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开谈地名㉑|湘潭地名由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09 07:38:59

  【编者按

  中国地名,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集聚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一种用于识别、命名和交往的独特文化。

  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的彭雪开教授,有“当代徐霞客”之誉,现任中国地名学会常务理事,是原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联合湖南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开设“彭雪开谈地名”专栏,畅谈“中国政区地名由来”系列话题,敬请关注。


  湘潭县境,共和国《湘潭县志》载:距今5000年左右,境内发现大溪文化遗址,先民由狩猎、采集活动,进入畜牧稻作,形成定居。上古属三苗国地。商周之交,属扬越人方国之地。其时,名义上属周朝“荆州”之域,但扬越人仍占主导地位。战国中晚期,今湘潭县地,首属楚洞庭郡,后属楚黔中郡。秦首属洞庭郡,后属黔中郡;再属长沙郡,置附廓长沙县(亦云湘县);又置湘南县。

  《汉书•地理志第八下》载:汉初改长沙县为临湘县,又分临湘县南境置湘南县。明崇祯《长沙府志》《大清一统志》均载:湘南县,秦置,属长沙郡。清光绪《湘潭县志》谓:以地临湘县之南而得名,县治湘南县古城乡古城村(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有古城遗址可考),属长沙国。西汉时期,亦传湘南县治在今湘潭县花石镇汉城桥,但未发现古城遗址。东汉县治仍驻今湘潭县石潭镇石潭村。《湖南古今地名辞典·湘潭县》载: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省湘南县入湘西县。 今湘潭地域分属湘西、湘乡、新康等县。今湘潭县域湘河口(原涟口)以南原属湘南县、以北属临湘县。由此,秦汉置湘南县,南齐废;亦可视为今湘潭市主域政区之前置,但与梁置湘潭县无涉。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湘南县治仍驻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为衡阳郡治,并从湘南县析置湘西、建宁、衡阳(非今衡阳,故域及县治在今衡山县)县。《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载有湘西县,县治今长沙市岳麓区岳麓街道办事处黄鹤村,后迁至今株洲市渌口区龙船镇土城村,今有土城遗址可考。

  梁天监(502年—519年)中,分阴山县地之北境域,置湘潭县,辖今衡东县及攸县西乡地,治今衡东县石湾附近,属衡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茶陵、攸水、阴山、建宁县,并入湘潭县。其时,湘潭县域大扩;衡山县因有湘西、湘乡县并入,县域亦扩大。今湘潭县治,仍在今衡东县石湾附近,属衡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从湘潭县域复置茶陵、阴山、攸水、建宁县。唐天宝八年(749年),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又从衡山县北部及攸县西部小部分地域,划属湘潭县,县治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城塘)属潭州总管府。其时湘潭县域,已今非昔比。

  湘潭,何以为名?

  湘,字出鄂君舟节,会意字,当与湘水及越、楚、罗人有渊源关系。湘,在殷商时代是扬越人视为祭祀河神、捕捞取食的河流;作为河流专称,实为楚、罗人所取名。我在《湘江地名源流考》有详考,今不赘言。今湖南地名中凡“湘”之地名,皆与湘水(湘江)相关。今湘阴县之“湘”,即为春秋楚附庸罗子国命名的一条河流。

  不过,有学者称“湘”源于“相”。周时战乱,相人一部分南迁今河南、湖南等地,故在今河南上蔡、湖南都出现了湘水。《后汉书•南蛮传》载:廩君蛮五姓中有相姓氏。有学者认为,湘水与相氏南迁有关。这可能是楚人在今河南、湖南书写成“湘”的原因。然而,今湖南之“湘”,当是楚人与罗人借《诗经》之“湘”命名的河流。因罗子国依附楚国,为楚人入湘之先遣,势力强大。湘水被越人、楚人、罗人视为养育他们的母亲河,南迁的相人难以命名。

  潭,古文中有几种释义,其本义指深渊。今多释为深水池或深水坑。《楚辞•九章•抽思》《论衡•率性》郭璞《江赋》中皆释为此义。古文中潭通覃。覃,有深广之意。湘潭,意为湘水中深渊。

