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24-09-06 21:37:42
文|熊其雨
一眨眼,中秋将至。
晚清时期,岳州人有“中秋卜鱼”的习俗,“中秋以月之明暗,卜湖鱼之多寡。如濒海之人,以中秋月卜蚌珠之盛衰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我们这些栖居闹市的“捕鱼人”,总在追求这个或那个,活得似乎都不够潇洒。
“我们这些所谓从农门到龙门的农家子弟,身上大抵有几分江湖义气和仆仆风尘,内心细腻而丰盈,总希望能逆流而上,快意人生。就像一条鱼的随想一样:别人是金鱼那又怎么样?我是银鱼,一样可以银光闪闪。”我在刚出版的新书《华容风物集》中,写下过这般“托物言志”的句子。
古人描写银鱼,不乏经典名句。比如,杜甫作于大历二年(767)冬的诗句《白小》: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其大意是说,万物之中,银鱼各自分得一条性命,它是一个天生只能长到二寸长的鱼种。虽然身体细小,但也算沾了水族的边,夔州的风俗是拿它来当菜用。进入集市,可以看到它们如银花一般繁多,将它们从水箱里倒出,可看到它们在地上如雪片一样不停跳动。它一生出便会被人们连卵都捕捞起来,这种大小不分、尽而取之的方式,用仁义之道又如何解释得通?
从这个维度上看,古人捕捞和食用银鱼,早已不是一两天。“鱼生”,真是楚楚可怜。如今,在华容东乡(东山镇),但凡吃“场伙”时,第一道菜必是华容头菜。而最后一道上的压轴菜,必定是一碗滚烫清澈的银鱼蛋皮汤。
为什么要突然说起银鱼蛋皮汤?我们这些寓外的华容人,无论贫穷和富贵,似乎都是以飘泊者的姿态过活:贫者祈求咸鱼翻身,富者希望锦上添花。生活的本质就是来去无常,无非就是一日三餐。而回归平淡日子,我们似习惯生活在既定法则和人情圈子里,而总忘了去寻根问源。
比如,说起家乡美食,是否有人认真思量过,桌上那一撮银鱼产自何方?华容银鱼蛋皮汤里为何要放醋?究竟是放陈醋还是白醋?这碗汤水为何是最后一道上?生活来于平常,而又归于平淡。带着疑问,笔者翻阅大量史料,咨询乡友亲朋,试从一碗银鱼蛋皮汤的温度和温情背后,寻觅悬挂在我们头顶的乡愁,以及对儿时美食的丝丝眷念。
洞庭湖流域的银鱼,产自哪里
华容县,这个靠江河湖网编织的鱼米之乡,“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种的,都有蹦硬地硬的“招牌菜”。糍粑鱼、鱼丸鱼糕、全鱼席……可以说,华容人的血液和骨子里,都流淌和镌刻着美食家的基因。
比如,你要问华容的小伢儿,银鱼产自哪里?如果这是个脑筋急转弯问题,我想,他一定会抢着作答:它产自水里,到我肚子里。
姑且先说说产自太湖流域的银鱼。作为名贵鱼种,其头小嘴尖,二、三寸长,前端滚圆、后端稍扁,晶莹透明、呈银白色,称之为银鱼。太湖银鱼形如玉簪,细嫩透明,色泽如银,故名银鱼。清康熙年间,被列为“贡品”。
而洞庭湖流域的银鱼,主要产自哪里呢?
