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晕”个二两酒啵:华容县塔市驿早酒文化浅析

    2024-09-20 23:45:30

文| 熊其雨

华容人爱好多、“玩得花”,以城里人为例,喝早酒、打夜牌、洗洗脚、喝冰花,一早一晚,一个上面喝一个下面洗,“中间腰里”还伸出一双手,神不隆通地飘出个“258”,真正是到穴位。

我们这种从华容县塔市驿出走的乡里别,胸无点墨、背景毫无、吊儿郎当,属读书而不厉害之徒,只能勉强在长沙歇脚,也属非典型华容人。要说,在多数华容人的这些爱好中,我和我的那些悲伤省兄弟,最多占了四分之三,仅仅只是青出于蓝,还没有远“胜于蓝”,真是惭愧。

倘若以喝早酒为例,笔者思来想去,认为无非就是一句话:华容有早酒,酒中有深意,问君何处去,千年古镇塔市驿。

酒中,有何深意?

曹操败走东山镇古华容道时,是否醉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宋人陆游入蜀途中,记载了在塔市驿的见闻:“九日,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买羊置酒。”

华容人、明嘉靖七年举人孙宜在《湖西别业》中写道:草屋凭湖起,柴门对郭开;竹边村径转,花外酒船来。

古人与塔市驿的渊源,似乎都与酒有关。

茫茫人海,你忙我惘。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既然爱已辜负太多,美食就最好不要辜负了。塔市驿,其实是一个“久久不见久久见”“见了以后还想见”“喝完夜酒喝回魂酒,喝完回魂酒喝早酒”的地方,是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提起塔市驿和喝早酒,不得不提一嘴塔市驿的地理位置,这里曾被誉为长江上的“小汉口”,溯江而上能抵四川重庆,顺流而下可至武汉、南京;陆路向西可至益阳、常德上湖南,水路经洞庭往南可连长沙、衡阳下广东,可谓是“九省通衢”。

宋朝时期,塔子矶附近的江边首次修筑白塔,如“过江之鲫”一样多的过往船只,也从此也有了航向标。夜幕降临或“鱼肚白”初现时,船工和商人沿“塔子矶”码头上岸小憩,由此带来舶来品和本地农副产品的集散,于是就有了小型市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随之而来的是商贾云集、百业兴旺,明万历年始设黄家穴水驿,以通长江和洞庭湖邮传两处。简言之,塔市驿,其实就是有塔、有市、有驿之地。

如果要正儿八经地说起塔市驿的早酒文化,我们不妨先抛出前人的一个观点。在之前的一篇媒体报道中,华容“里手”、华容县荣华厨师协会会长潘立新介绍,华容的早酒文化和酒史,可往上溯至三千多年前的车轱山遗址(位于华容县三封寺镇五湖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华容人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喝酒和喝早酒的,窃以为,这个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

暂且不去细究罢,有空,还不如到望江楼上望江流,看一江秋水,销却几多愁。

早酒文化与塔市驿的关联性

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何要把塔市驿的早酒文化,单独拎出来探寻一番?

笔者认为,一是文化考虑。民间有句俗语喊“华容弯到塔市驿”,塔市驿位于华容县城最“北极”的核心区域,与湖北监利隔江相望,早已开通监利——塔市驿——杨波坦往返客货航班船,不仅语言习惯大致相似,饮食方面更是受到了湖北沔阳(今仙桃市)蒸菜的影响,多种文化在此杂糅交汇。二是食材考虑。塔市驿位于华容“东乡”,与华容“西乡”的鲇鱼须镇、插旗镇等垸区不同,这里多山水湖田,四季更迭、物产丰富,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山上长的、田里种的,都能就地取材、自给自足,对于富余的农副产品,农户会想尽办法到塔市驿工贸市场临街摆摊售卖,折现以贴补家用。而这些土产品大多被饭店餐馆“包圆”,有了好食材,厨艺的好坏和调料的多少,也只是锦上添花了。三是地缘考虑。塔市驿昔日虽是建制镇,但为纯农业乡镇,周边的江洲墟场、洪山头、砖桥等地域,多棉农、瓜农、果农、菜农和渔民等,过去,老一辈的塔市驿人习惯在家里做饭,即早上吃饭,这是囊中羞涩的无奈之举,其实却为一天的辛劳打下了底子。四是环境考虑。塔市驿相较于华容县城来说,交通相对偏远、信息较闭塞、流动人口少、过路客少,喝早酒的多是退休的单位职工,集镇上的街坊邻居或来街上买菜卖菜的村民,基本上属“熟人社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早酒喝得舒不舒服,除了人要对路,酒也要对位,尤其是下酒菜要到位。而说起下酒菜,塔市驿的早餐店中多“土货子”,单凭这一点,岂是县城某些店里的冰冻货、预制菜和“海克斯科技”可以比的?

