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19 09:58:13
沈又红
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构建路径,有利于汇聚高校立德树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扛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
强化顶层设计,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文化育人共同体的机制建设。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应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整个顶层设计,为机制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建立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在与高校现行机制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点和实践要求,构建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院系承接联动、教师主导引领、学生朋辈互动的文化育人大格局,完善以学校为中心,政府、企业、社会、家庭等多主体贯通协同的文化育人体系,实现校内外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的有效融合。建立多维立体的保障机制。各参与主体应充分考虑将文化育人的共同体建设融入自身工作,充分利用政策、资金、人才及场所等优势,实现学校与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其他学校间的资源互补,共同为文化育人提供有力保障。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机制。文化育人质量关系到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的目的达成与价值彰显。要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共同体建设中各项目标任务的组织、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和价值研判,将评价结果与优化机制紧密衔接,及时发现问题,继而对文化育人工作队伍和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和培育,扩大评价结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挖掘育人要素,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形成文化育人共同体的强大合力。教育家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传承赓续,为提升教育传承、发展、创新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能力提供着思想引领,为教师担负起文化育人使命、形成文化育人共同体的合力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撑。立足高校育人实践。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信仰力量、价值共识等,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创新思想、开放思维、改革勇气,加强校史、校训、校风、学风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厚植地域文化特色。立足地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促进地方优秀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助力高等教育现代化。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湖湘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鲜活养料,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养分。湖南高校应发挥湖湘文化优势培育人才。深入推进家校共育。通过家庭与学校的紧密沟通,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大力弘扬向善向上、崇德尚学的家风文化,将家风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不断拓宽家校共育途径,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共同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过硬本领、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守正创新,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文化育人共同体的特色发展。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守正和创新,在传统与新时代的传承和交互中不断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方式方法,促进其特色发展。坚守课堂主阵地,在教育教学中增强文化自信。课堂是高校文化共同体建设的主阵地,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将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纳入“三全育人”当中,推动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的深度融合。同时,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将有关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动例子引入课堂,突出价值引领,增强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项目驱动力,在产学研用中提升文化素养。依托高校同政府、企业、社会等不同主体优势,打造特色文化育人项目,以项目驱动文化育人共同体构建,实现五育并举与文化育人项目的内在融通,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提升育人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打造新媒体矩阵,在互动传播中凝聚文化能量。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正能量传播和空间治理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家庭、网民等全社会多元网络主体的作用,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和涵养网络空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优势和交互优势,创造性构建“网+微+端+平台”的网络文化育人新矩阵。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平台和媒体元素,实施分众化传播、精准化触达,在互动传播中凝聚文化正能量。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新时代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研究”(22C04)研究成果】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