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 2024-09-17 06:43:20
编者按
万家邀明月,把酒话团圆。在中秋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长沙晚报记者在长沙采访了几组人物,其中有残奥会上勇夺金牌的冠军选手,有返乡务农喜获丰收的新型职业农民,有怀揣梦想开启人生新征程的高校学子,有与重点项目“双向奔赴”的拆迁居民。拼搏与胜利,汗水与丰收,青春与美好,奉献与蝶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们的故事,是一个个家庭的喜悦,也是这座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注脚。
回家啦
“今年中秋我想和家人好好过”
“我现在跟家人在四川和云南旅游!”9月16日,记者电话采访刘立时,她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自从加入湖南省盲人柔道队开启职业运动员生涯后,为了比赛,她和队员们每天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全年只有春节的5天假期能够短暂地休息。
北京时间9月6日,这个出生于长沙雨敞坪镇的26岁姑娘,在巴黎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J1-70公斤级决赛中夺得金牌,用自己的刻苦拼搏给家乡人民争了光。12日,刘立回到家乡,乡邻亲友早早地在院门口等着她。一见面,姐姐仔细端详着刘立,和亲戚们说了句“还那样,没什么变化啊”,下一秒就忍不住哽咽,“其实瘦多了,看着心疼”。
“我是奶奶、叔叔和姐姐带大的,训练虽然辛苦,但家人一直给我加油打气,在我失落的时候默默鼓励我,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这些年来,我和家人只过了一两次中秋。今年中秋,我想和家人好好过,一起共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刘立说。
在本届巴黎残奥会上,获得金牌的还有“00后”史怡婕。北京时间9月6日凌晨,在巴黎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J1-57公斤级比赛中,史怡婕夺得金牌,这是长沙运动员在本届残奥会中获得的首枚金牌。2013年,年仅13岁的史怡婕被教练李跃华选中,加入了湖南省盲人柔道队,开始她的职业运动员生涯,并迅速崭露头角,多次登上世界级赛事的领奖台。
12日,史怡婕回到家乡郴州市永兴县,一见到奶奶,她便把自己获得的金牌挂在了奶奶的脖子上。“在我的记忆里,很少跟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他们就像后盾一样,一直鼓励我支持我。这次我会和家人一起聊聊这些年的生活,多吃点家人做的家乡菜。”
9月10日,巴黎残奥会长沙运动员刘立(右二)、史怡婕(右三)与教练李跃华(右一)返回长沙。
成为职业运动员后,10多年来,刘立和史怡婕跟家人过中秋节的次数屈指可数,大部分是跟“教练妈妈”一起过的。她们口里的“教练妈妈”就是李跃华。2012年,湖南省盲人柔道队成立,柔道高级教练员、国际级柔道裁判员李跃华任教练。“我们要拿到世界大奖赛的冠军。”虽然年轻队员没有打过一场比赛,但李跃华毅然定下了目标,带领他们不惧困难、勇敢前行。
“特别谢谢‘教练妈妈’,是她带我走上柔道这条路,她是我的引路人,带领我一步一步站上残奥会的舞台。她不仅在训练上指导我们,还为我们调理情绪,为我们付出这么多,非常辛苦。”史怡婕说。“很感恩能遇到一个这么好的教练,一直想为她做点什么,但一直都是她为我们付出,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是用成绩回报她。”刘立说。
中秋节后,刘立和史怡婕将归队继续接受训练,她们说:“此次夺金算是一个节点,我们准备休息一段时间,然后让心态归零,重新开启新阶段的奋斗。希望下一次奥运会领奖台上,还能有我们的身影。”
【人物名片】
刘立,长沙盲人柔道运动员,在巴黎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J1-70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
史怡婕,长沙盲人柔道运动员,在巴黎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J1-57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
【人物感言】
刘立:什么时候被打下来,什么时候没有资格了,才会选择退役。如果能够一直打、一直赢,我是不会退役的。
史怡婕:坚持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坚持比赛。
桥通啦
想过河说走就走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今年7月4日,望城自主立项、自主投资、自主建设的香炉洲大桥建成通车,成为长沙市第14座过江通道,两岸居民欢欣鼓舞。