说白了,不管生活节奏怎么快,农村人也会要“穷讲究”。这种讲究,归集到喝早酒这件事身上,会反逼店家自觉地把口味做好,因为口味一旦好,就会一传一十传十,口味如果“卵弹琴”,搞得“马马虎虎”,告花子都不会来捧场。这也就印证了,人们希望花最少的钱,吃到最物美价廉食物的道理了。

如今,“喝早酒”对农村人来说,已然成为一种“懒人文化”和市井文化。而这种特殊的习惯,不仅是一种联络感情的纽带或方式,也是幸福生活的展现,更是交流感情、集散信息的需要。一般来说,下馆子请客,多则花费几百上千,而“过早”请客,不过是十多块或几十块罢了,况且谁也不好意思长期吃白食,今天你做东,明天我买单,理所当然成了一种风尚。

喝早酒,有多早,喝啥酒

喝早酒,其实是个倒装句,其大意应该是:(自己或亲戚朋友)清早上去喝酒。

早酒一词,应该是“一语双关”,既是说去喝酒的时候天麻麻亮,还很早;又是指,好吃的东西杂且多,想要夹几筷子称心如意的,要趁早赶早,不能因为别的事而耽搁哒。

喝早酒,到底要去多早才算合适?其实,凌晨四点不算早,日晒三竿不算晚,这点,也要根据每个人的职业行当或生活习惯来看,毕竟喝早酒是个浪漫的事儿。

比如,在华容县城某个犄角旮旯,一些夜宵摊主刚推车回家,不消个把小时,原本的夜市区摇身一变就成了早市区。凌晨四五点,灯火摇曳处,到菜市场送货和进货的各式贩子,从猪场刚丢下杀猪刀的屠夫,从近郊来城区卖菜的菜农户,早已快人一步点好早餐、倒好谷酒,撸起袖子就着卤菜喝上了。而到了早上六点多,早起的爹儿们,则提着茶壶慢悠悠地来早餐店指这点那,再要些散装白酒,边独酌边“摇铃子”:“老二,快起来哦,请你喝早酒哦,屋里的事管那么多做么子,先坐哒‘晕’二两再说!”

至于早上七点或夹几个澄浆团子上学的伢儿,以及穿得“人模狗样”的各类领子人物,都是上班途中顺便“过早”饱肚,少了酒的陪伴,那怎么能够叫做“喝早酒”呢?

农村人喝早酒,显得更为散漫而随性。而如果要说起塔市驿的早酒文化,本地人应当最有发言权。

“塔市驿早酒文化应该是起源于码头文化,塔市驿古代是驿站,近代大型运输以水运为主,长江航道尤为发达。塔市驿作为长江入湘第一港,华容县及周边县市的大型货物那时都从塔市驿码头出入。”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干部、华容县东山镇塔市驿人黎中华告诉笔者,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当时码头这段堤坝是一段打开的通道,码头停靠的码头直通后街。与此同时,平行于大堤连接前街和后街之处有一条青石板路,两边商铺林立,均为两层的木混结构,一层为门面,二层为住家。一层门面里五金、食品(分炒货、蛋糕、发饼、和饮食店、瓷器、百货、日杂、钟表维修、理发、铁匠铺、油坊、茶馆含说书等诸多业态。至于卖油条和卖包面的,一般是挑担不占门面的。塔市驿喝早酒,最开始就源于这条街,这条横街西至现在的深水码头叫上矶头,以东至豆精厂为下矶头。

值得一提的是,旧时,因大型货轮停靠塔市驿码头的时间都为傍晚至凌晨,当时喝早酒的主体为码头的搬运工、送接货运的老板及伙计,上下货完成后,忙了一个晚上拿到工钱的搬运工,上下货到了位的老板和伙计,干脆安下心来“歇歇脚”,临时补充点食品,喝点当地放的散装酒御寒。

