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 2024-09-16 10:45:47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地区,是“两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雄奇与壮美交织;贵州的水,碧绿如玉,清澈与灵动缠绕。
独特的自然风光、枝繁叶茂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艺术工作者们为之挥洒丹青翰墨,也让这里的艺术创作散发着原始、丰厚、张扬、绚丽的独特魅力。
从抗战时期绘画名家在贵州留下众多佳作,到20世纪80年代惊艳全国的“贵州美术现象”,再到近年来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多彩贵州”美术大赛的实施和举办,贵州美术犹如这一方热土之上的大山大水,鲜活奔腾,且歌且行,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绚烂的一笔。
艺术内迁
西南边陲迎来徐悲鸿等美术大家
战火纷飞,山河破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批大专院校、文化艺术机构纷纷内迁,徐悲鸿、庞薰琹、叶浅予、关山月、丰子恺等艺术大家,随着内迁大潮来到西南边陲的贵州。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地省份,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交相辉映。这,也深深地吸引着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
1939年,庞薰琹赴贵阳、花溪、龙里、贵定、安顺等地的村寨调查,跋山涉水,忍饥耐寒,收集到大量珍贵服饰、工艺、民谣民歌等民俗资料,并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了一组《贵州山民图》。
这组作品以苗家儿女的生活劳作为题材,详细描绘他们的衣饰花纹,展现了20世纪中期的贵州民族风情。
整组作品风格淡雅清秀、恬静美好,与时局形成鲜明对比。对此,1943年,《贵州山民图》在成都展出时,庞薰琹在自序中这样写道:“我为什么不常描写社会的阴暗面。因为现在我以为写黑暗不如写光明;人生需要艺术,艺术能给人生以鼓励。”
人杰地灵的贵州,让不少艺术家的创作在此发生了转变,也由此奠定了此后的艺术风格。
1940年,几经颠沛流离,一身长衫、美髯飘飘的丰子恺来到贵州遵义。从此,小城的街头又多了一位大师的身影。
丰子恺在遵义逗留了近三年时间,这短短的三年是他一生中创作成果丰硕的三年,其间他还完成了多年的心愿,编绘了一部《子恺漫画全集》。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著名艺术家谌宏微认为:“在遵义,黔山贵水的影响,使丰子恺先生在‘古诗新画’的再次创作中绘画风格大为转变,从水墨转向设色,小尺幅转向大画幅。”
从1941年始,关山月也一直辗转于贵州、云南、四川各地,进行大量的写生创作,逐步形成了他源自现实的、全新而独特的国画语言。
抗战时期,多次来到贵阳的徐悲鸿用贵州土纸画了很多水墨作品。徐悲鸿的妻子廖静文曾说:“先生若画100匹马,有99匹马是从贵州土纸上奔出的。”
在贵州,徐悲鸿发现,这里的土纸不但“适于重笔的挥洒晕染,而且受墨苍润沈著,能够获得宣纸绘画所不能获得的卓异效果”。
在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潘闻丞看来,徐悲鸿推崇并喜爱用贵州土纸作画,是从美术媒材角度对“贵州土纸”艺术价值的第一次开发,是中国美术创新的一个新颖角度。
异军突起
“贵州美术现象”惊艳全国
冲出地域,迎来高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州的美术事业走过了非凡的发展历程。活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宋(吟可)、王(渔父)、孟(光涛)、方(小石)”四大家,是贵州当代第一代画家,他们不仅为贵州当代美术的兴起作出积极贡献,也为后来的贵州美术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属于贵州美术的高光时刻到来了。
以董克俊、田世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家,冲破地缘阻隔,让贵州独特民俗、乡土文化等题材的美术作品走向全国,形成璀璨夺目的“贵州美术现象”,惊艳了当时的美术界。
在近10年的时间里,“贵州省学习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蒲国昌绘画艺术展”“董克俊版画展”“田世信、刘万琪雕塑展”等近20个个展、群展在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一一亮相。
原始、神秘、丰厚、粗犷、张扬……这群留着长头发、爱吃折耳根的艺术家,以高质量的作品、高频率的展览轮番发声,让贵州独特的文化资源、独特的艺术,以一种石破天惊的姿态走进全国视野。
