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展绿色生产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20 10:55:08

刘风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其核心目标在于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战略选择,重点在构建一套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以促进绿色生产力的健康稳定发展。完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强化环境立法,制定和完善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法律的执行效率与约束力。推进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促进资源环境的高效配置与合理利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损害赔偿等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地区给予合理补偿,维护生态平衡和提升生态质量。并通过强化监管体系,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建立绿色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绿色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要构建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导向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绿色财税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绿色产业政策等,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方式,形成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激励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逐步降低对传统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依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方向转型。要促进绿色科技创新与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支持绿色科技研发,推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绿色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绿色化水平,提高绿色生产力的科技含量。要加大绿色循环发展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国际环境规则制定,加强绿色技术、绿色标准、绿色项目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构建绿色发展社会基础。绿色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利的政策环境,健全的市场机制,还需要绿色发展的社会基础。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本就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增强公众生态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培育绿色文化,提升公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绿色生活的思想自觉,为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和绿色社会的构建提供内在动力。倡导绿色行动。通过政策的引导与激励,鼓励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将绿色生活的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形成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绿色社会的构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提高绿色消费信息的透明度、优化绿色消费信息透明度、加强消费者参与和反馈等措施,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低碳、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有效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推动生产力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破除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绿色生产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基地重点项目“‘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秦汉生态制度的创新性转化研究”(ZT2024WT06)阶段性成果】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