塔市驿人喝早酒,主要是喝些什么类型的酒?笔者的二伯熊安国今年68岁,据他回忆,20世纪70年代时,塔市驿人喝的酒,售价为7角五分钱一斤,为华容国营酒厂旗下的门市部售卖的金刚兜酒(金刚兜为百合科菝葜属攀援灌木植物,有祛风除痹、利湿祛浊、解毒散瘀等功效,可治疗风湿痹痛、疔疮痈肿等症状)。“那时候谷酒、高粱酒还不普及,蛮稀罕。”熊安国说,他年幼时到塔市驿街上,看到喝早酒的人坐在布棚子或竹棚子下,菜不多,喝酒“按好多钱一盅算,自己带酒去不行,必须要喝店家灌好了的酒”。

据熊安国回忆,20世纪60年代时,家里姊妹多、经济条件差、没条件读书,父母只顾忙农活,基本冇得时间管屋里,当时还是个伢儿的他每天上山砍柴、捡柴,捆扎成齐整的两大捆后,早上四点多钟就起床,砍一根树枝做扁担,将提前准备好的柴火挑在肩上,从沉塌湖边的熊家门出发,走肖家桥抄近路到桂竹村附近,再插到塔市驿集镇上卖,要走足足两个多小时,一块五毛钱一担的柴火,上街就被人买走了。手里有了零花钱,看到摊担歇在屋檐底下做早餐,卖些包面(馄饨)、挂面等,闻起来“香通哒”,就咬起牙齿点一份五角钱一碗的面,码子呢,则是肉末和榨菜,“那时候普遍条件不好,肚子都搞不饱,喝早酒的人很少”。

生计都是问题,还哪有闲情喝早酒!难怪,华容县东山镇塔市驿人、湖南省纪委原常务副书记赵焱森,曾颇为遗憾地在《塔市驿的古今情愫》一文中写道:塔市驿的小吃也是有名的,我至今记忆犹新,例如:碗糕、状元糕、圆包子、尖角包子、金果、麻丸、糯米粽子、糖糍粑、油粒粑等等,尤其小麦粉做的大切糕,十分松软可口,我小时候多少次在店铺前徘徊,都因为价格高了买不起,只好悻悻而归。

喝早酒,谁来喝,吃点啥

华容县东山镇塔市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金登荣说,塔市驿人喝早酒的历史,或许最早可追溯到民国时期,喝早酒,其实既是一种市井文化,也是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一个历史传承和历史见证。“那时候喝酒冇得什么菜,喝的都是一点‘枯皮酒’!条件差一点的看人喝酒(喝光酒),稍微次之的搞几颗兰花豌豆喝酒,条件好点的喝一点豆腐酒(上素不上荤)。”金登荣回忆。

黎中华告诉笔者,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最简单的下酒菜就是兰花豌豆。赚了钱的富足点的,偶尔可上点卤菜(卤的猪肉皮和内脏)。饱肚子的则以碱面为主,其他还有包子、馍馍、豆巾、粘米团子、油条、包面、糍粑、糯米“欠子”,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喝的酒也以本地槽坊放的谷酒为主,比较好的酒是荞麦酒和从湖北打来的高粱酒。

而随着公路的发达,水运逐渐没落,昔日的旧码头早已没有大货轮停靠。塔市驿的热闹繁华,也转移到老电影院中心广场一带,且喝早酒的人主要以上街买卖柴火、把子、小菜、鸡子和瓜果的村民为主。喝早酒,也由以前的码头文化转为集市文化。酒呢,还是以本地自酿粮食酒为主,请客的主家也有上瓶装酒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下酒菜也逐渐丰富。请客讲客气的,主要讲究炉子多,干锅的鸡鱼鸭牛,时令的鳝鱼、泥鳅、龙虾。其次,吃席的蒸菜也上了,蒸鱼、肉、排骨和土鸡等,卤菜也从原来的猪肉卤增加到牛肉、鸡蛋、豆腐、海带、火腿肠、千张、牛骨头等素卤,讲究荤素搭配。最讲排面的主家请客时,一般不点小菜,如客人是从城里来的,特别想要吃小菜,最多上些时令的藕梢、鸡棱梗子、野菱角米和洋芋头等。

