桥 图源:芬兰信义会档案
湘江流经长沙全境74公里,河宽1000~1500米,西接靳江、沩水,东纳浏阳河、捞刀河等大小支流,经十五洲,淌十三滩,烟水云天,为湘江的黄金河段。 2015年,铜官窑上游约10公里处修筑了一座拦河大坝, 湘江长沙段俨然成了一个大水库。 大坝具有调度过坝船只和长沙以下水流量的功能, 同时强化两岸的污水净化,河面呈现波光粼粼、一碧万顷的景象。
未筑 大坝之前, 夏末秋初常见西水倒灌,水碧如镜。秋天湘江两岸芙蓉花盛开,因而有了“ 芙蓉国”之名。 唐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诗云:
江上阴云锁梦魂,
江边深夜舞 刘琨 。
秋风万里芙蓉国,
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
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
长笛一声归岛门。
湘江长沙段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东西两岸,支流汇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仅长沙市境就有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橘子洲、龙洲、月亮岛、香炉洲、蔡家洲等,宛如一串明珠。
兴马洲位于长沙县暮云镇西南湘江中,是湘江过昭山进入长沙境内的第一大洲,面积145公顷。该洲远在唐代即已开发,洲上产橘,因而也叫橘洲。五代楚王马殷踞长沙为国都,下令改名兴马洲,把兴马洲作马氏王朝兴旺发达的象征。马楚前期重视民生,鼓励通商,发展荣马贸易,确实出现了兴旺景象。兴马洲不仅风光秀丽,“双流泻练,人烟橘柚”,而且兴马洲南望昭山,西隔湘江与湘潭县相望,控湘江水路之咽喉,形势极为险要,为长沙天然屏障。清诗人张廷仪《兴马洲怀古》诗云:
湘流如带浪鳞鳞,
目断芳洲杜若春。
草色六朝迷北渚,
水声五代咽南津。
河山久据分封地,
烟月空存吊古人。
欲问何时歌舞外,
萧萧芦荻旧城闉。
位于长沙市区湘江中的橘子洲为国家5A级景区,是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雪”所在地。宽40~200米,南北绵延5公里。西晋时,因洲上盛产美橘,即有了橘洲之称,唐宋时,已成著名风景胜地,杜甫、张九龄、宋之问、齐己、戴复古等著名诗人都有诗吟咏。齐己《谢橘洲人寄橘》诗云:
洞庭栽种似潇湘,
绿绕人家带夕阳。
霜裛露蒸千树熟,
浪围风撼一洲香。
洪崖遗后名何远,
陆绩怀来事更长。
藏贮待客宾客好,
石榴宜称映丹光。
矗立于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原形,以“肩杠大地”为基本造型,突出表现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雕塑总高度32米,是橘子洲景区一大亮点。塑像前方耸立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花岗石巨碑。词曰: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橘子洲头远景 陈先枢摄
橘子洲湘江两岸有著名渡口——朱张渡,东曰“文津”,西曰“道岸”,分别连接着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南宋乾道三年(1167),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长沙造访岳麓书院主讲张栻。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仅一江之隔,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
长沙望城区乔口以下属湘江尾闾,进入洞庭湖平原。这里港汊纵横,有三十六湾,平畴万顷,一派江南水乡景象。唐诗人许浑《三十六湾》诗云:
缥缈临风思美人,
荻花枫叶带离声。
夜深吹笛移船去,
三十六湾秋月明。
湘江从长沙乔口镇折向东北流,从东城乡鱼尾洲进入湘阴。 在 湘阴县 境内,湘江劈县境为东、西两部。干流自沙田乡观音阁入境,沿铁角嘴、窑头山、躲风亭、樟树港、湾河至濠河口后分东、西2条支流。东支绕城西垸东面,经老闸口、三汊河、城关镇、黄猫滩、老鼠夹至芦林潭;西支绕城西垸西面,经东港、刘家坝、新泉寺、魏家湾到临资口(旧名临泚口)与资水东支汇合,再经沅潭、杨雀潭、万家台、蛇口子至芦林潭,进入岳阳县境,注入洞庭湖。 湘 江流经 湘阴 县108.8公里。 潇湘八景之“远浦归帆”在湘阴境内。
湘阴“远浦归帆” 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迁客骚人潇湘情
湘江“南极潇湘,北通巫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最早流寓湘江流域的文化名人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 诗篇中,屈原幻想渡过湘水,到九嶷山去向古帝舜陈诉,以求得启示;离开舜帝后,诗人又驾起玉龙,坐上彩凤,乘着清风,向上天进发,当抵达一座神山时已是黄昏了,他不禁又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江还因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化为湘水之神的传说而使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斑竹一枝千滴涙”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零陵。零,涕零也;陵,舜帝陵也。南宋大词人张孝祥知潭州时,泛游湘江,所赋《水调歌头》即以“湘妃起舞”和“三闾文字”为主题,词曰: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唐大历三年(768)秋天,杜甫在穷困潦倒中从四川来到湖南,漂泊于湘江长沙、湘潭、衡州之间。贫病交加的诗人在湘江流域度过了人生最后两个年头。从入湖南,到魂归湘江,杜甫作诗100余首,与湘江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等千古名句。在长沙湘江之畔,杜甫巧遇大音乐家李龟年,欣喜之下,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永贞元年(805)十一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居于今零陵区南部湘江支流潇水西岸的一条小街,后人称之为柳子街。 柳宗元 《愚溪诗序》云:“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愚溪就在 柳子街的街尾。
愚溪 陈先枢摄
柳宗元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和《江雪》等诗篇。他借描写山水景物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如《江雪》,诗人只用了20个字,就把人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和“雪”这两个本质不同的形象联系到一起,给人以空蒙、遥远的感觉。 在这里 柳宗元 还写下了描绘湘水的名篇 ——《湘上渔人》:
渔人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流寓湘江流域的古代名人除文中已提到的外,还有贾谊、张仲景、陶侃、李白、王昌龄、孟浩然、刘长卿、陆羽、戎昱、韩愈、刘禹锡、温庭筠、罗隐、裴休、李商隐、杜牧、秦观、王庭坚、惠洪、张祁、陈与义、胡安国、胡宏、杨时、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姜夔、真德秀、吴澄、许有壬、马致远、王阳明、徐霞客、袁宏道、袁枚等等。这些人物都收录到了《迁客骚人潇湘情》一书中,本文就不一一赘述了。
湘江风光带
今日长沙湘江两岸建成美丽的沿江风光带。长沙城湘江两岸数十公里长堤已建成融防洪、绿化、休闲、娱乐、观景、旅游于一体的湘江风光带。绿化带中建有各式园林小品、雕塑和游乐设施,各段风格不同,或古典,或现代,或婉约,或豪放,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成犄角之势,而湘江正好环绕三市而过,形成独具魅力的“金腰带”,今建“湘江生态经济带”,成为中国最长的沿江生态经济带。湘江流经的长沙、株洲、湘潭交会地带成为湖南省最美的“绿心”。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