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

李学文   新湘评论   2024-09-06 18:30:06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吸纳就业的“蓄水池”,现代化的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明确了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重大任务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服务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充分认识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的重要性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显示,一国经济现代化的水平与服务业水平高度正相关,尤其是在跨越高收入门槛阶段、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目前为70%左右,美国的服务业占比更是达到了80%。我国服务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跃居为第一大产业,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4.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15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快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是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现实选择。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加速融合,服务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2012—2022年,我国服务业年均增长6.9%,高于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服务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接近70%,服务业已成为提升我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重要引擎。加快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有利于服务业自身进一步创新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服务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产业、新动能,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的新挑战。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是持续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促进消费“主阵地”,在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我国服务业就业规模攀升至35639万人,就业人员占总规模的48%,但与美国的80%以上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2%,但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加快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升级,将进一步释放服务业的就业吸附能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和内需稳步扩大。

牢牢把握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济篇,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服务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早在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就提出要重点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咨询业、信息业、广告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随后于2005年在浙江又提出要将服务业逐步培育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产业;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2023年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并在当年的“服贸会”上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服务”;在今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发展绿色服务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确保服务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为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用系统化思维来完善发展服务业的体制机制。要形成支持政策体系,既要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出台有针对性举措,又要实现政策间的相互协同。要突出内容的系统全面,既要抓好生产性服务业,也要抓好生活性服务业;既要重视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和创新能力培育,也要抓好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深度融合。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遵循世界服务业发展的共同规律,又要体现中国特色;既要满足社会公共性服务需求,也要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只有将全局观念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将短期和长期目标统筹起来,才能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包容共享的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

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落脚点。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于对文化、旅游、健康、医疗、教育等高品质服务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着力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着眼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提升服务业就业包容性,更好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力抓好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的重点任务

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营造优良环境。 当前,我国服务业进入“贡献提升、向新向优”的发展新阶段,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政策合力。要进一步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要素支持,夯实人才队伍支撑,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加强财税金融支持,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服务业新业态所需金融产品供给;加快完善服务业增值税进项抵扣政策;加大服务业用地保障力度。要完善服务业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推动新兴服务业立法,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家居家装、商务服务等领域标准,研制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标准,加强服务业领域认证制度建设。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服务业准营规则,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及隐性壁垒,建立统一高效、开放包容、多元共治的服务业监管体系。

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融合互动。 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自身可以创造经济增量,还能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我国目前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占GDP的2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了近一半。要聚焦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大力支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数据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面向研发设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层面的广泛应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智能工厂、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生产使用等重点行业领域与服务业的融合步伐,打造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先进制造企业的服务网络,不断探索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

健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提升服务品质。 目前我国服务业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生活性服务业,对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居民就业、保障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等短板。要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加快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围绕“一老一小”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要聚焦居民消费升级方向和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增加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等改善型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态融合创新,推进文化、体育、休闲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在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应用,打造更多跨界融合场景。

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法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随着我国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大量技术性服务被下放到中介服务机构,切实提升中介服务机构执业质量对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加快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服务,促进法律、会计、审计、信用等中介服务规范有序发展。要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完善中介服务规范和执业标准,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回归本源,把功能性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准,为市场把好关。要从登记注册、收费管理、信用监管、执法检查等方面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监管,促进中介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依法履责。(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预测与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