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2024-09-29 10:14:21
历史总会以惊人相似的面目阔别重逢。回顾汽车市场发展,每一次减速换挡,伴随而来的总少不了这样一幕:水深火热的汽车经销商奋力发出似曾相识的呼救声。
去年至今,尽管价格战饱受非议,但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汽车经销商捱过了“战火纷飞”的二季度,到了三季度普遍面临弹尽粮绝的险境,一边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行业亏损面在扩大,另一边是流动资金维持时间已被压缩至极限,资金链断裂一触即发,进一步加剧了汽车流通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当经销商的大声疾呼再次响起,对于汽车经销体系如何破旧立新、流通体系如何高质量发展以匹配产业转型的诘问,同样响彻行业。
行业痼疾间歇性发作
近日,宝马资深经销商G.A.集团因经营不善被取消授权,与“宝马下调2024财年盈利预期”、“宝马重返价格战”等消息,将宝马送上风口浪尖。而宝马上一次遭遇“多事之秋”还是十年前。
2014年,我国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步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正是在这一年,不堪经营压力的宝马经销商“抱团”向厂家请愿,痛陈其销售目标脱离实际,致使经销商库存高企、资金链命悬一线等做法,并提出五项诉求,包括索要51亿元补贴、下调2015年销售目标及调整商务政策等。
随即宝马经销商的这一做法,被同样深陷利润困境的其他品牌经销商竞相效仿,并沿用至今。与此同时,我国汽车经销商不依赖卖车、修车,而要靠厂家补贴生存乃至盈利的怪现状也由此司空见惯。
无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宝马及其经销商遭遇的困境都是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缩影,几乎所有品牌都难以独善其身,归根结底是困扰汽车流通行业多年却不愿直面的授权经销体系痼疾间歇性发作的结果。2017年发布实施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曾被寄予破除行业乱象的厚望,但是其更多是在打破品牌授权单一体制、推动汽车经销模式创新与多元发展方面发挥了应有之义,却未能扭转厂家和经销商失衡的商业地位,根除价格倒挂、模糊返利等不平等商务政策下的产物。
不同于2014年,当前汽车市场面临的不仅仅是换挡减速的问题,还叠加了产业转型、技术革新、消费升级乃至竞争走偏等更深层次的复杂因素,使得一度被车市增长所掩盖的行业痼疾在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之下极具放大,担负厂家风险屏障和“蓄水池”功能的经销商接连“爆雷”,敲响了行业警钟。
厂商同舟共济渡难关
“汽车流通行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关键时期,亟需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行业现存问题,并且期待多部门合力出台针对汽车经销企业的纾解和帮扶政策。”近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以下简称“全联车商”)秘书长邢海峰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汽车经销商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而且98%以上为民营企业,在行业普遍面临亏损加剧和资金困境的背景下,不乏金融机构对经销商抽贷、断贷,融资难、融资贵正在成为压垮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悉,9月18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汽车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政企面对面”座谈会,邀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相关负责人参会,听取全联车商和25家会员企业汇报行业现状及意见建议。
会上,全联车商会长,湖南申湘集团董事、执行总裁刘英姿指出,当前汽车经销商主要面临经营压力增大,盈利能力降低;商务政策不公平不合理;价格倒挂严重,返利滞后;豪车税征收及核查问题;保险公司配件及工时费打折;经销商融资难和融资贵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导致汽车消费乏力,产能过剩、过度竞争导致市场失序,现有的制度法规没有起到调整改善汽车经销商与厂家不平等市场地位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全联车商向国家主管部门提出了6个方面建议:一是高度重视汽车流通行业存在的矛盾问题;二是纠治汽车流通行业存在的“内卷式”恶意竞争行为;三是通过政策引导,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四是参照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5家品牌汽车供应商垄断风险进行提醒敦促”的做法,纠治针对汽车流通行业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做法,改善汽车经销商弱势市场地位;五是研究豪华车消费税征收和过往核查问题;六是金融机构应为汽车经销行业生存和发展给予更多支持。
“除了严峻的资金问题,导致经销商经营持续恶化的根源之一便是价格倒挂。根据全联车商调研,今年一季度部分品牌价格倒挂高达26%左右,GP1(进销差毛利率)达到-17%左右。”邢海涛呼吁,“厂家不要一味向经销商转移风险,要形成同舟共济的机制,比如放松捆绑返利、及时发放返利,减少压库对经销商资金的占用等。这次座谈会向行业释放出积极信号,相关部委负责人对经销商面临的困境高度重视,期待后续会有政策落地。”
流通行业呼唤治本之策
对于汽车流通行业而言,比起救经销商于眼下水火,更迫切的是探求破解良方、走出供需恶性循环的治本之策。随着近年来汽车流通行业矛盾的日益尖锐,相关政府部门对市场公平秩序缺失等一系列行业乱象已有根治之心。
9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4年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依法对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奥迪(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存在的垄断风险进行提醒敦促。
据了解,2022年以来,多家经销商向市场监管总局反映,受新能源市场冲击、购置税调整、汽车价格战等因素影响,燃油车品牌厂家及经销商经营压力上升,多个品牌厂家对下游经销商实施不合理限制,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经核查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以单一品牌授权为主的汽车销售模式,经销商对品牌厂家高度依赖。品牌厂家为维持产量及利润,将经营压力转嫁至下游经销商并传导到消费者端,引发市场垄断风险。
今年1月18日,为推动解决品牌汽车供应商对下游经销商实施不合理限制等竞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办公室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建立反垄断“三书一函”制度的通知》,向上述5家品牌汽车供应商当面送达《提醒敦促函》,指出其经营行为存在的垄断风险,要求强化合规管理,认真开展自查整改。
邢海涛指出,市场监管总局向厂家发出的提醒敦促,对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释放了积极信号。从长远看,除了加强行业监管外,汽车流通行业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也应提上日程。比如,根据当前行业形势着手修订《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完善品牌经销商合理有序的退出机制,从而更好兼顾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三方利益等。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