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沅陵|龙兴夜月

杨国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18 16:17:3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8日讯(通讯员 杨国胜)如果一个人从老家出发,到另一个地方落脚,一去将近三十年,那么落脚的地方照例也成了这个人的家乡。

那年我走出大山,来到多年前曾经读书的地方。坐上客车,沿小溪公路蜿蜒下行,四十公里后出朱红溪,小溪入沅水东去,而我却逆沿岸公路又上行四十公里到县城。从此,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了工作生活之地。一条大河穿城而过,两岸房屋之外是重重青山,爱上这座山水小城,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沅陵县城原是一座古城,自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建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五强溪电站建设,大半个古城被拆成残砖砾瓦沉入江底,靠后推山填溶建成数条长街,筑起一座新城。主干道辰州街高楼林立,其他路两边也建满砖房。临河半坡可见白墙黑瓦,仍留存小部分古街古巷古建筑。

刚进城时,住在杏虎冲,是一个朋友的房子,前一年被大水淹过。虽不要房租,因地势低洼,感觉居住环境不大好,便又托人另寻住处。后来选在施家巷,一栋湘中电业的老家属楼二楼租住下来。站在阳台上,极目眺望,对岸老鸦溪翠绿山头起伏绵绵,沅水和酉水在此汇合,河水汤汤,船来船往,一座千年古刹——龙兴讲寺就在近旁。

从单位到施家巷,有两条路可走,都要途经龙兴讲寺。上几步码头就是虎溪路,路边有百十米寺院外墙,可以看到庙宇的飞檐翘角。下走滨江道,要经过寺庙的大门,大门左右是黔王宫和火神殿,数株大古树在建筑群中舒枝展叶,像在迎宾接客。

在县城读书时候我曾游览过龙兴讲寺,一直对这座古老神秘的佛教寺院保持着敬畏。没有想到这一天起,白天黑夜,来来去去,无数时间都要从它身边经过,让我感悟它的魅力,思量它的历史。

龙兴讲寺坐北朝南,建筑群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恢宏大气。沿中轴线而上,依次为头山门、二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整个建筑群属于木质结构,无钉无铆,结构严谨。大雄宝殿为寺中主体建筑,殿内明朗开阔,八根大楠木作内柱,其主体木构架、柱、梁、枋等,皆系唐代遗存,世属罕见。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建龙兴讲寺,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湖南省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宏大、保护最完整的寺庙之一。

我一直想,唐太宗为什么要在远离长安千里,偏僻的五溪蛮地沅陵敕建这座佛教寺院?这里面应该有他独特的政治考量和超高智慧。

五溪大地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部落,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土著民、苗民部落之间为争夺地盘长期争斗,为对抗官府又团结一致,被历代王朝管理者称南蛮之地,人称蛮子。秦汉以来,以沅陵为中心的五溪大地爆发多次大规模起义,反抗朝廷。唐太宗敕建龙兴讲寺,是汲取了秦汉以来历史教训,革新政治,传播佛法,教化群蛮,稳固统治。果然,在敕建龙兴讲寺后,五溪大地学风始开,民风日纯,佛教盛行,香火隆旺,辰州地区百姓安居乐业三百年。

我在施家巷住了3年,曾在无数个月夜里,踏着月光走过龙兴讲寺。月下的龙兴讲寺,不同日间。飞鸟归巢,深院静谧。月光仿如银纱,披在这座古老的建筑上。月挂中天,星光点点,飞檐重重,树影幢幢,从龙兴讲寺一角看去,这景象简直就是一幅绝伦的剪影画。

一个人只有在夜里,在月光下行走,才能更好地思考历史,梳理过往。月亮本身就是一部无声的历史书,它见证辰州的变迁,懂得沅陵的沧桑。

我想,千年以来,这座古建筑完整地保存下来,安然无恙,得经历多少生死,避过多少危险呀。暴风,冰雪,洪灾,战火,都没有摧毁它,甚至修建五强溪大坝,水位108也只在它脚下。

曾几时,龙兴讲寺晨钟暮鼓,梵音袅袅,辰州大地民众安定,乐业生息。

曾几时,明礼部尚书董其昌为龙兴讲寺书赠“眼前佛国”。学者王阳明自龙场谪归住龙兴讲寺讲授《致良知》。少帅张学良幽禁凤凰山刻“血仇”观龙兴讲寺叹平生。作家沈从文写信给大哥定要带路过沅陵的林徽因来看看千年古刹。

这个山水小城,早已是自己生命中的温馨港湾,在已是沅陵人的美丽家园。

平常,我喜欢晚间散步,尤其喜欢从龙舟广场的沿江步道,上行龙兴讲寺,走到沅江和酉水汇合的两江口。每次见两桥霓虹灯闪烁,江水波光粼粼,觉得这景象恍若梦境。

今晚又是中秋月夜。无数的文人墨客曾在这个月夜里吟诗作词,流芳千古。我漫步在新建的滨江步道,徜徉在龙兴讲寺的小广场上,面对广阔深蓝的夜空,洁白无瑕的月亮,神秘古老的寺院,亘古流淌的沅江,我也想写一首诗,记下眼前这美丽景象,无奈我作不出,贫俭的文字勾画不出龙兴月夜之美,在这里,只能感受,只能体会,由此产生无尽的喜爱之心,愉悦之情。

责编:瞿云

一审:邓嘉利

二审:瞿云

三审:李周颖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