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舌尖的牵绊

    2024-09-04 09:56:43

《华容风物集》/熊其雨著 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郭江

《华容风物集》这本书的内容,讲的是家乡味,让异乡游子眷念的古早味。当把整本书看完,才发现他倾注的是对故土深深的爱。

熊其雨讲家乡味,其实不仅仅是写风物,还有农事和技法,比如,写芦麦酱:“真正发酵熨帖的麦子要从里到外霉过芯,看上去长了铜绿色霉,这才是最好的。”看汪曾祺的书我会想,哪天要沿着汪老的足迹去看看,而看小熊的文字,我就想,你怎么不自己开个华容菜餐厅呢?

汪曾祺的文章是文人写美食,情趣隽永,熊其雨的文章,我看是农人写家乡,纸短情长。文章里面的确有表明,例如:

我们这些所谓从农门到龙门的农家子弟,身上大抵有几分江湖义气和仆仆风尘,内心细腻而丰盈,总希望能逆流而上,快意人生。就像一条鱼的随想一样:别人是金鱼那又怎么样?我是银鱼,一样可以银光闪闪。

银光闪闪的小银鱼,这是作者托物言志了,渺小但闪耀。只是我浮想起来会出戏,你胖胖的,还眷念家乡的长江入湘第一码头,为什么不是回渡鱼?岳阳人把江团叫作回渡鱼,名字甚美,不过台湾美食家逯耀东吃巴陵全鱼席的时候特意问了渔夫,回渡鱼是怎么来的,答曰:肥坨子鱼。活蹦乱跳的肥坨子鱼,不是也好玩吗?

但是,看完这书,我对熊先生的了解算是深刻了,他更像一截他家乡华容县长江边的东山镇的湖藕。“细看,这种莲藕表皮呈暗粉色,细长且有黑芝麻点,藕节处粗且短的黑‘胡须’像在示威:你莫挨我!”你莫挨我!这四个字真是精彩,惟妙惟肖,到底是多年文字记者的功底,下笔如有神,把农家子弟的倔强而敏感描述得活灵活现。

还有,他写萝卜:“红滴滴的樱桃萝卜搓盐,放在芦席上风吹日晒,待到脱水起皱拌剁辣椒进坛密封。”红滴滴的萝卜,嗯,乖,快到我嘴里来!如此灵光闪现的这类文字和妙趣,在书中比比皆是。

专注于写家乡美食的作者,在湖南不多见,至少,值得一读的不多见。写美食有两个要点:一要言之有物,要有知识点,只会乱抒情的不要;二要文笔有趣,能让人有阅读的快感。熊其雨的这本书,在两者都是相当到位的。

当前倡议“美食带动文旅”,华容县幸甚忽然出现这么一位子弟,会不会让华容出圈呢?

说到湖南美食,老派的专家会把湘菜分为三个区域:洞庭湖区域、湘中区域、湘西区域。我对这种划分是不以为然的——就洞庭湖范围来说,岳阳、常德、益阳的饮食习俗差别不小,而岳阳这个地方,岳阳市、华容县、平江县、湘阴县等等,菜式特点也不一样。这一本书把华容县长江边的乡村集镇饮食罗列殆尽,可谓水陆杂陈,蔚为大观。

就一个华容都有这么多鲜为人知又引人入胜的地方美食,湖南还有几十个县呢,天下湘菜那还了得?看他的书,我是津津有味兴致盎然的,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美好食物等着我们去体验,多亏作者施展开来的湘北风俗画卷,让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例如,文章多次提到“阳干”两字,走遍大半个湖南,我是第一次听说,外省也没这个说法。所谓“阳干”,是食物抹上盐在太阳下风口中晒一天。在书里可以看到,除了鱼肉,豆腐、白菜也可以“阳干”,真大开眼界了。难道是在长江边生活,打打鱼,晒晒网,顺带也晒晒好吃的吗?

整个江南有做暴腌鱼的风俗,暴腌哦,不是刨盐,湖南的餐厅总是不知道这两个字的来历,它是袁枚在《随园食单》 中写的技法,用盐暴力腌制几天叫暴腌。我们做暴腌鱼,要放在冰箱里面存放几天,否则在常温中会变成“臭鳜鱼”,这几乎是生活常识。但是,华容人很奇怪,他们也暴腌,但是还要晒太阳,这在全国是独此一家不?广东阳江有所谓的“一夜埕”咸鱼,戏称“一夜情”而声名远播,应该也是“阳干”吧,本质是“淡晒半干”,所谓一夜是腌制了一晚,第二天白天去晒。就这工艺,我感觉华容的叫法“阳干”更加贴切。

华容县有湖南最多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难怪作者有那么多素材可以信手拈来。书里描写的食物太多了,洋姜、芥菜、霉豆子、豌豆酱、芦麦酱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怕写不完。我还是动身去千年古渡塔市驿,看看滚滚长江,喝个早酒,要几碟卤味吧。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范焱

三审:丁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