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日报 2024-09-02 10:29:08
在洪江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有一位被誉为“儒商”的传奇人物——杨竹秋。他是大名鼎鼎的洪江八大油号之一“杨恒源”的老板,也是电视剧《一代洪商》中杨同昌的原型人物。“杨恒源”在八大油号中实力虽非第一,可杨竹秋却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人格魅力在商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竹秋故居
弃官从商, 接掌家业
杨竹秋,祖籍江西新干县,其家族自祖上起便在洪江经营洪油,逐渐积累了丰厚的家业。家中虽富,可仍希望子孙“学而优则仕”,也就让杨竹秋读书。
杨家的“杨恒源”油号前身是“恒源永”,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杨竹秋的父亲与其堂侄婿傅成斋合资创办,经营项目以洪油产销为主,总号设洪江,在湘、贵、川和汉口、上海、镇江等地设有分号。
好景不长,合资事业正春风得意之时,杨竹秋父亲不幸英年早逝。杨竹秋当时仍在学业,杨母吴夫人为了让儿子安心求学,便自己继承夫业。
1909年,傅成斋提议分伙,结束合资经营,“恒源永”一分为二,成了“杨恒源永”和“傅恒源永”。“傅恒源永”分伙后管理不善,不到两年就歇业。而访贤聘能、知人善任的杨母却把“杨恒源永”操持得红红火火。
杨竹秋不负母望,一举考中秀才,家里为他用银子捐了个候补道台,但他选择继续求学,于是远赴长沙到湖南法政学堂读书。
毕业时,杨竹秋被谭延闿看中,欲让他从政为官。但他以“循孝亲之道、替慈母之劳,管好家业”为由,婉言谢绝,从母亲手里把家业管理权接过手来。
从此,杨竹秋开始了他一生的经商之旅。
晚年杨竹秋
“开店不经营,经营不开店”
杨竹秋掌权理事后,把“杨恒源永”改为“杨恒源”。除重视商业情报外,他继承母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坚持“开店不经营,经营不开店”(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聘请职业经理人。
据在杨家从伙计做到掌柜的黄云照回忆,杨竹秋无论亲疏,唯才是用,一经任用,深信不疑,对正副经理和有才干的人,不惜重金礼聘。经营管理上,一切事宜,都交经理全权处理,如雇佣职工、核定工资与年终分红,也由经理决定,使其有职有权,放手经营。
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规模,杨竹秋选择原张吉昌辰溪南庄坪部分榨油坊为基地,加以整建,每年可在此炼洪油3万至4万桶、秀油7万至8万桶,为油号扩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不惜成本精炼精制,打造出“顶尖牌”“洪油正牌”“付牌”3个洪油品牌,又在江苏邵伯、樊川、泰州等地增设供油分店。
杨竹秋执掌“杨恒源”期间,开创了企业辉煌时代,从资金不足4万银元,到巅峰时期仅流动资金就达40万银元,从而进入了洪江油号巨商行列。当时,杨家从黔阳的托口开始,在沅水、长江的大口岸都设有分号和公馆,“出差”就是到另一个家,根本不需要住旅馆。
杨竹秋最得人心的还是“天下钱天下人赚”的理念。“杨恒源”的运油船进出洪江,如果哪个伙计搭个几百斤私货,绝不算违规。其雇员待遇也比同行业优厚,还可超支工资一倍,如遇婚丧或家庭生活困难时,油号还会出钱资助;如遇上犯错、经理准备开除的职工,杨竹秋指示经理人员耐心教导,尽力挽留,促其改进。如此,雇员都能同心协办,和衷共济,为企业效力。
儒商风范,名声颇显
凭借三大洪油品牌、油号信誉以及杨竹秋的个人魅力,“杨恒源”油号享誉盛名。杨竹秋自己则看书写诗、收藏书画、济难兴益、唱戏拉琴、请客结友。据杨竹秋外孙、长沙市政协原副主席李显模介绍,杨竹秋在洪江有“两家一友”的名声。
收藏家。解放后,杨家将杨竹秋所收藏的书画及其遗下的城市房产、农村田契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其中书画不仅数量多达几十箱,而且件件是精品,有王羲之、刘墉、何绍基书法,也有郑板桥的山水画、赵子昂画的马。
慈善家。洪江的慈善事业早就有名,而杨竹秋也是慈善事业热心人。除不遗余力赈济灾民,杨竹秋捐助最多的还是学校。赣材中学,他是首任董事长,自然钱也是拿得最多的。私立洪达中学、商达小学、豫章小学、复兴小学、雄溪女中,都有杨家的“股份”。
铁票友。“杨竹秋虽然身材单瘦,拉京胡功力却很厚。”一个知情人告诉记者,杨竹秋是个铁杆票友,可以粉墨登场,也是京胡高手。
杨竹秋不仅自己爱读书,对子女后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他们大都学业有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贡献。
李显模曾透露,“杨恒源”油号倒闭后,杨家的子弟大都走出了洪江,并且自强自立,后成为饱学之士、国家科技人才。李显模的舅父杨稚竹在上海某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后留苏归来,成为国防某科研单位的副总工程师,军级干部;另一舅父杨本炜,退休前是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他的姐姐李亦麟,则是同济大学的退休教授。
(怀化日报 李金欣 通讯员 黄建平)
责编:易鑫
一审:易鑫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