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融合中释放持久魅力——湘西州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探索

肖燕婷 谢静   新湘评论   2024-10-01 10:43:44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湘西州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中,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文旅产业赋能乡村发展的特色之路。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湘西州牢记嘱托,狠抓落实,坚持以深度融合促转型升级,推动文旅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聚“链”生金: 文旅产业链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湘西州按照“处处有旅游”的理念,推动文化旅游和农业、非遗、体育等多个领域相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文旅产业链,擦亮了“金字招牌”。

“黄金村因茶而得名,是保靖黄金茶的发源地。”伴着吕洞山镇黄金村党总支副书记石金贵的介绍,只见一位甜美的苗家妹手起水落,翠绿的茶叶在杯中舒展,幽香的茶气瞬间四溢开来。这位90后,正是黄金古茶制作县级传承人龙二红,也是抖音粉丝上万的“黄金茶推荐官”,直播带货卖出茶叶8000余斤。

村里还住着一棵418岁的“茶树王”,每年4月,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全村800多户2000多人,一年产值3个亿,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村民更是“十万不算富,百万才起步,千万好几户”。

在金河服装公司厂房,记者见到土家族服饰县级传承人王金平忙碌的身影,她身着一套米白色绣着黑边的土家族服饰,飘逸而素雅。王金平的业务五花八门:为本地校服融入土家服饰元素、帮外地游客准备打卡服装、赶制湖北贵州发来的订单、筹备各地非遗参展的代表作品……公司30余名员工虽然都是家庭妇女,却创造了近400万元的年销售额。王金平带领着这群自信的“阿哒嘛”(漂亮姐姐)不仅组建了民族服饰“走秀”队伍,更是将土家族服饰课程开到了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道路上,延续着民族文化的生命。

今年2月荣获保靖“村厨”大赛金牌厨队的仙泉生态农庄,还有一项“湖南老字号”非遗秘籍——保靖酱油制造。建在山泉滋养断龙山腰的保靖酱油生产性保护基地,晾晒着2800余口酱油发酵缸。基地还拓展了保靖酱油非遗参观研学,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真正尝试一回“打酱油”。为了带动乡亲们致富,每年制作酱油所需的30余万斤黄豆,都就近从周边7个乡镇采购,有力激活了保靖酱油制造全产业链。

湘西州不断拓展消费市场、丰富消费业态,深化土家族舍巴节、苗族赶秋等传统节庆品牌活动,打造《花开芙蓉》《凤凰样子》等旅游演艺节目,发展凤凰古城夜经济艺术灯光秀等“夜间经济”,推动湘西苗绣、银饰等非遗项目从展品变产品,提升了湘西乃至湖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统计,湘西州拥有文旅产业链规上企业127家,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70%,全州50多万人吃上“旅游饭”,过上新生活。


聚“星”成火: 文旅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湘西州坚持“一盘棋”发展思路,强化景区辐射带动、景村联动,依托凤凰古城、老司城·芙蓉镇·河西、里耶·八面山·惹巴拉、矮寨·十八洞·德夯等四大景区,带动周边113个村落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业态丰富、生态优势突出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集聚区,真正让湘西旅游全面“火”起来。今年上半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67.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7.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1%、8.35%。

龙山县八面山景区是云贵高原深处、湘渝鄂边地的一处高山台地,被誉为“中国南方草场的一颗明珠”。曾经的八面山,基础设施落后、业态匮乏,养在深闺人未识。2020年,景区围绕草场、日出、绝壁等大自然的馈赠,积极完善民宿改造、环崖公路、悬崖酒店等基础设施,举办登山赛、自行车赛、帐篷音乐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使“亚洲第一桌山”逐渐蝶变成为集旖旎风光、红色文化、土家民俗于一体的综合观光度假胜地,成为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景区与当地7个村集体建立了“文旅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固定给各村集体固定分红40万元。

里耶古城位于八面山脚,是酉水河上边陲重镇,2002年里耶战国秦汉古城遗址出土3.7万余枚秦简,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龙山县文化旅游广电局负责人介绍,“里耶·八面山·惹巴拉是湘西州经典热门的旅游线路,带火了原本冷清的里耶秦简博物馆。今年,里耶秦简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龙山县捞车河岸,古木参天、依山傍水,“惹巴拉”掩映在一片葱茏翠色之中。这里有着明代建筑15栋、清代建筑158栋、民国建筑134栋,是土家族民居保存最完好的特色古村寨。游客可以在这里沉浸式体验土家“摆手舞”“咚咚喹”“打溜子”等精彩非遗。当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完美融合,“世外桃源”清晰可见,恰如“惹巴拉”一词的本义“美丽美好的地方”,不由得“惹”人心往神驰。


聚“势”向新: 全域旅游文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着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湘西州坚持规划引领、精准引领、科学布局,推进形成文化、旅游融汇互动、一体发展的全域旅游文化新格局。

老司城焕发新光彩。“灵溪玉带环绕,周边山色掩映,坐落着归隐千年原始淳朴的土家村落;天边霞光万道,万马奔腾归朝,诉说着土司王朝八百余年的兴衰存亡。”年过六旬的非遗传承人向世芹用土家山歌诗意地介绍起老司城,引来游客掌声不绝于耳。

来自上海的周女士表示,“游览完老司城,内心很震撼。这里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司遗址,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这里的历史、艺术、建筑价值得到了世界关注和肯定,这里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独特的见证,对我们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文化、谱写现代文明更有新的启迪。”

湘西州制定出台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政策文件,有效保护以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为代表的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苗族赶秋,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8个中国传统村落,4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资源成为湘西吸引游客的最核心资源。

红色文化新“出圈”。湘西州依托革命时期红色资源,打造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用活十八洞村、矮寨大桥等红色资源,建设了国际减贫基地、全国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从红色精神传播中汲取乡村全面振兴的“硬核力量”。

革命歌曲《门口挂盏灯》道不尽军民鱼水情,在永顺县塔卧镇,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后单日游客承载量将增加至1万人次,“红色塔卧”也将成为湘西州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地标。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