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04 16:05:25
文丨李克强
幸福小区住着个叫汪静宜的老妪,两鬓斑白,门牙漏风,走路摇摇晃晃。那天早起,她没有外出晨练,喝过一杯豆浆,对保姆说:“扶我去床上躺一会儿。”谁知这一躺就再没有醒来。
认识汪静宜的人,都知道她是老党员,离休干部。活了96岁,照古人的说法,寿终正寝。
汪静宜丈夫早逝,只有一个独生儿子汪浩,母亲仙逝,汪浩悲痛不已。退休前已是正处,按理说应该存下一大笔钱,留给独生儿子。凡亲戚朋友、单位同事和左邻在舍几乎异口同声都这么说,这话不是没依据的。汪静宜刚退休那阵子,每月的退休金就上了8000元,这几年逐渐升值,每月不少于10000元。遗憾是他的存折上没有钱?除了让人不解,儿子汪浩疑虑重重,难道母亲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汪静宜生活特别简朴,身上穿的是手工制作的粗布衣服,手上脖子上没有金戒指金镯子金链子和玉器,住一套两室一厅单位分配的老房子,电视还是黑白的,家具都是几十年前的,表面的漆都脱落了。家里没有安装空调、暖气,夏天一台电风扇,冬天一只小火箱,装的电灯泡都是小瓦数的,省电又省钱。鞋子缺了线和裂了底,穿到修鞋匠无法修复为止。平时都是素食,萝卜,白菜,冬瓜,南瓜……也改善一下生活,买回的猪肉切了皮都舍不得丢,用菜刀剁碎留下给狗啃。她的节俭,连保姆都接受不了,比如洗菜水不能倒,用来冲厕所;洗脸水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得用来拖地,凡此种种,说汪静宜缺钱,鬼都不相信。
汪静宜把汪浩抚养大,给他娶妻生子分家另过后,对儿子很少帮扶。儿子买房缺钱,按中国人的传统,当母亲的该接济一下,她却分文不给,说:“儿子强于我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又给钱做什么?”仔细一想,此言很有哲理。害得儿子月月还房贷不说,还丢了餐桌上不少鸡鸭鱼肉。孙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儿媳妇带着孙子向她报喜,她只打了100元红包。有人说她是小气鬼,有人骂她是吝啬鬼,把钱看得比命还重,算不得正常人。
母亲节衣缩食的禀性,令汪浩百思不解。
未想到,在清理遗物的同时,却意外地发现了厚厚一沓子汇款单。从1980年开始,年年都有捐款寄出,数额从100元到1000元10000元不等,多的甚至超过10万元以上。捐款的范围:包括水灾捐款、风灾捐款、地震捐款、抢救医院病人捐款、慈善活动捐款、希望工程捐款、精准扶贫也捐……累计在一起超过200万元。
看着这一张张单据,汪浩落泪了,一方面是心疼母亲,一方面是后悔误解了母亲。
当地有个曾经得到汪浩帮扶的大学生,后来成了企业家,他知道这件事后,出200万收购这些单据,遭汪浩拒绝:“这是老人家留给我们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是传家宝,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你就免了吧。”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