嘉庆癸亥年(1803年)重修的《巴陵县志》记载,银鱼即白小鱼,君山后湖及西城外刘公矶多有之,白而小者佳(杜诗),白小群分命。其大概意思是说,银鱼是一种白色小鱼,主要产于岳阳君山和岳州城以西濒临洞庭湖边的刘公码头,白且小的为上品。
据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巴陵县志》风土篇记载:“面条鱼出城陵矶,面条鱼即银鱼,之大者南湖所产皆是,惟君山、艑山者小而佳。其目黑,以木炭乾而货之,为珍品。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小纔盈寸,眼见黑点者佳,以火焙之,胜日乾者。他处多面条鱼,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一年冬夏两季产之,夏水热,不如冬美。”由此可推出,晚清时期,产自岳阳南湖水域的银鱼,体型较大;君山和艑山(在慈氏塔南方2公里处,是洞庭湖中的一个船形小岛, 与君山遥遥相望。)周边水域产的银鱼,体型较小,如果用炭火烘烤作为干货出售,是上等品。同时,银鱼只有在夏冬季两季时才集中捕捞,且生活在冷水里的银鱼品质最好。
“一名白小,出苏洲港”。光绪壬午年(1882年)的《华容县志》物产篇鳞之属记载,银鱼又名“白小”,主要产自华容苏洲港。
塔市驿人万年淳(1761——1835),曾担任六安州同知、知府,其参与订稿刊刻的《洞庭湖志》卷之五鳞属记载:“银鱼,巴陵县三江口、君山后湖及安乡、华容县苏洲港等处,皆产之。”将这话翻译过来可知,银鱼主要产于三江口(洞庭湖入长江之口,位于城陵矶附近)、君山后湖(今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以及常德安乡和华容苏洲港。问题来了,史书中所载华容苏洲港在哪里?《洞庭湖志》载:“在(华容)县南二十里,产银鱼。多吴人侨居,故名。一名中港。”光绪壬午年(1882年)《华容县志》载:“一名中港。邑西南二十里。旧有吴人侨居,其地产银鱼。”笔者查阅《湖乡南县》一书发现,苏州港为古溪港名,清代苏州港一带沦为湖泊后,呼为苏池湖,光绪年间又变为苏池河。苏洲港的遗址,就在今南县南洲镇、浪拔湖镇、明山镇,华容县操军、北景港境内。
时光回转、沧海桑田,银鱼身影何处寻?华容县操军、北景港境内产不产银鱼,如今已不得而知。至少,作为华容东乡的东山镇,是不产银鱼的。笔者的几位叔伯已过花甲之年,分别居住在东山镇江洲墟场和东山镇明碧山脚下,他们年幼时起就在长江主河道,以及村子附近的沉塌湖、大荆湖捕鱼。自他们记事起,从未在上述水域捕得银鱼,“下丝网时,偶尔能捞几条嘴巴很长的针鱼,没看见过银鱼的影子”。
“我小的时候,偶尔能吃到几筷子产自洞庭湖的野生银鱼。”华容县东山镇人李末回忆,有个亲戚曾在洞庭湖以打渔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捕鱼时,偶尔能捞到些野生银鱼,但是量很少,这个亲戚舍不得吃,而是晒干后攒起来,有一定斤两后才送给外甥享用。
在长沙开私房菜馆的危在祥,是华容县原集成乡人。77岁的他告诉笔者,自己上世纪七十年代住在集成乡时,一堤之隔的长江河边,每到秋冬季节,江苏洪泽县人(今洪泽区)和湖北人就用网从江这边拉到那头,一网捞下来,少则有千把斤银鱼,多则有上万斤银鱼,新鲜银鱼可卖三四角钱一斤。新鲜银鱼和鳡鱼一样,有“上岸即死”的缺点,所以渔民干脆以网为席,就地开晒,那时候沙滩上到处是白花花一片。而晒得焦干的银鱼,看上去略微带黄白色,一般三斤鲜银鱼可晒得一斤干银鱼,用袋子封装好,随吃随抓、随抓随发,可以吃上一个年头。彼时,江中的小游刁子鱼,则会被单独挑出,因为它只卖得三分钱一斤。