其中,董克俊的版画作品如《侗家女》《太阳雨》《春返苗山》等,以炽热的情感,创造出一个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世界,呼唤着人类心灵深处的精神力量。1988年5月12日,“董克俊版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时,开幕式现场来了数百人,挤满了整个美术馆开幕厅,热闹的景象让人至今难忘。
1982年初,“贵州美术现象”另一位重要艺术家——田世信的雕塑作品《侗女》入选法国首届邀请中国参加的“巴黎春季沙龙展”。同年夏,他的《花场》《老巴斗》《歌》《苗女》《铁蛋》《果》《母与子》等19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其中11件被美术馆收藏。
▲《苗女》 雕塑 田世信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曾评价,田世信的作品一经展示,那种来自于大地、来源于生活的语言便唤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此外,刘雍的牙舟陶,尹光中的砂陶,以及蒲国昌、曹琼德的绘画……这一时期,一系列出自贵州且让世人眼前一亮的艺术作品,与贵州这片土地充满原始魅力、绚烂风情和充沛活力的特质交相辉映,成就引发轰动的“高原神话”。
业内人士表示,“贵州美术现象”是贵州艺术家第一次集体在中国美术界异军突起,熠熠生辉。更是让世人从艺术的视角,看到了贵州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的丰厚养料,看到这片遍布青山绿水和奇风异俗的土地所具备的艺术基因。
薪火相传
笔墨当为时代而歌
时光巨轮,滚滚向前。
“贵州美术现象”何以延续?
2023年11月21日,位于贵阳市北京路的贵州美术馆内人流如织。在此举行的“多彩贵州”美术大赛作品展一开展,就吸引了众多观众。
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1300多人参与,共收到1308件作品,经组委会筛选后确定获得参赛资格的共1281件作品。
在潘闻丞看来,如此规模的大赛在贵州美术史上堪称浓墨重彩。这也是贵州美术薪火相传、发现发掘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苗岭晨曦》用细腻的笔墨呈现出一幅苗岭人家静谧安详的晨曦岁月,《金秋时节晒布忙》则用鲜艳的色彩展现了乡村农户洋溢着幸福的劳作场景……
▲《苗岭晨曦》 中国画 徐恒
如何延续“贵州美术现象”,在展览现场似乎就能找到答案。此次展览聚集了贵州当代美术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作品。青年版画家吴建棠继承了蒲国昌、董克俊、王建山等画家的创作理念,其作品《征程》以新颖的创作手法呈现了新时代建设的新成就。
开幕当天,大赛评委、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也兴奋地表示,贵州的美术队伍很年轻、很有活力,创作视野开阔、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家乡题材,让人领略到贵州美术界纯正的学术风气和艺术氛围。
笔墨当为时代而歌。
记者从贵州美术馆了解到,早在2015年,贵州就启动了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面向全国征集体现时代要求、中国精神,具有国家气派、贵州特色的美术、书法精品力作各100件。
“双百”工程历时两年完成,是贵州面向全国书画界开展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创作工程。
▲《高台地戏》 版画 朱世伟
2017年12月28日,“多彩贵州大型书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吸引了首都各界人士前往参观。
展厅里,100余幅美术、书法精品,描绘、书写的尽是贵州元素,讲述的都是贵州故事。
▲《文军长征》 油画 何红舟
这些作品或大气磅礴、气韵浩荡,或温婉细腻、情感隽永,呈现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情景交融的艺术气象。
近年来,贵州已多次举办彰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美术展览,同时也引进了许多国内外高端美术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有力推动和促进了贵州美术事业繁荣发展。
2024年4月的一天,一群年轻人来到贵州省博物馆,参观该馆历时三年打造的“光中——尹光中艺术文献展”。他们,是来自贵阳市新世界学校小学美术组的老师。
作为“贵州美术现象”的代表人物之一,尹光中已成为贵州美术发展历程中不容忽视的符号。这也是贵州省博物馆建馆70年来,举办的首个当代艺术文献展。
“线条造型系列、泥塑系列等,包含了好多个小学美术造型知识。在小学生的美术造型表现中可以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看完展览,一位女教师扬着青春的面庞和身边的同伴交流。
那一刻,清风徐来,翰墨留香。
万里长江东逝水,千里贵州曲水流。一山一水间,一幅幅多彩、深情的美术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万枝典
一审:张笑
二审:李茁
三审:文凤雏
来源:新重庆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