香炉洲大桥建成后,周钦回娘家更方便了。
“现在过河就跟串门一样,几分钟就到了河对岸,中秋节我们两边亲朋好友相互走访,轻轻松松。”望城区大泽湖街道回龙村村民周钦感慨,在她身后就是今年新通车的香炉洲大桥。大桥宛如一道银色长龙,静卧江面,桥身上的蓝色波浪线及白色斜索组成了“湘江之钻”造型,宽阔平坦的桥面上众多车辆来来往往。
“桥通了,对我们两岸居民是件大喜事,通车那天我们全家开车跑了个来回,感觉特别畅快!”周钦娘家在望城区桥驿镇,而她外婆家则在大泽湖街道,两代人对过河回家的记忆都特别深刻。
“妈妈从回龙村嫁到了黑麋峰村,每次带我们回外婆家都是件大事。因为过去过河的通道少,要早早赶到渡口等船。每次都要提前准备,一大早出门,中午才能到,折腾上大半天。”周钦回忆说。
十几年前,周钦嫁到了回龙村,就住在湘江岸边,与河对岸的丁字湾街道隔江相望。2006年三汊矶大桥通车、2014年年底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坐车过桥基本替代了坐船,成为两岸居民的重要交通方式, 但考虑到时间和成本,回娘家也不是说走就走的事。“以前过江走三汊矶大桥或者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路程有40多公里,要花上三四十分钟,就盼着能有一座桥直接连通对岸。”
2021年,香炉洲大桥开建,历经3年完工。主线全长3.24千米,匝道长约3.85千米,路面为双向六车道。大桥东起丁字湾街道书堂路,依次上跨河东湾田路、湘江北路、河西潇湘路景观道、潇湘北路,西接大泽湖街道腾飞路。
“现在香炉洲大桥通车了,回娘家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省时省油省心,说走就走,昨天我就回去了一趟。”周钦展示着手机里香炉洲大桥的夜景照片,自豪地说道,“到了晚上这里更漂亮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家门口能有这么壮观的一座桥。现在每天晚上很多人过来散步观景。”
近年来,望城加快推进“一江两岸”建设,承载未来新城希望的大泽湖片区成为发展的主阵地。指着香炉洲大桥下方的潇湘北路,周钦欣喜地告诉记者:“我原来的家就在这里,早些年拆迁了,我们搬进了花园小区。村里的项目也越来越多,逐渐摆脱了落后的面貌。”
让她自豪的是,除了香炉洲大桥,周边还有不少已建或在建的项目,湘江学校、大泽湖海归小镇研发中心、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湖南师大附中新校区、长沙市一中大泽湖学校如火如荼在建,众多企业商家纷纷入驻,人气越来越旺,城市越来越美……
“家门口就医就学的资源更优越了,我们的事业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周钦和堂姐妹合伙做起了家居软装生意,这几年随着望城的飞速发展,生意也越做越大,除了窗帘厂外还开了3家分店,其中一家就在大泽湖街道的安置小区大湖苑,距离大桥仅两三分钟车程。“现在,河对岸的客户或朋友的一个电话,我十分钟就能到,速度快了,服务也好了,客户更满意了。”
【人物名片】
周钦,望城区大泽湖街道回龙村村民。
【中秋感言】
大泽湖的蝶变让我们普通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温度。衷心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希望长沙的未来越来越好!
开学啦
见字如面满满都是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通讯员 李晓雅
“今年的中秋,你会在学校里观赏那一轮明月,但愿南风知我意,吹梦渡我到潇湘,也和你一起分享中秋的快乐……”中秋遇上开学季,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2024级新生们却收到了一份特别的中秋礼物:一封封来自父母饱含深情的家书。
收到父母的家书,学子们纷纷提笔回信。受访者供图
一笺家书传万里,共赏此夜月中光。对于大学新生,这可能是他们离家即将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前期,粉末冶金研究院青年新媒体中心收集了家长们想写给子女的话,打印成信,存于信封。“知道你最近感冒了,我和你爸爸都担心着,恨不能到你身边去。可又想你是大人了,要学会照顾自己,我们不能总在你身边……”当同学们打开信封,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关切叮嘱和殷殷期望。家人的爱,山水难阻断,通过文字传达给在湘求学的子女,填补了他们中秋佳节的思亲之情。
“亲爱的爸妈,见字如面。虽然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在长沙过中秋节,但我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来自河南洛阳的新生牛禹橦在回信中与家人分享了自己对长沙的喜欢,“长沙的夜景也很迷人,岳麓山的月色和湘江的波光粼粼,都让我感到非常惬意……岳麓书院、湖南博物院都在我的计划之列,长沙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我想更深入地了解她。”
