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03 17:49:37
谢琼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新时代音乐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上好思政课,就要注重将音乐文化融入思政课,努力用思想的力量凝聚人心,用艺术的力量启迪智慧,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温润青年学生,激扬青春力量。
向内容挖掘要深度。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在湖南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音乐是情感的寄托,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动人音符。要深入挖掘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革命音乐作品,比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东方红》等,通过欣赏其激昂、深情的旋律,讲解其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及音乐特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要依托文化大省的优势,注重选取具有湘音元素的作品,比如具有地域特色的《浏阳河》《洞庭鱼米香》等,比如李谷一的《乡恋》、雷佳的《放风筝》等,诠释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湖南音乐的创新与活力,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要结合湖南是多民族聚居区的实际,通过学习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比如《马桑树儿搭灯台》《苗岭飞歌》《溜溜歌》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向课堂教学要厚度。音乐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现音乐和思政课的“双向奔赴”,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音乐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持续优化课程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语言,强化音乐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行动自觉。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当主角,充分发挥音乐“润物无声”和思政课“启智润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提高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矢志立报国强国大志向。要适应时代发展新趋势,聚焦学生思想共鸣点、情感触发点,发挥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作用,构建数字化、可视化、交互性的创新教育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着力解决“前排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的问题。
向实践拓展要广度。思政课不是灌输和说教,也不是闭门造车,是实践的艺术。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在开展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拓宽“第二课堂”的载体渠道。要组织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实践活动,深入学习了解汉剧高腔、常德丝弦、澧水号子等多姿多彩的湖湘音乐文化元素,进一步激发文艺能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努力践行新的文化使命。要充分利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基地,组织实地教学、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引导学生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为音乐创作注入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要依托校内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音乐文化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经典音乐赏析,把对家国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个人的爱熔铸于音乐中,用一个个音符演奏成“大合唱”。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湘中农俗礼仪音乐文化研究”(20YBA147)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