笔者了解到,在毗邻华容县的益阳沅江县境内,白沙长河小河咀、万子湖、漉湖等水域,自古以来盛产银鱼。沅江银鱼喜栖息于清浑交织水域,身小无鳞、无骨无肠,漫游水中时呈半透明状,捕捞出水后则立即变得洁白如银。其品质极佳,曾参加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湖南风物志》中将其列为水产之首。民国时期,沅江年产约三百担上下,最高年产两千担。
沅江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红炳告诉笔者,银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可以人工养殖,但据他了解,沅江县境内,目前没有人进行过人工养殖。而每年三月至四月间,银鱼就开始繁殖,其寿命仅为一年,母鱼在水草丛生的湖湾河口产卵,每条能产卵几千粒,产卵后即死。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推进,从几年前开始,沅江老百姓平日能吃到的银鱼,多是从江苏太湖等地进购而来。
在长沙马王堆海鲜水产批发市场做生意的罗力中告诉笔者,银鱼盛产于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淡水湖泊,在合适的水生态环境中可以养殖。以该市场的冰鲜银鱼为例,全部都是外地货源,售价为每斤30元不等。
银鱼蛋皮汤,千人千味
民间有个说法是,“一千个厨子,就有一千种鱼香肉丝”。我想,烹饪一碗华容银鱼蛋皮汤,也是如此。百人百味,千人千味,适合你的,就是好味。
银鱼,无论是鲜食和晒干,皆可食用;烹饪方法可繁可简,开汤或煎炸炒、炖煮焖,都能保持鲜嫩、味美。《本草纲目》中也特地说银鱼:“食之甚美味甘无毒,可作‘羹食’,宽中健胃,补肺清全,滋阴火,补虚劳。”
我在《不知银鱼谁裁出》一文中,记录了自家家宴烹饪银鱼的技法:将颜色略黄、夹杂水草或虾米的银鱼,用冷水泡发、淘洗干净、晾干水备用;土鸡蛋敲散后放入盐、姜末、葱花,遇到热菜籽油后迅速膨胀,两面起焦壳后摊凉,改刀成女士拇指宽式样的细丝;土黄姜刮皮切丝爆香,五花肉切丝煸炒出油后,加生姜丝炒出姜辣味,淋入几勺骨头鲜汤,汤沸后加入银鱼焖盖煮三分钟,添柴火的间隙加入大量白醋、少量生抽、蒸鱼豉油等。末了,再揭开盖子,将炉锅移至煤炉改小火熬煮十多分钟,起菜时,放入盐和葱花即可。
李末回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人家能够端上一碗银鱼蛋丝汤来招待客人,那不是讲客气,而是蛮讲客气的了。家里有吃“国家粮”的或者有在湖里打鱼的亲戚,一般会在碗柜的角落里放有一包银鱼干。来了客人才会抓出一小撮放在碗里用温水泡发,待铁锅中的水烧开后放进去,加入事先煎好切成的蛋丝,滴一调羹白醋,撒上葱花,酸爽清香随着那上升的热气在厨房弥漫开来……
而在益阳沅江县,一道“火方沅江银鱼”为古代官衙菜式,盛行于明清时期的长沙等地,做法即将大块火腿洗净,瘦肉面深剞花刀,加入料酒以后,冷水上笼久蒸,换鸡汤再蒸至熟烂,烩以沅江银鱼和白菜心,浇鸡油、配葱段,撒上胡椒装盘即可。沅江人黄拥军说,当地人喜欢将干银鱼泡发后炒青红辣椒丝,也可裹面粉炸酥当零食吃,或下肉末开汤。
长沙墨有虾餐饮连锁机构创始人张勇,是华容县原宋家嘴镇人。他小时候吃到的银鱼蛋皮汤,即提前将土鸡蛋煎成薄饼状,再切成细丝,将银鱼用冷水泡发后沥干水,锅中水烧开后,放入猪油、蛋丝、姜丝,接着调好汤水的盐味,将芹菜碎、葱花、胡椒粉、白醋放入碗中,起锅时将汤往碗里一冲即可。“银鱼的鲜味融入白醋的酸味,是一道典型的酸香鲜味型的汤。”张勇表示。
