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锑污染生态修复团队在锑污染生态风险评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06 16:47: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6日讯(通讯员 陈琳玉 )近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娄底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婧博士 在国际知名 毒理学期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中科院1区 影响因子 6.2 )发表 题为 Combined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toxic effects of antimony on the earthworm ”的研究论文 标志着 锑污染生态修复团队 在锑污染生态风险评估领域取得 的又一 重大突破

锑,这一对生态环境构成显著威胁的类金属元素,其生态毒 效应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不同于以往多集中于赤子爱胜蚓( Eisenia fetida E . fetida )个体水平的研究,本次研究深入 分子层面,全面剖析了锑对土壤生态系统关键模式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完整的试验设计,将 E . fetida 置于不同浓度的锑污染土壤中,全面分析其从分子敏感性到解毒机制启动,再到氧化应激与防御机制平衡调整的全过程。 结果显示,高浓度锑暴露显著破坏了 E . fetida的肠道结构,导致金属硫蛋白水平激增及抗氧化能力大幅下降。在 高、低 两组样本中 共鉴定 404种和1698种显著差异的代谢物, 其中 S - -卡西酮、N-苯基-1-萘胺、血清素、4-羟基扁桃腈和5-氟戊基吲哚等关键代谢物在抵御锑毒性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并且, E . fetida在抵御锑毒性时启动了几丁质的合成, 增强 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来维持细胞壁合成和细胞壁损伤的修复等关键功能

锑暴露对E. fetida的毒性效应机制

E. fetida体内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及排名前十的GO

综合代谢组和转录组 数据, 发现了 Serotonin_FBRL, 5-methoxytryptamine_FBRL, Glutamine_GFPT1, Glutamine_GLSL, 5-L-Glutamyl-Lalanine_GGT1 5对代谢物-基因 ,以及与信号传导、碳水化合物代谢、免疫系统、氨基酸代谢、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相关的 11条富集通路。 该研究 有助于深化对锑毒性机制的认识,强调了从分子层面探讨污染物生态风险的重要性,并为未来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E. fetida在生化、组织、代谢和转录组水平上对锑响应的概念图

课题组近年来围绕 锑的毒性效应及机理 开展 了一系列 相关研究,本论文是继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24 277,116326)、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2 4 356 1 24357 对锑的毒理机制深入挖掘的 又一阶段性成果。

本研究在湘中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进行,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907037;3237158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JJ7244;2023JJ50086;2023JJ50475)、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2A0608)、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937924)、湖南省 研究生科研 创新项目( CX20231272) 的支持。

责编:姚昕玥

一审:邹娜妮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