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员工签订对赌协议,莫让侵权披上合法“马甲”

王智芳   三湘都市报   2024-09-25 17:54:20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5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近日,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认定用人单位与员工签署的对赌协议中,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条款无效。

实践中,不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与员工签署对赌协议,以此作为激励措施。连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了解,多名受访劳动者表示曾与公司签订过对赌协议。这种对赌协议是否合法有效?有没有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9月25日,相关律师进行了分析与提醒。

不少企业与员工签署对赌协议

“我在公司干了6年,现在不得不接受自动离职的现实。”9月23日,长沙市民林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都源于一个多月前与单位签订的一份对赌协议。”

“协议上明确了时间、目标任务,以及完成后的奖励和未完成的后果。”林先生告诉记者,当时自己也犹豫过,“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话将面临自动离职,如果完成,将获得薪酬以外2万元的奖金,超额完成奖金还能翻倍。”林先生认为自己能超额完成任务,认为对赌协议也是对自己的激励,于是签字并摁了手印。遗憾的是,他未能顺利完成约定目标。

没能完成KPI,林先生收到了公司“通知”。“单位让我在月底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相关手续,否则视同为我自动离职。”林先生说,虽有不甘但仍打算遵守约定办理离职手续,“单位解约时支付了我7个月工资,没啥好说的,成年人为自己决定买单。”

在长沙某网络传播公司工作的陈小姐也和单位签署过对赌协议,“当时每个部门都领取了对应的‘任务’,完成目标奖励5000元现金和3天带薪休假,不能完成则请全公司人喝下午茶。”林小姐告诉记者,她最终因为差了一点点系数,没能完成对赌协议目标,按约定请大家喝下午茶,“花了近2000元,大家开心,就当团建了,希望下次请大家喝下午茶是因为拿到奖金”。

就职于长沙市开福区某外贸公司的陈可心幸运很多,“我在试用期与单位签署的‘对赌协议’,约定2个月内完成订单任务提前转正并获得1000元奖金,完成不了则自愿离职。”陈可心说,通过努力,她比约定日期提前半个月完成任务,“单位兑现承诺,提前给我办理了正式入职手续,当着部门同事的面给我颁发了1000元奖金”。

对赌协议涉及自动离职属违法

企业与员工签署带有奖励和惩戒的“对赌协议”是否合法?劳动者又该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南越一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晓辉。

“在劳动关系中,员工提供劳动,公司对员工进行管理并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二者在经济上、人身上、组织上具有从属性,并非通常意义下‘对赌协议’中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的双方。”刘晓辉认为,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对赌协议是否合法有效,需要根据具体的协议内容来判断。

“当企业将其应用于员工管理中时,可能会引发法律效力的争议。”刘晓辉表示,如果对赌协议的内容导致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这样的条款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例如,协议中规定员工未完成业绩目标就要自行承担公司运营费用,或者业绩未达标就自动离职,这类条款可能会被认为转嫁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给员工,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刘晓辉提醒,企业在制定对赌协议时,应确保不违反相关法律的规定,不能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也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提醒:莫让侵权披上合法“马甲”

相较于其他激励方式,对赌协议具有周期性特点,能够深层次地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绑定,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归属感。怎么做能让其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而不损害员工合法权益呢?刘晓辉给出了以下建议。

签订对赌协议时,企业和劳动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协议内容必须合法、公平、合理,不能违反劳动法的强制性规定;协议中的奖惩机制应当是合理的,不能显失公平;保证员工每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能将解雇作为员工绩效不达标的惩罚条件;协议应当双方自愿签订,且奖惩金额应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如果员工已经达成协议中约定的目标,公司应当依照协议支付奖励,不能以协议无效为由拒绝支付 。

刘晓辉提醒用人单位,对赌协议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适用性可能受到限制,企业应谨慎考虑是否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员工激励,并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理,避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责编:王智芳

一审:王智芳

二审:黄娟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