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也说“大先生”

史锋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09-09 21:36:25

九月开学季也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教育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心关注的话题。日前,湖南省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指出,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等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引导广大湖湘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借此机会,辛小湘也来谈谈关于“大先生”的话题。

9月4日,湖南省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在长沙举行。会前,沈晓明、毛伟明会见优秀教师代表。

“大先生”的根本任务始终是“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三问,其思想内核都指向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笔者以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立德树人都是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核心问题。“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的失败。所以我们必须防止犯这种历史性错误,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必须理直气壮地站出来斗争,该“亮剑”时就“亮剑”,该出手时就出手。

立德树人告诉我们学生是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德是基本前提,树人是基本目标。要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让学生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思想,做到明德知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争做有道德有担当有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告诉我们道德品质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更是育人育才的第一标准。人无德不立。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告诉孩子们修好品德,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成为有大爱有大德大情怀的人。

立德树人告诉我们师德师风是教育的关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教育别人讲道德,首先自己要立道德。也就是作为“大先生”,必须先立师德师风,自己要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教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学生。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教育秩序和教育形象。今后还要不断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定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践证明,立德树人任务不是哪一所学校、哪一级部门就能大包大揽的,而应该在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的全过程中,各教育共同体合力协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重视、紧密协作,从而凝聚起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全国上下都要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这样一个正确的方向,坚定信心、久久为功,就一定会有满满的收获。

“大先生”的基本原则和教法是“言传身教”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种,但最为基本的一条原则和教育方法应该是“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只有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才能使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

言传身教在于“大先生”有真言能真行。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真正用心用情去教育才能有好效果。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坚持以实际行动来说话,做到“吐辞为经、举足为法”,践行“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说教式”“填鸭式”教育往往事倍功半,特别是当教师言行不一、行为失范,出现“人设崩塌”现象,教育就会起到反作用,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教育效果和教育形象。

言传身教也在于学生们真学真用。学生们接受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也应该是“身体力行”。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现代社会人人都要学习,而且要学以致用,这是一个基本定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学习就要真学真信真用,笃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教育理念,把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自己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总结提升。绝对不要学一套、用一套,把学的东西和实践分离开来。

“大先生”要真正成为神圣不可亵渎的让人羡慕的高尚职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把教育放在神圣的位置,这个国家和民族一定是不可战胜的。历史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都是教育为尊、教师为上的文化和制度。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俗语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有的国家,教师、教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门槛都是很高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教育作为支撑是难以为继的。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信息化时代是终生学习的时代,教育的位置只能更高,不能降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得到极大提升。

当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进程中,更需要教育发挥独特作用,更需要全面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推进全社会涵养尊师文化、提振师道尊严,注重尊师教育,开展尊师活动,要提倡全社会礼遇教师,建立健全各种尊师尚教的制度特别是教师荣誉制度,让“大先生”闪耀着无限荣光,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真正受到全社会的尊崇。同时,也要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落实教职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加大教师违纪违规惩戒力度,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教育事业要真正成为公益事业,成为人人享有的公平权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曾经有一些人和地方,过分地强调教育产业化,把教育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教育秩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建立了经济利益关系而非师承关系,这样的教育必定是失败的。

近年来,我们国家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这些重大成就告诉我们,教育教学永远都只能是国家的公益事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只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承关系,不能演化为利益交换、经济增值的商业关系。学校也不能成为营利机构,不能成为利益交换的场所。与教育相关的辅助配套产业可以市场化经济化,但教育主责主业一定不能市场化经济化。

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新时代有新召唤,新一代创造新未来。相信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就一定能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大先生”队伍,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