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爱国 新湘评论 2024-09-27 17:01:59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要站在国家战略全局高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深度融合、一体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更具创造性的作用和价值。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顺应革新趋势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高校的内涵建设不断丰富。 当前,党中央提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新征程迈进的重大决策,这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重大命题。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则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和战略导向。高校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方位和职责使命,明确建设目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层次结构,强化学科特色,推动高等教育向“量质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型,把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
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高校的育人质效持续提升。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将“切合急需”放在新增建设学科认定要求的首位,政策的转变反映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近年来,高校增设或调整专业时,逐步从供给的角度考虑学科水平和优势,转为需求的角度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四个面向”,有的放矢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科教融合到科教融汇,高校的创新机能加速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教融汇”,是对“科教融合”的递进式发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更丰富多元,交叉融合更加深入紧密。高校作为科教融汇的重要力量,必须明确好角色定位、发展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难题,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共同推动开展成果研发,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用高水平科研来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进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把握战略要求
坚持系统观念,承担起统筹推动一体化改革的历史重担。 面向新的战略需求,高校要站在全局高度,运用系统思维,推进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战略一体谋划,政策一体部署,工作一体布局,管理一体协同,资源一体配置,打通影响教育、科技、人才系统发展的难点堵点,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坚持协同观念,凝聚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应在加速人才、技术、政策、资金等要素集聚和互融互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对内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凝聚共识,统筹兼顾,主动打破学科之间、平台之间、学院之间、部门之间的空间阻隔与组织壁垒;对外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和科研经费投入,引导政府、社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深入交流、密切合作,形成内核强劲、合力强大的协同发展体系。
坚持开放观念,构建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 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在“引进来”方面,高校要吸收世界先进办学理念、优秀教育资源和科研创新要素。在“走出去”方面,要不断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教育发展。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明确应答路径
以“固本培元方”,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主动领题”。 “本”和“元”都是指根本、基础。“固本培元”,在中医里是用调补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脾的药物来巩固恢复元气的方法;在高校,是落实好“高质量是新时代发展的硬道理”这一具体要求的方法。培思想之“元”,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固质量之“本”,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以“强筋壮骨方”,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精准破题”。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气虚血瘀会引起骨折、脱臼、伤筋。对应到高校,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服务体系不畅的问题,也是高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问题。要畅通科研体制机制“强筋”。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加快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坚持有组织的科研和订单式的攻关,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的科研服务体系。要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壮骨”。强化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集聚科研资源推进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产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强化问题导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以“安神定志方”,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科学解题”。 《大医精诚》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安神定志、无后顾之忧。强化服务保障以“安神”。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保障,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激发活力动力以“定志”。坚持走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为主的道路,在人才管理上做“减法”,在激励服务上做“加法”,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使高校成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创新高地。
以“化瘀行血方”,在深化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实干答题”。 血瘀即血液运行瘀滞不畅,对应到高校,就是科技成果转化“血瘀”现象普遍、科技平台“造血”功能不强,成果躺在实验室里,无法实现产业化。要打通发展堵点“化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配套条件建设,建立“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创新的科研管理模式,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激励机制,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深化互联互通“行血”,聚焦国家所需、区域所能、行业所向、高校所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健全科教企协同、产教研融合机制,把高等教育与国家、与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强链接、真融入、真推动。(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