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湘韵丨我要游湘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09 08:49:13

文|徐秋良

随着六月雨季的远行,咆哮的湘江终于安静下来。太阳向湘江上游水天线移动,洒下一江的殷红,城市的燥热被江风稀释。我引领着小孙子,漫步欣赏江面呈现的水彩长卷。

湘潭河西滨江风光带,历史巨擘用浓墨重彩,在这里留下了很多文化符号。从窑湾往下游,潭宝汽车站、唐兴桥、唐兴寺、望衡亭、秋瑾故居、宽裕粮行等等,这些符号与湘江互为辉映。

三大桥河西右岸的滨江带上,如卧佛一般的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小东门”,告诉世人,这里曾经有过繁华与兴盛。北宋年间,水患严重,湘潭县城从洛口搬迁到湘江北岸,即现在的观湘门一带。“小东门”又名“文星门”,是唯一通江的门,旧时学子参加乡试朝考,都要从这个门出入。大理石碑的下方,有一座九十四级的花岗岩铺就的码头,延伸入江水,码头长三十八米,宽十二米,四条通道。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由邑人周汝尧发起捐资修建。这座码头,自建成之日起,开创了湘潭县城小东门繁荣景象,货物聚散,商贾云集。

离“小东门”大理石碑不远,矗立着一块纪念碑。纪念碑由三块大小不一的船帆图案组成,两只和平鸽伴飞船帆,碑文为“湘潭和平解放纪念碑”。1949年8月4日,湖南和平解放。9日下午,人民解放军46军138师先遣部队,从衡阳经株洲方向过来,在五里堆集结,乘木船过湘江,从小东门上岸,与中共地下湘潭县委、湘潭城市工委在此会合,湘潭市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每年在这个纪念日前后,湘潭市民游泳爱好者,都会聚集这个码头,畅游湘江,从小东门码头下水,有的一个来回,有的两个来回。他们用游泳的方式纪念雕刻在湘潭人民心里的日子,感受那个年代的激情岁月。

沐着晚霞,我带着孙子,来到这块纪念碑下,来到这个码头。

我牵着孙子的手,拾级而下,在离江面只有三个台阶的地方坐下来。一位白发长者,坐在我下个台阶上。他用手拍拍孙子的肩膀,鼓励说,不要怕,我带你父亲游湘江时,他还没你这么大,他游得比我还快。

在和白发长者的交谈中,得知他的父亲是中共地下党员,是迎接解放军入城、陪同解放军坐船过江的工作人员。那年他十二岁,很好奇,追着看热闹,吵着缠着要上船过江。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就跳入湘江,尾随解放军的船过江,挤在欢迎解放军的游行队伍里。

“爷爷,我要游湘江”。孙子突然站起来,对我说。

不等我回答,白发长者抚摸孙子圆圆的小脑袋,鼓励说,好啊,等你长大,参与到游泳的人群中去。记住这条江,记住这座码头,记住这个时间。

责编:蔡矜宜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