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摩羯即将登陆!有什么我们应该知道?

    2024-09-03 17:46:56

今年你有没有关注过“台风”的新闻,从7月底3号台风“格美”以今年第一个超强台风姿态逼近东南沿海,到近两日10号台风“珊珊”已致日本7死百人以上伤,再到11号台风摩羯正在直奔广东,台风的新闻总是带着恐怖色彩靠近人类。

日本某地铁站已经看着像澡堂子

台风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北方或内陆的小伙伴很少亲身经历,不过一定也被几次严重台风的新闻吓到过,但无论是否有经历,对这种强悍的自然力量越不了解就越只有恐惧,其实有很多值得认知的事情,比如, 为什么8号台风叫“悟空”?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人是怎么监测到的?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热带气旋 ”:即诞生在热带、副热带海面上的气流漩涡。它与水流的漩涡类似,只不过是由暖空气形成的,且规模非常庞大。

从太空中看像大气层的肚脐眼

我们常把大气层比喻为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棉被,但实际上,这层棉被既不均匀、也不稳定。在低纬度的热带、副热带海洋上,阳光晒热了海水,海面空气也一同升温。气体升温后体积膨胀,气团原地“长胖”,密度自然变小,即气压变低。

这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这团空气因密度小而垂直上升 (下图最左第1步);二是这里的气压低了,四周的空气会补充过来。受地球自转影响 ,“八方支援”来的空气并非直线奔赴,气流方向会略微偏转,结果就是气流围绕中心旋转,形成了涡旋结构(下图中间第2步)。

海面上台风形成过程(海面温度必须26.5℃以上)

热带、副热带地区海面的空气富含水分 。而水分随着气团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就会凝结成云。随着四周空气不断补充进来,气旋的水汽越来越多、形成的云团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水汽凝结会释放热量,使得漩涡中心上空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继续加力推动气流上升、旋转,最终发展成一个规模巨大、饱含着海量水分的云漩涡(上图最右第3步)。

纪录片《风暴之下》拍摄了22年舟山的台风“梅花”


台风和飓风是一个东西吗?

2005年8月,超强飓风“卡特里娜”登陆美国,造成近2000人死亡、高达2000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当时有中国网友在表示惋惜的同时,还发出“幸亏我国没飓风”的感慨。其实,美国的飓风和我们熟悉的台风都是“热带气旋” ,只是在不同地区叫法不同而已。

美剧《医院5日》改编自纪实文学,讲述“卡特里娜”过后医院的艰难

全球热带、副热带海域都能产生热带气旋:通常在太平洋西部产生、主要影响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被叫做“台风 ”;产生在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主要影响美国和墨西哥等国的,叫“飓风 ”;产生在北印度洋、主要影响印度和阿拉伯半岛等地的,称“气旋风暴 ”;产生在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主要影响大洋洲和非洲东部地区的,则称为“热带风暴 ”。广义上讲,只要热带气旋的强度达到了热带风暴及以上,就可以称作台风。

台风分5级

当一个热带低压发展到底层中心附近风力超过6级时,即可以称之为热带气旋(广义的台风)。我国把热带气旋分5级,每级有不同名称。一个热带气旋在它的生命周期中,级别会发生变化。

热带低压6~7级

热带风暴8~9级

强热带风暴10~11级

台风12~13级

强台风14~15级

超强台风16级以上

记忆中很强的那个台风没了?

每个台风都有自己的名字,感觉听上去都很抽象:海棠、山竹、悟空……这些名字是谁给取的呢?

20世纪中叶起,东亚各地主要以编号命名台风,直到今天,每个台风依然有编号 。比如今年的台风“格美”,编号为2403,代表2024年第3号台风。可由于各国关注的海域不同,对台风的编号也不同,很容易混乱。为了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更好地防台抗灾,1997年,经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讨论通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发生的台风,除统一编号外,还要采用统一规则命名 ,200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台风命名原则

01.中文2-3字,英文不超过9个字母

02.容易发音,无不恰当含义

03.不使用商业机构的名字

关注@中央气象台,有台风命名抽奖活动……以前搞网友投票,2017年有台风差点叫“皮皮虾”了。

台风命名依据一个“台风命名表”。表上有140个名字:由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3个地区分别提交10个。这140个名字按照台风出现的先后,顺序循环使用 ,就像十二生肖,用完从头再来。不过,当某个台风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时,这个名字就会“退休” ,由原命名者再重新换一个提交。例如2006年的超强台风“桑美”,就因为致灾严重被除名,此后由“山神”替代。

当年福建电视台记者报道福鼎的“桑美”

各个国家地区提供的名字风格各异。中国起的台风名字,多是庇护人们的神话角色,例如悟空、电母、海神等;日本的名字则是清一色的星座,例如蝎虎、天兔、摩羯等;东南亚各国的名字则充满热带风情,例如鹦鹉、灿鸿(热带植物)、达维(大象)等。菲律宾比较另类,起的名字以动词、形容词、副词居多,而且都挺暴力:比如“黑格比”意为“鞭打”,“卢碧”意为“残酷”。

2024最新台风完整命名表

中国台风大数据

再直观地上点儿中国台风的数据吧——

1.首个台风何时来?

我们把每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叫“初台”。据1949~2023年的统计,我国“初台”多集中在6~7月,6月最多。最早的“初台”是2008年4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登陆的台风“浣熊”。最晚的是1975年8月3日,登陆台湾省花莲市的台风“妮娜”。

2008年的“浣熊”

2.台风季持续多久?

我国的“台风季”,指的是每年台风影响我国最活跃的一段时间,一般集中在6~10月。其中,7月登陆我国的台风最多,8月生成的台风个数最多,9月则台风登陆时风雨强度最大。根据1949~2021年的统计,每年的台风季平均107天。1954年的最长,达到183天,有半年之久;1997年的最短,仅29天,不到一个月。

今年的初台是6月1日凌晨以热带风暴强度登陆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的“马力斯”,广东“初台”的常年平均登陆时间是6月24日,“马力斯”明显偏早了不少。不知道今年的台风季会有多长。

3.“夏台”“秋台”哪家强?

一般将6~8月生成的台风称为夏台风,9~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根据1981~2010年的气象数据,每年夏台和秋台的平均数量分别是11.2个和10.9个,夏台略多一点。但从“威力”来看,秋台要强于夏台。究其原因,主要是春分之后,海水温度不断累计增高,在8~9月时达到巅峰,海洋积攒的热量越多,也就越有可能生成“势力强大”的台风。另外,入秋后冷空气开始活跃,北上的台风和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冷暖气流激烈对峙,往往会带来更多降水,进而加重灾害。所以南方沿海的朋友们面对“摩羯”的来临做好防护。

2015年的17级秋台“彩虹”把湛江市区吹得断水断电一周


台风也有好的一面?

全球角度看,台风运行是地球保持热平衡的重要方式。如果没有台风,热的地方会更热,冷的地方将更冷。对人类生活而言,台风除了降水降温缓解旱情、带来强风(登陆减弱后)能发电,还能增加渔业产量:台风过境时翻江倒海,将海底的营养物质翻卷上来,为鱼类提供更多饵料,渔获量往往大增。

不是一个意思但想到,去年福州“海葵”带来的暴雨后路上可以抓鱼,不过不建议在任何洪水里捞吃的,因为不一定被什么水冲好几天了。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台风亦可引发“慢地震”:台风的气压大范围剧烈变化,会帮助地层能量逐渐释放,诱使地震小幅度地缓慢发生,从而避免突发灾难性的大型地震。

来源:博物

责编:邱访蓉

一审:黄帝子

二审:姚瑶

三审:王明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