黎中华认为,塔市驿人喝早酒的特点:一是时间要早,头天约的,第二天六点就打电话来催了,想睡懒觉的搞不成器。二是要人齐,如果桌上的人喝早酒时,碰到了来往近的同学、战友、亲戚,要拉着他们上桌“搭伙”,还要向来人解释半天,生怕得罪人。三是菜要新奇特,锅里有一条野生鱼,或带一个土鸡子,就说明请客的人够客气。四是要酒好,带的酒好,说明东家客气,而应约去了的不喝酒或喝少了,他们喝白酒而你喝啤酒,这就是典型的看人不来。五是要氛围好,路边或桥头,几根竹篙子撑的油布下,几张旧桌子,几条小凳子,风儿一吹,感觉就来哒。尤值得一提的是,华容的男人爱吹牛逼,华容土话叫“洋五六”,把烟一叼起、二郎腿一翘起、槟榔一咬起、手机一玩起、段子一说起,几杯酒下肚,一桌人围得一起喉咙都喊嘶,喝多了“华容都是我的”,反正就是威武哒、不信邪。

笔者走访了解到,如今的塔市驿各条街上,喝早酒的馆子有10家,包子铺有2家,包面馆有1家。以喝早酒的店子为例,下酒菜拢共分为凉菜类(卤菜类)、炒菜类、蒸菜类、火锅类。凉菜,除开油炸花生米和兰花豌豆之外,其他就是卤制后的猪牛鸡鸭副改刀摆盘,上桌前淋一小勺剁辣椒或豌豆酱,再拌匀些生抽、麻油汁水之类。炒菜就可365天不重样,比如,春天的韭菜炒豌豆米、夏天的炸整辣椒、秋天的秋辣椒炒茄子、冬天的猪油炒菜蕻子,不需施太多“粉底”,味道也绝妙。蒸菜类,则是根据时节变化而调整,比如蒸豆腐丸子、烀鸡子、蒸鱼、洋芋蒸排骨、蒸莲藕、蒸菱角米、蒸豆角米、蒸蛋饺、剁椒蒸水芋头、蒸萝卜丝、蒸茼蒿、蒸菜蕻子;火锅类,则以鱼、肉为主食材,也有老人家喜欢吃的五花肉煮水豆腐,汤汁清澈,豆腐中有细孔,有奇鲜。主食或其它,则以米饭、油饼、油条、包子、馍馍、豆巾、发粑子、豆浆、饭米团子、面条、包面、蛋炒饭、蛋炒粉、汤圆等。酒呢,则有粮食酒、啤酒、红酒和各种瓶装酒,花样之多、品类之盛,真正似走进了“大观园”。但是话说回来,喝早酒时搞个高脚杯装洋酒,是不是有点太“土狗子做洋狗子叫了”?

华容县东山镇塔市驿人,湖南餐饮文化大师、湖南愚人智创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沙龙鸣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信达深有感触地说,塔市驿的早酒,一般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来喝的多是乡里乡亲、老街坊,大家坐在简陋的小桌旁,一边喝酒一边聊家常,热闹非凡。喝早酒不只是为了酒,更是一种社交和放松。有人来晚了,还得自觉“打酒罚自己三杯”,这是规矩,也是情谊的表达。

其次,塔市驿的早酒特点就在一个“讲究”,不仅讲究菜品的地道,还讲究人情味。你请我,我请你,今天谁家请客,就得早早打电话召集,喊一嗓子“起床喝早酒”,没人愿意掉队。这种独特的仪式感和社交氛围,是早酒文化的一大精髓。说到菜品,塔市驿“蒸豆腐丸子”是经典的早酒菜,做得好才能称得上“镇店之宝”。比如,豆腐和猪肉比例要得当,豆腐过多则松散,肉多则失去嫩滑的口感,加点泡米花等,即紧实又保持了滑嫩口感;蒸的时间必须掌握在七八分钟左右,时间过长丸子会失水变硬,时间太短则不够入味。塔市驿的早酒,喝的是情感,品的是心意。每一杯酒,每一道菜,都是对过往岁月和人情世故的细细咀嚼……

眼下,又有数月未归,不知塔市驿这条街上的小店子,是否又换了装潢?不知道得闲陪你我喝一杯的人儿,是否还各自安好?而我呢,只想坐拥华容人喝早酒的那份恬淡和浪漫,向往这一份洒脱与自在。心中有酒,眼中有爱,喝与不喝,又有何妨?

快,到塔市驿去!来不及了,快上车!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范焱

三审:丁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