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毓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02 14:28:3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彭毓妍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是2024年8月28日,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部长,岳麓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雄辉在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向全球发出的豪言壮语。
放在9年前,湖南湘江新区刚成立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但放在9年后的今天,当新区持续做出行动,更多人开始仔细打量这片土地。
这当然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但显然,湘江新区已经在发展中找到了实现的路径。
流量下的新区
在长沙旅游的7天里,来自新疆伊犁的刘杉在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停留了4天,因为“每个景点都不一样,根本玩不够”。
坐车从刻着“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巨石经过,就像进入了一个梦幻又亢奋的主题秀场,遍地都是景点:穿城而过的云巴,在门口向游客打招呼的海狮,零下五度的冰雪世界,以及久未谋面的马戏团。
如果乘坐免费穿梭巴士往东走,不仅可以在橘子洲头看到青年毛泽东雕像,还可以在“小蓝棚”领到刚榨出来的免费清凉饮料。坐地铁2号线在溁湾镇站下车,可以登上岳麓山看城市的黄昏,太阳沉下来,一头是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亮起了灯,另一头是新民学会旧址披上了霞光。
“10块钱5块的臭豆腐、茶颜悦色和长沙米粉是麓山南路的顶流,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是拍照的最佳地点,夕阳西下时是洋湖湿地公园最佳的拍照时间。”除了耳熟能详的网红景点外,第一次来长沙的刘杉已经能说出不少新地名。
在刘杉的描述中,整个湖南湘江新区像是一个由历史和文化打造的、不断翻新的秀场,持续释放能量,吸引着“刘杉们”的到来。2023年,湘江新区接待游客278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近10万人次。设计承载量约为10万人的岳麓山、橘子洲等景区,不得不频繁开启限流模式。李自健美术馆、湘江欢乐海洋公园、光明大观园等新兴旅游景点不断在网络世界刷新攻略。
本地人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了新区的火热,滴滴司机王明奇笑着说:“现在满大街都是人,不再只集中在某几个地方,我一天要在河东和河西穿梭十几趟,很多时候游客拿出手机给我看地名,有些我自己都没听过。”以前只有寒暑假能接到游客,现在基本全年都是,高峰期时一天能多跑200块,根本没时间睡午觉。
全域全季可游
作为中国网红城市的鼻祖之一,长沙自带流量基因。但在王明奇的记忆中,早在前几年,游客们还都集中在岳麓山、橘子洲几个景点。离开核心景区,新区的街道仍然安静,外地人和本地人的世界泾渭分明。
“这几年真的不一样了。”在他的描述中,新区的文旅版图正在以岳麓山橘子洲为核心向四周逐步拓宽,大到规模宏大的大王山景区,小到从前被忽略的岳麓山下的古旧隧道,都在逐渐找到它的受众。
事实上,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湖南湘江新区天然旅游资源丰富。山脉、河流、农田、历史、民俗、美食,一起造就湖南湘江新区独特迷人的旅游魅力风貌,也赐予湘江新区达成全域全季全业繁荣的文旅发展潜能。
但要向大众交出“全域旅游”的答卷,对景点类型、城市风貌、基础设施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今年8月,外地游客苏好时隔7年再游长沙,感叹长沙景区的更新之快。“大王山、梅溪湖、洋湖这三个地方简直是横空出世,之前我们来长沙主要集中在五一广场附近,这次想在新区好好玩一玩。”苏好展示着自己的旅游攻略:第一天去欢乐海洋公园看动物;第二天去洋湖的艺术馆逛一逛,因为听说拍照很好玩;吃饭大多就在景点附近解决,现在新区遍地都是网红餐厅;晚上甚至规划了去梅溪湖看喷泉,因为想更沉浸式地融入当地生活。
“选择的显著增多”的确是近年来市民游客对新区最强烈的感受。
想要刺激项目,欢乐雪域、欢乐水寨可供选择;想要感受文化气息,后湖创意设计园随时可去;想参加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各种线下独立书店任你挑选……新区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给市民游客提供多种选择。
