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黎艺婕:行走·对话·感悟——观《衡山论道》旅游文化篇

  湖南文联   2024-09-24 09:17:57

编者按: 值此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在衡阳举办之际,湖南卫视和芒果TV联合推出了一档旨在助推文旅融合的文化行走漫谈纪实节目《衡山论道》。每期节目由青年探访人郑方一携手一位文化学者和旅行搭子,开启湘中行走,畅聊湖湘风流。节目组希望通过8场高质量的文化漫谈,将衡阳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推荐给全国观众,以此来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将三湘大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转化为文化旅游的恒久魅力。

图片

行走·对话·感悟——观《衡山论道》旅游文化篇

文|黎艺婕

崇祯十年,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中国初代“旅游博主”徐霞客由赣入湘,从湘东攸县进入衡阳地界,开启了近60天的“衡游”,写下了一万八千余字的日记,记载描绘了衡阳的山川形胜、人文风俗。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北大学子郑方一、中南大学教授杨雨、香港演员马德钟一同重走徐霞客之路,在旅途中进行着视角独特、多维碰撞的对话,探索着衡阳山水、历史与文化,链接当下与过去,给大众带来极大的触动和启发。

由湖南卫视龚丹霞团队制作的文化行走漫谈纪实节目《衡山论道》之“旅游文化篇”,以电影质感的画面记录了嘉宾“重走徐霞客之路”的过程。相比较快节奏、强冲突的“逗趣”类综艺节目,《衡山论道》“旅游文化”中融入深刻的、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舒缓的、治愈的情感元素,具有鲜明的节目风格与深厚的节目价值,非常值得一看。

图片

节目有“质”,借助徒步行走与轻松对谈的方式,寻找文化之根、感悟文化魅力,让人感觉内涵丰富、干货满满。 节目是有“质量”的,节目中杨雨等3位嘉宾循着徐霞客的足迹,登顶来雁塔,眺望三江合流,行走曾国藩古道,品尝衡阳素食,讲述衡阳民间故事,畅谈古今“旅行”议题。嘉宾们依靠观看、触摸、品尝这种相对“实”的方式体验衡阳的风景与美食,依靠谈论、理解、感受这种相对“虚”的方式体悟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用脚踏实地的“行走”代替单纯的“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化虚为实,虚实结合,让这一场“行走”有了与历史对话、寻文化之根的重要意义。嘉宾们在古塔、山河等开阔之景中畅谈古今,通过这种更有实感、更强的视觉冲击来展现了多维度多意义的历史文化信息,给予了观众理解湖湘历史文化更大的动力与能量,增强了观众对湖湘文化的深度体认和深度自信。节目是有“质感”的,当拍摄嘉宾爬衡山之时,利用自然的光线,切换近景、远景,运用俯拍、仰拍等多种拍摄方式,将衡山之蓝天、险峰、古道、树木、巨石等各类美景充分表现出来,让节目更具“美感”。当嘉宾行走在曾国藩古道时,他们谈到这是朱熹、张轼走过的路,是徐霞客走过的路,也是曾国藩和他的母亲走过的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走在古道上,仿佛穿越时空与不同时代的古人对话,分享着同一种对造物之崇敬心绪,给人以浓重的震撼和感慨,也为节目增添了一份“情感厚度”。

图片

节目有“趣”,立足多维圈层激发火花,打破文化类节目“叫好但不一定叫座”的尴尬,让人感觉新鲜新颖、诚意满满。 相较于更吸引年轻人、符合年轻人审美旨趣的短剧、短视频,很多文化类节目往往存在模式单一、无趣注水或强行说教等问题,导致关注度低、收视率低的发展瓶颈。但仅从《衡山论道》旅行文化这一期节目来看,主创团队精心选取不同领域、年龄段、经历的三位嘉宾,既有影视明星也有文化名人,既有70后,也有90后,不设剧本、视角平等、自由对话、走走停停,以个人化的视角分享游历衡阳来雁塔、会仙桥的感受,分享游玩玉龙雪山、阿尔卑斯山、秦岭古道的旅行经历,在“移步换景”和“侃侃而谈”中打破传统人文节目可能会有的单一、枯燥、乏味。不同年龄层、人生经历迥异的嘉宾搭配让谈话内容多样,既有“过来人”带来的见识与底蕴,也有“青年人”带来的朝气和活力,碰撞出了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增加了节目的丰富性和可看度。节目打破了观众认为人文节目“曲高和寡”的思维定式,明星、文化名人、餐馆老板以故事为引、以美食作比“接地气”地解读讲述“衡阳人的状元塔”“徐霞客的冷包饭”“怀让磨砖作镜”等典故,将衡阳“旅游文化”的内核以更加通俗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对节目、对湖湘文化、对衡阳文化的兴趣。

图片

节目有“味”,切中当下社会热点议题,为青年群体提供“情绪价值”,让人感觉回味无穷、心生波澜。 主创团队充分尊重嘉宾选取话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别是谈到了很多年轻人关注的话题,比如“裸辞旅行”“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借节目探讨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让观众了解“湘人”生活工作的松弛感和包容性,给脚步匆匆、疲于奔忙的现代都市人进行松绑减负,让观众在享受美景美食和思维碰撞中得到治愈,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情绪“马杀鸡”。嘉宾还借助游玩经历引申出了一些对人生的体悟,在对话中传递着人生智慧。如杨雨教授在游玩来雁塔时,谈到扫塔时只需专注自己脚下土地的干净即“当下净”,生活也只需专注当下,不必为过去遗憾和懊悔,也不必为未来忧虑和害怕。如谈到“人生是一棵树,要向不同方向汲取养分”,谈到“旅行中的风景和人塑造了自己”“旅行是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对话”,这些谈话内容都为观众更好地理解当下和奔向未来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指引。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