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

    2024-09-25 17:07:01

文|王运平

我在心中称之为先生的人寄来扬之水的《问学记》,嘱我写篇书评,这对我是一种鼓励。书读完,我深知,这更是一种指引。是扬之水和先生对我的读书生活的一次共同的指引。想来,所有愿意读书的人都将在《问学记》中获得这种获得感。

扬之水的《问学记》中那些文人文心文事,看似是简单的文字述说,读来确能使人心有所悟。“有事,弟子服其劳”,这句话无论何时读来都会让我的心为之一颤。扬之水是这句话之精神的践行者,她在与徐梵澄先生交往过程的日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不过,稿子需要一一抄定。我表示愿意承担。”简单的两句话,把扬之水甘之如饴的弟子之劳尽述。

扬之水《问学记》中的那些先生们,扬之水谓之为“蔼然长者”,扬之水通过《问学记》,让这些“蔼然长者”集中出场,以文人散淡轶事的方式给我们讲述着文心的构建和文人的自觉砥砺之路。以此,扬之水通过《问学记》将他们推为众人之先生。徐梵澄先生说:“我向不以灵感为然,学识方为第一,所谓厚积薄发是也。”以此,使读书人更知手不释卷乃拙之达途。说到谷林先生,扬之水有着这样的文字描述:“……的确心无点尘,渣滓日去,散散淡淡瘦出的一剪清癯。”这心无点尘、渣滓日去,非日日向学、日日自新自醒难以建功。面对金性尧先生的女公子,扬之水“不敢再问是否还能读书,而心里知道,不能读书,对先生来说,生之乐趣也就没有了”。把读书看做生之乐趣,是金性尧先生带给扬之水的一种先生印记,扬之水又把这种印记带给读者,我谓之为生之乐趣的一种可爱导向。说到“空如有”的金克木先生,扬之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装备这样的头脑,要读多少书,若要靠买书来读,该需要多大的书房呢。”“这样的头脑”,是怎样的头脑呢?扬之水以未明之言言明了一种读书人所能达到的化境,使人读来心为之往。说到辛丰年,扬之水说:“他唯一的天赋是善良。”在这里,我以为,扬之水拿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匠精神,把一句话往人的骨头里说,以此,善良将为我之日常所思所愿。

“卫星总设计师胡海鹰说:‘热爱是一时的,剩下的全是责任;喜悦是一刻的,剩下的全是投入。’”扬之水说:“我认同这里的后一句。其实所有的投入,都是心甘情愿。”《读书》十年,扬之水尽于编辑之责,问学一众“蔼然长者”,问学书海,问学于心,终得所愿,个中辛劳可见一斑。岂止《读书》十年,观之《问学记》的《代序》和《附录》可知扬之水实则是一生问学,在这一点上,可为读书人表率。扬之水说:“八十年代令人感念不置者,对我来说第一是对学历的宽容。”岂止八十年代,又岂止于学历这一个端口,肯于一生问学的扬之水获得的又岂止是宽容,她获得是一种生命的风云之气。

《问学记》的阅读,对我来说一开始并不是轻松的,是随着逐步的深入才渐次变得顺畅,其中的意趣和阅读的福祉也随之跃然纸上。我相信有这种感受的读者不止我一个,而问学之路从来不全是一帆风顺的,这世上没有一步白走的路,自然也没有一本白读的书。问学者,当读《问学记》。当下中国已进入全民阅读的时代,问学之路已是众生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扬之水的《问学记》已具备了普惠的推广意义。

愿《问学记》带给我的,也带给你。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