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湘潭⑨丨在东山学校追寻伟人立志成长之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03 10:08:5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颜石敦 通讯员 李方遒 邹琼孜 赵颖珊

坐落于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湘军策源地湘乡市的东山学校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少年求学的地方。在这里,少年毛泽东受到新式教育,接受进步思想,产生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他写下《七绝咏蛙》直抒心中之志,在力学笃行中探寻救国救民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山学校,感受湖湘文化“实事求是”精神,追寻少年毛泽东立志成长之路。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0年秋,年仅16岁的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来到东山学校求学,在这里他不仅接受新式教育,也在认知中国与世界的过程中开始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他博览群书接受进步思想,心系天下谈国家大事,在不断学习成长中坚定求学救国的志向。其在东山学校所作的《七绝咏蛙》就深刻地表现了他当时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

东山学校初名为东山精舍,后易名为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和东山学校,由湘乡士绅许时遂等人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发起筹建,得到湘乡县衙大力支持。时任新疆巡抚的湘乡人刘锦棠更是带头捐银两千两,并亲自勘定书院地址,全县士绅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最终在1900年学校才落成。学校创立之初就提出“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书院科举仕进的初衷,转向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开了湖南现代新式教育之先河。东山学校因此名声大噪,吸引远近众多学子慕名前来,韶山冲里的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

东山学校讲解员彭依介绍,1910年秋,少年毛泽东挑着行李步行五十多里来此求学时,因为少年毛泽东错过入学考试的时间,所以守门人不由分说就把他拦了下来。但少年毛泽东没有就此放弃,他挑起行李径直往里闯。堂长李元甫先生正好从此经过,他对少年毛泽东说,如果你有真才实学就可以考虑录取你。李堂长给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叫《言志》。守门人拿来文房四宝后,少年毛泽东立刻奋笔挥毫,直抒胸臆,一篇千多字的文章一气呵成。李堂长看完文章后,被其中那饱含着救国救民的热情和志气所感染,在李堂长的极力争取下,少年毛泽东终于被破格录取了。

在东山学校求学期间,毛泽东接受全新教育,对宣传进步思想的书刊有浓厚兴趣,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产生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给自己取笔名为“子任”,意即以天下为己任。

东山学校讲解员彭依说,这里就是少年毛泽东上课的教室,他当时就坐在这个位置。在这里教书的先生有3位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是湖南名副其实的“洋学堂”。少年毛泽东在这里第一次看到大清国的地图和世界地图,也是在这间教室第一次接触到格致,也就今天的物理化学,第一次听到俄、美、日这些国家的名字……东山学堂为他打开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是他开眼看世界的第一站。

在东山学校一侧墙面上,雕刻着曾两度担任湘乡知县的陈吴萃所撰写的《东山书院记》,其作为校本教材是每位同学必读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东山学校不仅为少年毛泽东打开一扇认知中国与世界的全新窗口,其经世致用的办学思想总结出的“实事求是”四字精髓更是对他今后的道路产生深远影响。

“东山涟水古井石桥钟灵毓秀英才辈出,领袖将军诗人学者激浊扬清浩气长存。”东山学校讲解员彭依说,这副楹联是该校范家骏老师所写,上联是很好概括了学校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该校不仅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还培养了共和国大将陈赓、谭政,国际 著名诗人萧三,著名学者萧子升、黄国璋、汤璪真,社会活动家易礼容,革命烈士毛泽覃、杨幼麟等英才俊杰。

昔日毛泽东咏蛙立志,今日东山学子笃学报国。在东山学校不远处,一栋以毛泽东求学时所取笔名命名的“子任学苑”拔地而起,它不仅是对毛主席的深刻缅怀,也是为时刻激励后学,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将来肩负起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百多年弦歌不辍,东山学校不仅体现了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引领世人去探寻湖湘文化与湘乡的历史渊源,更展现一种历史的传承与时代的担当,见证并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新使命。

责编:颜石敦

一审:蒋睿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