苏好透露了一个细节:“其实在新区玩了这么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晚安路的厕所,我一直认为公共基础设施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景区装修再豪华再有特色,走在街边的厕所脏兮兮,我也不会喜欢这座城市。”
事实上,厕所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地方人文情怀的真实面貌。2022年,橘子洲景区因为厕所登上微博热搜。人们在照片中看到,大约9平方米的空间内,母子马桶、母子洗手盆,小便池,婴儿护理台等等设备一应俱全,空间虽小,却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苏好惊叹的晚安路厕所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配备环卫工人24小时轮班管理,始终保持无臭、整洁的状态。
走进湖南湘江新区,可以在图书馆看到旅游宣传架,免费的穿梭巴士在街道穿城而过,文旅驿站随处可见,艺术馆里的免费展览以半月一次的频率持续更新,甚至老旧社区里的嗲嗲娭毑为了大湾区的朋友学习起粤语。
这些大大小小的行动,都在展示着湘江新区实现“全域可游”的决心。所谓全域可游,从来不是将目光局限在那些规模宏大的景区之内,而是将触角伸向城市的每个角落,用“多驾马车”拉动整座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长沙的另一面
一脉湘江水,将长沙隔为东西两端,两边的世界如此不同。相比河东的狂放和热情,鳞次栉比的艺术馆、开在角落里的书店、不断更新的剧目造就了湖南湘江新区更内敛文艺的气质,而这也是吸引着年轻人不断前来的原因。
今年夏天,一场长达7天的后湖湖畔音乐节将全城目光引来湘江新区。为确保音乐节成功举办,湖南湘江新区派出百余名工作人员保障音乐节的正常运行,请来管弦乐、交响乐、流行乐等各路乐队为市民连续表演,而开出的票价却是“0元”。
“只要你想看,随时可来。”市民刘钰感叹此次湖畔音乐节的大方和力度。“正常看一场同水准的音乐会最少也需要180元的票价,新区连办7场,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真是下了血本了。”
湘江新区“倾全城之力办好音乐节”的壮举体现了这块“历史名地”继续依靠文化破圈的强烈决心。湖畔音乐节刚下落幕,2024第五届岳麓山戏剧节、后湖艺术市集、2024后湖草坪艺术季等众多文化艺术活动的预告已遍布社交平台。年轻人以一种“近乎奢侈”的态度对待这些活动:“这一场没来得及参加,总有更精彩的下一场等着我,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免费的。”
2023年8月,刘钰结束北漂生活回到梅溪湖工作。在她的固有印象里,长沙是一片吃喝玩乐的热土,却鲜少能有北京那样的文化活动,但回来后满城的图书馆和线下活动让她应接不暇。出去看演出、展览,梅溪湖大剧院、李自健美术馆、湖南美术馆的停车场里永远停满了车。
回湘一年,她感觉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空间,跟随着整座城市一起升腾着。
“回来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岳麓山,它竟然做出了这么多的周边,之前只在故宫见过这种规模,我是真没想到家乡的景区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之所以让刘钰如此吃惊,是因为“岳麓山文创”店里满屋子的周边再次打破了她的“固有印象”。这里不再被各种老干部风的各类扇子、雕塑所充斥,而是出现了很多饱含互动性和寓意的精巧小物,不仅独特,而且极具原创性、多元性和实用性。
“我们希望带给游客的感受不再只是高大上的或是正确的,而是真正思考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什么,会喜欢什么。有了这个转变后,文创产品自然就变得亲切了。”麓山景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仅是文创产品,今年以来,湘江新区依靠岳麓山、橘子洲等核心文化景区,实施《岳麓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书院交响组曲、岳麓山文艺丛书,打造“恰同学少年”沉浸式演艺项目,创作、巡演《古塘湾1930》《湘伢子雷锋》等系列本土题材原创话剧。
当新区愿意站在“历史名城”的荣光上走向新潮,将枝叶主动抛向年轻群体,年轻人也自然选择热情接住。夜幕落下,灯光乍起,刘钰收拾好自己开车往后湖方向出发,因为湖畔音乐节落幕后,这里又有新的文化活动等她参加。
责编:王宇蓝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