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12 09:17:00
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当天,长沙理工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的陈荐老师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杰出教学贡献奖。57岁的他戴着一副无边眼镜,鬓角略有华发,不笑时看起来有些严肃。但只要交谈便能发现,陈荐老师声音爽朗,幽默风趣。在长理27载光阴,他默默地充电蓄能、持续发光发热,他说,只有自身不断沉淀精进,终身学习,保持初心和热爱,才能像可再生能源一样,为教书育人事业奉献不竭动能。
充电蓄能:在上下求索中坚定教育初心
1997年9月,博士毕业的陈荐成为原长沙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的一名青年教师。“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尽快站稳讲台,他下了一番苦功夫“充电蓄能”。
彼时互联网尚不发达,为了备好课,陈荐从图书馆、书店、同事等各种渠道借来厚厚一沓资料认真备课。手写教案、木制大三角尺、教学模具成了他上课的标配,黑板上的板书写了擦、擦了又写,一节课下来,背上的衣服被汗浸得湿透。“除了天气热,也有紧张的原因在,怕自己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经验不足,就多花时间研究。陈荐将大量业余时间用来查阅不同版本的教材、做习题,学习专业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充实教学案例。不知不觉中,他上课渐渐变得得心应手起来。由于对教材教案烂熟于心,他站上台便可全程脱离书本教案讲课。“那时候年轻记性好,滚瓜烂熟,花点时间就能记住,”陈荐笑着摆摆手,“现在不行喽,得多看好几遍。”
有了一定的经验,陈荐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是他常用的上课模式之一,他在专业教学知识点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把书本上的知识、学习方法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传授给学生。
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写字楼等是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其送风排风系统十分重要。“如何在保障工作环境安全的情况下,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陈荐向学生们抛出问题。他结合医院实例,通过专业分析、讲解,既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专业手段获得室内污染物深度瞬度瞬态变化规律,又让学生看到了疫情中“最美逆行者”的责任与担当。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他带学生“到赤壁借东风”,探讨风向风速与燃烧关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带着学生“看守护祖国边疆的卫士”,了解边防部队用电状况,在讨论如何解决用电困难和需求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除了用情景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陈荐还重视对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他要求学生看书先从目录看起,顺着目录、大纲系统学习。每年的研究生面试,他必问一个问题:“你看了什么书?这本书的目录有哪些内容?”他笑着解释:“能答上来的基本都把书看进去了。”
扎根教学二十七载,陈荐将全部的精力与热情倾注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及三等奖2项。近4年,他的教学质量考核优良率均为100%,学生评教全校排名前列。新能源2101班黄聪颖同学说:“陈老师的课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也是受老师的影响选择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作为我的专业分流方向。”
陈荐的育人初心始终未变:“我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这样不论他们未来走上什么岗位,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供能发光:在埋头苦干中贡献科研力量
陈荐深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能满足于“会教书”,还应该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追求,以更宽阔的胸怀视野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去影响学生。他一直在尝试并努力,让自己的专业所学更适应国家新时期产业布局的发展需要,在专业领域为社会“供能发光”。
零部件疲劳、表面腐蚀磨损,导致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发生事故,成了不少企业的一块“心病”。陈荐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把动力机械失效分析、表面工程作为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
2009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提出,电厂锅炉裂缝不仅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环境和安全造成威胁。陈荐带领团队对石门电厂锅炉汽包裂纹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不仅找到了最危险的部位,还开发了在线裂纹微弧修复技术,解决了技术难题。
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迎来发展机遇,能源科技日新月异。陈荐敏锐地捕捉到了能源新材料开发方面的前景,投身服务社会,开始了新赛道的探索。
针对浏阳、湘西龙山等革命老区独门独户农民家庭用电情况,2020年,陈荐响应湖南省科协的号召,带领研究生团队深入农村,探寻农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可行性方案。
在当地,他们考察了农户住宅的屋顶屋面、外立面的情况,在不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利用光伏发电,同时还考察了光伏农业大棚、光伏烤烟、光伏养殖、渔光互补等不同形式的农光互补的实施可能,帮助农户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产生经济效益,把农户们闲置的屋顶变成“绿电生产线”。
△陈荐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
多年来,陈荐始终在埋头苦干中贡献科研力量。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持完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21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共7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1篇、SCI收录120余篇;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含PCT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
循环再生:在不断学习中实现科教相长
“终身学习,是高校教师应有的习惯。”陈荐觉得,自己是在不断学习中实现了科教相长的良性循环,因为科研的高度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研究方法、新理论,在这种锻炼和检验中反哺到教学上,把最新的知识带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陈荐经常用自己主持过、参与过的科研成果来举例。在讲到太阳能发电时,他带学生“从太阳里找财富”,结合学校吐鲁番光热装配式能源岛的案例,既向学生说明了科技援疆工作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又让他们增强了“四个自信”。
陈荐说:“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沟通发现的新问题,能为科研带来新启发,也能促使我不断学习。只有自己会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受到陈荐的影响,不少学生对科研创新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今年寒假前,学生黄聪颖和四个伙伴一起,主动找到陈荐,希望他能担任团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的指导老师。
虽然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重、时间紧,但是陈荐还是一口答应下来。他帮学生们找来当下热点研究方向的甘浪老师一起做指导老师,还耐心指导他们写申报书、说明书,经常修改PPT到深夜,组织学生定期开会讨论系统优化方案。经指导,这支学生队伍最终在国赛中斩获一等奖。
陈荐不仅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还带着团队一起学。2008年,长沙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原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全国第二批、湖南首家开办该专业的学校。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学校又开办了全国第二批、湖南省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新专业,是一个全新且艰巨的难题。
作为专业负责人,陈荐知道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他先后组织团队成员向兄弟院校取经,走访了国内开设类似专业的大学,同时,他们在网上调研了近20所国外知名大学的相似专业,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论证。他们从无到有,制订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已获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对于青年教师,陈荐总是抱着一种互相学习的态度回应他们的需求。在课程团队石尔老师讲授《工程热力学》的磨课过程中,陈荐提出要加入前沿科技案例。比如学生对能源新技术的发展感兴趣,可以加入如何改进太阳能热发电的循环结构,如何提升最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的循环效率等知识点,以此增强学生对新领域、新技术、新发展的了解。在陈荐的指导下,石尔获得湖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同时主持的《工程热力学》课程被推荐参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科研融入教学的考虑还不够,陈老师的建议给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石尔表示,陈荐还经常对她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鼓励她多参加学术会议拓宽视野,也会在她写课题申报书的时候分享经验,“陈老师总是在一些关键的节点给予我帮助。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
△陈荐参加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峰会
在第40个教师节,获得学校颁发的杰出教学贡献奖,陈荐觉得既有意义又是一种肯定:“未来我也会继续在教学与科研两方面发光发热,在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李潇玲)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