笔者的外婆汪春珍,曾当过村宴大厨。她制作银鱼蛋皮汤时,首先把锅洗净,放熟猪油烧热,接着将冷水烧开,首先放姜丝,再放蛋丝,再放泡发洗净沥水后的银鱼,煮开后放陈醋、撒葱花即可出锅。
危在祥对汤水的理解,与一般人不同。他告诉笔者,首先要将土鸡蛋皮切细丝备用,锅洗净后无需放油,直接搲几勺冷水到锅里,手工将纯瘦肉剁成肉酱,再捏成大小均匀的丸子,待水快要开时下肉丸,续将浮沫细细捞去,再将泡发后的阳干银鱼放下,待汤快要盛起时,下生姜丝煮分把钟,将葱花和陈醋放在碗里,热汤一汆、香气四溢,就足有“一滚带三鲜”之效了。
他还介绍,小时候过年的餐桌上,之所以没有银鱼蛋皮汤这道菜,是因为昔日农村以鳊鱼和草鱼等为敬,有鳞鱼属“上色鱼”,特别是红鲤鱼,家里条件再差,过年时也要买一条,因为祭拜先祖时要用到。而银鱼、鲶鱼和鳝鱼是无鳞鱼,属于“下色鱼”,老百姓一般不吃。“我十几岁时,伢娘过年搞土鸡子煨胡萝卜吃,一屋人把肉吃得干干净净,才用剩下的鸡汤煮点银鱼吃,味道也很鲜。”危在祥说。
于笔者这个资深吃货而言,这些年,在华容或长沙吃流水席,陆续喝过不少“改良版”的银鱼蛋皮汤,比如,在汤中额外放入粉丝、木耳、鱼丸等,也有美食家试着用新鲜银鱼炒鸡蛋、蒸蛋羹,味道都不错,但最怀念的,仍然是儿时吃过的那碗大道至简的银鱼蛋皮汤。
长沙细红土菜馆创始人、湘菜大师竺小红是华容县梅田湖镇人,他在长沙开的两家华容土菜店,都对银鱼蛋皮汤进行了升级改良。“选用骨头高汤,调好味道,一旁的碟子里,放着蛋皮、粉丝和半斤新鲜银鱼,再配一小碗白醋。下置酒精炉,边煮边吃,酸度随喜。”竺小红说,乡里煮鱼讲究活水煮活鱼,自己为了迎合长沙不同群体的口味,经过认真研发,将银鱼蛋皮汤调整成了“打边炉”形式,却有其自信所在。他认为,一是食材新鲜。自家的银鱼来自东江湖水域,品质好,清汤可最大程度地呈现其鲜。二是调料不多。少一些“海克斯科技”,可让顾客吃到原汁原味的食材本味。三是增加份量。传统的银鱼蛋皮汤里姜丝多、银鱼少,加入粉丝后衬了份量,每个食客都能夹一筷子,浅尝一番。“我们店里不使用晒干后的银鱼,干银鱼营养有所流失,口感也会大打折扣,阳干银鱼和新鲜银鱼才能更好地保持鲜味。”竺小红说。
在《随园食单》中,清代美食家袁枚给出了银鱼的三种吃法:“银鱼起水时名冰鲜,加鸡油、火腿煨之,或炒食甚嫩。干者泡软,用酱水炒,亦妙。”
清《调鼎集》中,记载了一道“炒银鱼”的菜,曰:“瓜鱼,配燕菜,加作料,炒数拨即起。又,蛋清调匀,少配笋丝,重用脂油,临起洒葱花。”
汪曾祺的文章《文游台》中有一段描述:“澄河产瓜鱼,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剌,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为什么叫瓜鱼呢?据说是因黄瓜开花时鱼始出,到黄瓜落架时就再也捕不到了,故又名黄瓜鱼。是不是这么回事,谁知道?”
银鱼蛋皮汤里,放什么醋
窃以为,和广佬相比,华容人对汤水没有什么研究,或者说没那么讲究。广东讲究老火靓汤,华容的汤水,大多是上高压锅炖煮,往往是一炉锅。广佬是饭前喝汤,华容人则是饭后来碗汤,真正有“漱漱口”的意思了。
而银鱼蛋皮汤里到底是放白醋还是陈醋,说法也不尽相同。
72岁的东山镇塔市驿人余永华说,每年秋后,原塔市驿酱食厂会将农户自种的高粱收回,再将其加工酿造成陈醋,陈醋除了乘船远销岳阳等地,其他存量陈醋,基本被本地“消化”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小伢儿拿着瓶子不仅可以打酱油,还能够打柒醋(陈醋)。据他回忆,那时吃到的银鱼蛋皮汤和墨鱼汤里,都是放的陈醋,“就是颜色不蛮好看,一碗银鱼汤,看上去黑漆哒!”
