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与写作往事

    2024-09-11 16:45:38

文|朱建海

七十多个春秋,风风雨雨、平平凡凡。我曾经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曾经读过鲁迅、茅盾、丁玲、许地山、赵树理、周立波等作家的现代文学作品。学以致用,几十年喜欢舞文弄墨的我,国企退休以后,不忘初心,充实生活,坚持写作,终于在年过古稀时,荣幸地加入了岳塘区作家协会和湘潭市作家协会。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三届”初中毕业生,没有学历、文凭。1983年,我所在单位湘电集团(原湘潭电机厂)的《湘机报》复刊,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首次投稿。我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模仿书本上的写作方法,把写好的文章左删右改,送到了《湘机报》编辑部。一位编辑老师热情接待我,认真看我的拙作,并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写新闻与作文的区别,要求我一定要抓住新闻性、思想性、文学性,题目、导语、“五要素”等。《开源找门路,节能有指施》是我经过多次修改后的处女作。尝到了“爬格子”的文章变成铅字的甜头,我增加了投稿的信心。从那以后,我不但报道公司、车间、班组的好人好事,还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早两车,岳塘区作家协会在河东宝塔路湘潭市新华书店举办了“三悦读书会”活动。我这个老同志、新会员,只要接到作协通知,就会第一时间报名接龙,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新华书店负责人非常重视、支持,不但为我们提供了舒适优雅的场地,而且开辟了本土作家专柜。

茶余饭后,我与几个文友畅谈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童趣,学生的课外活动只有什么滚铁环、点弹子、跳橡皮筋、踢毽子、看“小人书”等,而唯独看“小人书”给我提供了回忆生活、写篇散文的素才。

那时,父亲一个人微薄的收入要养活一家三代六口人,家庭生活拮据,我口袋里更是“布挨布”。看到街边地下垫一张牛皮纸摆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水许传》等、一分钱看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我心中痒滋滋的,怎么办?我只能从疼爱长孙的娭毑那里哼几分钱,到地摊上间断地、如饥似渴地看“小人书”。我心中萌发的文章历来接地气,因此,我几次跑到宝塔路新华书店,翻阅重温《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那一回,我还像三国中的丑谋士“张松献地图”一样过目不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到新华书店读书的辛苦没有白费,2023年5月,我的那篇文章《看“小人书”的往事》在《湘潭日报》刊发。后来,几个文友又一次相聚喝茶,看到我的文章,都异口同声地说:不错,并竖起了大拇指。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每每翻开剪报,看到那几百篇各种体裁、早以泛黄不显眼的“豆腐块”文章,心中有很多感慨。只要多读书,读好书,有耕耘必有收获。我的读书与写作往事,用不变的初心换来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