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06 07:12:15
文|马珂
我与电视结缘,是在1984年的国庆节。
搭帮国家改革开放时期实施的平反冤假错案政策,蒙冤下放农村十八年的父亲得以平反,离开山村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当年我随爷爷在沅陵一处山村生活,国庆节那天,爸爸接我们到了他所在的单位过节。晚饭时,爸爸说今天是国庆节,单位礼堂会放电视。
我早就对电视产生兴趣。当年就读的学校附近有家军工厂,常在周末放电影。某次在灯光球场前的一处玻璃宣传栏中,我看到一篇用毛笔写在大白纸上的文章:《我们什么时候能看上电视》,并配了张电视机的插图。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的我,对山外的世界一无所知。“电视”这个新生事物从此便深深留存在了我的脑海中。
到了礼堂,里面围满大人小孩。不一会儿就有人打开角落里一个上锁的立柜,小心翼翼地从中搬出一台沉重的银灰色电视机,放在礼堂正前方的一张大方桌上,然后启动电源开关。那年正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电视里播放着国庆文艺晚会。尽管图像是黑白的,荧屏上时不时还出现雪花点和画面扭曲等状况,但第一次看电视的我,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屏,深深被晚会中的相声、小品和歌舞吸引。
国庆节与电视的不期而遇,我心底开始掀起微微波澜:渴盼以后能进电视台工作。后来我报考了新闻专业,毕业后南下海口。先是去电视台求职,因没有从业经验而被拒之门外。我转而把目光投向纸媒,成了一名报社记者。
采访中,我结识了几位在海南电视台工作的朋友。业余常在一起聚会和交流。1999年是国庆50周年,电视台要做主题策划,邀我参与,我爽快应承。
我们策划的系列节目在国庆期间播出后,受到观众和领导的欢迎与好评。
2003年,回长沙休假的我在二弟马晶的引荐下,进入湖南省委党史办和湖南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雷锋》摄制组,担任执行编导。大半年辛勤奔波,终于获得应有的回报,纪录片在受到相关领导高度评价的同时,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播出。随后,我又应邀投入到四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王首道》的拍摄当中。多次南下北上的采访拍摄,该片于2004年在湖南电视台和王首道故乡浏阳电视台等多地播出。当年国庆前夕,担任两部纪录片执行编导的我,有幸作为人才被引进,加盟了湖南电视台,成为节目策划。实现了当年“进电视台工作”的愿望。
在湖南台工作的二十年间,我从策划、制片人、编审一路走来,留下了许多与国庆相关的记忆。其中较为深刻的是2006年“公共大戏台”国庆直播。当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湖南电视台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策划并举行了一场“大众参与,还戏于民”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内容有湖南省地方戏曲电视讲座、超级戏乐汇、全省青年演员戏曲大赛等。其中最受大众喜爱的“公共大戏台”,被定为国庆特别节目。
在一遍遍讨论、修改和严格的审核后,“公共大戏台”于10月1日至7日在湖南烈士公园潇湘阁隆重开唱。电视台一天两场的直播活动,在荧屏上掀起了一场梨园风暴。
国庆节当天,全国各地的戏迷朋友一大早就来到活动现场。戏曲爱好者们在现场导演安排下一个个登台表演,掌声和笑声不断从人山人海的观众席爆发出来。一连七天,“公共大戏台”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湖南省委宣传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责编:颜青
一审:曾衡林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