“在你们眼里,我或许有让你们操不完的心。谢谢你们一直给我的爱,也请你们相信,儿子长大了。”粉冶院冶金材料专业新生朱泓瑜把自己的学业规划写进家书,“长沙是一座正蓬勃发展着的城市,很多新兴产业都期盼着青年人的力量。我想努力充实大学生活,能在新能源领域有所作为。”
回信中,同学们有的宽慰父母,“不用担心,我一切都好”;有的与父母唠唠家常,分享生活;有的袒露心扉,把平时难以说出口的话写下来。
“信件几乎是被当下年轻人忽视的沟通方式,但是当它与中秋佳节相遇,便是思念绝佳的载体。”粉末冶金研究院负责人介绍,中秋家书活动已经开展了四年,学校希望通过家书活动,为同学们提供难得的与父母纸上交谈的机会,以“一笺家书”实现别样的团圆,在中秋之际,与家人共赏“月中光”。
丰收啦
错峰蔬菜赶上了好行情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经过一个多月的高温“闷棚”之后,浏阳市金刚镇的菜农刘海开始播种包菜、花菜、白菜等叶类蔬菜。按70天左右的生长周期估算,这批菜可以在11月底开始上市。
与本地同类菜相比,其栽种、上市都要晚个把月。这是刘海有意为之的“错峰上市”。
手捧丝瓜,刘海满怀喜悦。
“要是赶上本地菜集中上市时卖,那就赚不到什么钱。”9月14日,晒得黝黑的刘海在平湾村的基地大棚里,跟记者聊起了自己琢磨多年的“种菜经”。
今年上半年,刘海就赶上了蔬菜市场的好行情。春节前,丝瓜、黄瓜、苦瓜、茄子等就下了种,比正常时令提前了一个月,正月十五前秧苗全部移栽到位。为了赶时节,正月初一夫妻俩都下地干了半天活。
“五一”节前,这些瓜类菜相继成熟上市,一直卖到了8月份。记者采访当天,在一个尚未清棚的丝瓜棚里,刘海从已略显颓败的藤蔓里,还找出好多条饱满的丝瓜。“你要是早两个月来,这大棚里硕果累累,那拍照才好看呢!”
“往年丝瓜、黄瓜、苦瓜最低时都卖过几毛钱一斤,今年批发价都没有低过2元/斤,丝瓜最高卖到了8元/斤,苦瓜也达到4元/斤。”刘海表示,“好价钱”既有各地极端天气造成的菜价上涨原因,也是自己选择“错峰上市”才正好赶上。这些蔬菜,一部分在当地零售,一部分送到浏阳农贸市场和长沙海吉星市场。
论种菜,45岁的刘海其实是“半路出家”。以前,他从被誉为“中国红炮之乡”的金刚镇走出去,在江西抚州一家花炮厂担任技术员。2019年,为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才返乡开始种植蔬菜,并成立了海波种养专业合作社。
种菜的技术跟谁学的呢?刘海说,在江西时,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种菜高手,就一直在“偷师”。回来后,又通过各种途径发狠自学,加上政府部门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再经过实践的磨练,慢慢也“开窍”了。
“比方说,有一年夏天我没有‘闷棚’——就是把大棚关得严严实实,里面温度高达六七十(摄氏)度,闷个把月杀毒——结果当年种的辣椒就得了土传病害,死了大半。”讲起种菜的酸甜苦辣,刘海有一箩筐的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2020年春节。本来第一年来势很好,下半年种的花菜、香菜也长得绿油油的,正瞅着过年期间要大卖一波,没想到碰上疫情封控,菜销不出去,最后还送了两车支援武汉。
幸好接下来几年情况都还不错。2023年,隔壁石霜村的村干部看中了刘海的技术,邀请他去村里合伙种西红柿与圣女果。双方约定,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上流转土地、搭建大棚,海波合作社入股负责管理运营,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分红,并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刘海粗略地算了笔账:今年上半年,自己的30多亩蔬菜基地收入大约20万元,加上石霜村合伙分红大约5万元,收成相当不错。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精明能干的刘海对此很认同。下半年,除了蔬菜,他还准备在三四个大棚里种上草莓,2万株草莓苗已在湘西吉首苗圃预订好。“从今年11月到明年5月,欢迎来金刚采摘草莓。”
【人物名片】
刘海,浏阳市金刚镇蔬菜种植户,拥有中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
【中秋感言】
这个中秋节,我和老婆准备给自己放一天假,后面就要抓紧栽种草莓苗了。搞农业很辛苦,蔬菜上市时我们会在凌晨三四点起来摘菜,但有付出才有收获。希望以后都风调雨顺,农民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和科技助力多赚点钱,城里人也能吃到更丰富多样的新鲜蔬菜。
责编:万枝典
一审:姚茜琼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长沙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