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石鼓》:说不尽的石鼓,道不完的风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03 18:03:35

文|银波

坐落于衡北蒸湘二水交汇的石鼓山,衡阳本地人习惯称其为石鼓嘴。小山不高却隽秀,亭阁错落,碧玉风姿。无论远观近游,都能摄人心魄。当你踏入其间,可以感受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极目远眺,江风习习,波光连天,渔人垂钓,白帆破晓。石鼓山虽小,山上的石鼓书院却是当之无愧的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和衡阳文化源头及精神高地,曾鼎盛数百年,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王闿运曾为其撰联云:“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

如果你再有缘走进《风雅石鼓》这本书中,刹那间,石鼓书院千年的历史变迁,会如同全景影像清晰的展现在眼前。此书作者刘洁,是一位默默耕耘的衡阳本土文化学者,穷尽经年功夫,勤奋刻苦的伏案劳作,不厌其烦地挖掘,终将沉落在历史尘埃里的书院碎片用诗的语言、用湖湘文化的精神脉络串联起来,并成功将一个底蕴厚实、名人荟萃、皇赐匾额、朱熹作记、名扬天下的石鼓书院的整体影像推送在每一位读者面前。正如陈群洲先生在书的序中所言:“我以为,她独树一帜,探寻书院发展脉络,挖掘石鼓精神内核,呈现的这部我们熟悉而陌生的《风雅石鼓》,作为湖湘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和文化价值。”这是一部从新的视角,另辟蹊径、聚焦特色地对湖湘文化起源与发展壮大以及对石鼓书院的建立与历史功效的梳理及历史鉴别的最翔实的文献资料。

浏览《风雅石鼓》可以看到开创石鼓书院的先贤李宽的身影,李士真传承祖业的事迹,可以听见昌黎韩愈吟咏《合江亭》的仙乐。衡阳有幸!唐朝宰相齐映被贬于衡而相中石鼓,建合江亭,而韩愈的“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则成千古绝唱。然后,一拨又一拨名人墨客从历史舞台上走来为石鼓书院助力,终将石鼓书院推上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高度。比如唐朝与柳宗元、刘禹锡同时代的同僚吕温,被贬衡州刺史,访书院一诗定乾坤,记录下石鼓书院的前世档案,确立石鼓书院建立的确切时间;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首倡天下四大书院,石鼓书院列入其中;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登石鼓山赋《合江亭》,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朱熹作《石鼓书院记》,将石鼓书院列入天下三大书院之一。这些被贬官员或地方官员或游历于此的官员,对石鼓书院的地位高企功莫大焉。再到周敦颐、张栻、王船山、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石鼓前七贤、后七贤,无不彰显石鼓书院与历代名人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书中陈述的历代名人及历史典故脉络清晰、引经据典、师出有名。

什么是石鼓书院的文化精神?石鼓书院承载了怎样的历史使命而兴起湖湘文脉?石鼓书院与历代著名湖湘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书中自有答案。另一方面,作者从诗歌的角度,引用了唐宋明清大量的名人诗词,引出了尽可能多地与石鼓书院有关的文豪来奠定石鼓书院对历史的影响力。同时也兼带展示了衡阳书院文化在湖南的地位以及对全国的影响,那就是曾国藩所言:“天下之书院,楚为甚;楚之书院,衡为甚。”

衡阳有八景石鼓占其二,而石鼓本身又有八景。即东岩晓日,西溪夜蟾,绿净熏风,瓜樽残雪,钓台渔唱,合江凝碧,栈道枯藤,江阁书声。独特美景引来历代众多诗人的赞美,明朝尚书黄镐诗云:“山形如石鼓,屹立衡之阳。东西列岣嵝,左右环蒸湘”。元代诗人李处巽诗曰:“方今海上四书院,鹿洞睢阳并岳麓。若论地秀多贤才,石鼓山明江水绿”。朱熹在《石鼓书院记》的起句“石鼓据蒸湘之汇,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气势不凡,元代学士黄清老的《复田记》更称之为“盖湖南第一之胜地也。”在书中配有多时期的摄影图片,很好地展示了石鼓美景,让人如亲临其境读之观之尽情尽兴。

一部地方书院史,读出历史风情味,其文笔也堪称新颖活泼。特别是对石鼓诗歌的解读,细腻深邃,别有一番滋味,更彰显一个文史学者的文学修养与不凡功底。譬如解读有关范鹤年的诗歌,作者写道:“江山是主人是客,唯有精神永长存。这就是书院祭祀所具有的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功能所在。感知先贤先儒的人格魅力,感召成圣成贤之志。”像这样精彩的解读文笔,书中随处可见。

以散文笔法书写书院历史,加上各时候各季节的石鼓风景图片,大胆而新颖的图书设计风格,毫无疑问增强了此书的可读性和传播力度。

石鼓书院,就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大学,很多名人大儒前来讲学,也培育了一大批湖湘学子,发扬光大了湖湘文化精神。走出石鼓书院的学子,无疑成为了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顶梁柱,文武兼用,就有了彭玉麟,有了湘军水师。这就是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可以造就出文武双全的经世之才。当然最早的书院主要是用于藏书著书印书,以后逐渐发展成研究、教育、传播学问的学院,这是书院发展的必然。而石鼓书院,就是中国古代书院的一枚活化石。

通过《风雅石鼓》的梳理,衡阳石鼓书院的开创历史,各时代的名人轶事及历史功绩,清晰而又详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史料引用的严谨性及独到的见解又加深了这部著作的厚重感和学术深度,不由得让人掩卷深思,心向往之。正可谓:

石鼓书院风雅千古

湖湘文化精神永存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