华容县插旗镇人、长沙市华容商会副会长付神保说,小时候在当地流水席上吃的最后一道菜,不是银鱼蛋皮汤,而是一碗油糊隆冬的鱼肚汤,“我们那里是垸区,条件没那么好,九十年代才吃到银鱼蛋皮汤,我记得是放的是白醋。”付神保说。
华容县鲇鱼须镇人徐勇回忆,小时候家里的陈醋是黑颜色的,酸味很浓,家人经常把陈醋浇在烧红的砖头上,其产生的气雾可以给房里消毒,“那时候喝的鱼肚汤和银鱼汤,都是放白醋,颜色好看些”。
年过六旬的陈金洲,是东山镇江洲墟场长江村人,曾当过几十年的村宴大厨。据他了解,以前,市面上的银鱼有家养的和野生的,但野生的很难买到。其烹饪技法是,要先烧好高汤,不管是干银鱼还阳干银鱼都不泡发,而是洗干净后直接放入锅中煮十多分钟,与蛋丝一起煮发后,将白醋和鸡精放在碗里,加葱花用热汤冲后就可上桌。
“华容的银鱼蛋皮汤里,用白醋和陈醋的都有,用什么调料和食材,主要是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家庭条件的好坏。”华容县团洲乡人、雨花区教科所生物教研员段卫斌说,白醋的制作原料为糯米,在醋酸菌的作用下,发酵为白醋,其透亮无色,多用来制作凉菜和西餐。而陈醋是直接用高粱发酵加工而成,其酿造时间必须超过一年以上,要在缸中历经冬捞夏晒,否则不能称之为陈醋,其色泽浓郁、酸味较浓,“吃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酸一点,咸一点,味道和口感其实都因人而异”。
笔者分析认为,华容的银鱼蛋皮汤里之所以要放大量陈醋或白醋,而且往往是醋味“出头”,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岳阳地区极其湿热,喝银鱼蛋皮汤是为祛湿驱寒。《岳阳风土记》记载:“岳州地极热,十月犹单衣或摇扇,蛙鸣似夏鸟鸣,似春浓云疏星,震雷暴雨如中州六七月间。岳州北滨江州郡,气候尤多热,夏月南风则郁蒸特甚,盖湖南千里无山,多得日色,故少阴凉之气也。居民每至夏秋多病痢疟,皆暑湿所致也。”由此可见,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日,一碗银鱼蛋皮汤下肚,相信足可以发得一身汗。二是就地取材,近水楼台先得月。湖南本地不产墨鱼、鱿鱼等海味,遇办“场伙”(宴席),筒子骨海带汤等汤水难登大雅,银鱼是“上色鱼”,富钙质、高蛋白、低脂肪,老少皆宜,故用之。三是面子菜,看相足。银鱼蛋皮汤上桌,食客观之黄白相间,食之味道鲜醇、酸味出头、辣味十足、蛋皮细嫩,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酸甜苦辣咸,百味酸为首。大自然中存在果酸、酵酸等酸味,银鱼本身腥味较重,放入大量白醋或陈醋,可在压住腥味的同时激发鲜味,达到开胃健脾、清热解毒之功效。
而对于“醋”这一说法,华容人毛志亮则调侃道,讲究的华容人家里,一般喊醋时不直接说醋,而是用“欢喜”作代称,比如“伢儿,你帮我拿一瓶欢喜过来”,实际上是要对方拿醋,因为华容话的醋和臭为同音,就好比藕和呕为同音,如此一来,可最大程度上避免因谐音而产生歧义。
啰啰嗦嗦讲起故乡的汤水,说起调料,谈到一日三餐,实际上,就好像是在细细讲述,华容人散漫而不失浪漫的那份生活情调。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华容县塔市驿人、湖南省纪委原常务副书记赵焱森爹爹,就是个浪漫而好玩的人。他年轻时喜欢逛菜市场,但凡到了陌生之地,就要不紧不慢地去逛一逛,感受烟火气,看市井百态,再顺道买些野生鱼回家,用菜油干炸,可下饭咽酒。他曾亲口跟笔者讲过一个关于吃的小故事,结尾幽默而经典:不是我好吃,而是鱼好吃。
深夜,当你拖着疲倦的身子归家,桌上,总会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银鱼蛋皮汤,你和自己围炉夜话,波澜不惊。
马上,就是中秋佳节了。惟愿所有寓外的华容人,都有“中秋卜鱼”的闲情,能捕回一尾闪闪发光的银鱼,照鉴古人、今人和眼前人,好好珍惜罢,共度这月圆之夜。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范焱
三审:丁伟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