  湘潭得名历有三说。一说“以潭命名”;二说“非以潭命名”;三说以“昭潭”得名。

  我们认为,以上第一种说法颇有说服力。清光绪《湘潭县志校勘》:“凡湘域有潭之处皆可以命名……梁时湘潭地域,洣水经其腹,阴山江纬其北,永乐江纬其南,洣水亦有所谓白牛潭、洋潭,永乐江亦有所谓青石潭、潭湖港。今湘潭地域,潭之名尤著,昭潭、石潭、龙潭均已名地,安见其不受潭名也。”因南梁时分阴山县西北部置湘潭县,县治石湾,临靠湘江,县域大部分被湘江、洣水、永乐江环绕,这是湘潭为“湘”的地名实体依据;又因县域内诸水域多潭,这是湘潭为“潭”地名实体依源。完全是依县域内水系状貌之特征,而得名“湘潭”。

  第二种说法“非以潭命名”,是一种误释。清光绪《湘潭县志》:“时更阴山县西立县,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渊名潭也。”在这里作者把“潭”义,释为地域深广之意。这是因袭《集韵•覃韵》之说。尹知章注《管子•侈靡》亦有此意。《汉书•杨雄传下》:“而大潭思浑天,参摹而四分之,极于八十一。”师古曰:“潭,深也。”作者引“覃”为深,其实也是指河流深广之意,而非地域深广之意。故湘潭“非以潭命名”,是缺乏实证依据的附会之说。

  第三种说法“以“昭潭”得名”。明嘉靖《湘潭县志》载:“地濒湘水,境内有昭潭……唐改为湘潭,因以潭名也。”实属无凭之据。因为南梁天监二年(503年),置湘潭县,县域大致包括今衡东县域全境,攸县以洣水流域以北、浊江流域以西,北至今湘潭县茶恩寺、株洲市渌口区淦田,南达今安仁县北部等广大地域。其时,今昭潭(今湘潭县昭山下湘江有潭,故名),并不在其时湘潭县域之内。再说,其时湘潭县治在今衡东县石湾,与今湘潭县治不能同语。何以“昭潭”得名“湘潭”?

  唐天宝八年(749年),湘潭县治从石湾迁驻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城塘镇),其时湘潭县域,约为东汉时湘南县地。这时“昭潭”地名,才属湘潭县。但与原湘潭县得名无缘。南宋(1127年—1279年)年间,湘潭县治从洛口迁驻宋家桥西(今湘潭市观湘门直街)。由此得之,今湘潭县名,当为南梁时县名之延续,但地域大异,不能一概而论。

  湘潭县作为政区两次更立,皆与时局相关。

  梁置湘潭县,当与梁武帝治政密切相关。《梁书•本纪第二•武帝中》载:梁武帝萧衍(464—549),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起兵夺取帝位后,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残酷剥削农民,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大建寺院,利用佛教统治人们,并三次舍身同泰寺。后东魏降将侯景叛乱,攻破城池,梁武帝在动乱中饥病而死。然而,在重用士族平衡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多予以各种优惠。其时,置衡阳郡湘潭县,为士族提供租税,供他们享用。

  唐天宝八年(749年)湘潭县更立,也有深因。

  这一次调整县、州政区,当与唐玄宗李隆基整顿政区地名有关。《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载: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登上帝位后,注重起用良相,选拔人才;纳谏从善;精减沉员,改革机构;重视农耕,兴修水利;大兴文化,编撰大典《唐元典》等。安抚边境而致安宁,史称“开元盛世”。但开元中末之交后,好虚名而兴武功,终于引发“安史之乱”。

  不过,史载唐玄宗在天宝之初,在更改政区地名方面,力度超前。《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载:天宝元年九月,“更改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十一处。”取得了可观成就。但因憎恶安禄山而更改地名,由此导致众多避讳地名出现,给后世政区地名的命名、更名,带来负面影响。唐天宝八年(749年),划衡山县北部等地域,复置湘潭县。当是唐王朝政区地名整整之余韵,显然与李隆基治政有关。这对县级政区稳定、延用,有一定作用。

  湘潭自南梁置县后,县名不易,县域大变,县治三迁,终治今址。自县治今湘潭县易俗河城塘镇属潭州后,县域初定,县治历为州、区、市驻地,归属随政区调整而随属。

  1949年湘潭县属长沙专区,专署初驻岳阳,旋迁湘潭县城。1950年1月,于湘潭县城区置湘潭市。1952年置湘潭专区,属之。1959年湘潭县划属湘潭市,1961年又复属湘潭专区(1968年改为地区)。1980年湘潭市升为地级市,辖雨湖、湘江、岳塘、板塘和郊区5区。1983年撤湘潭地区,湘潭、湘乡2县划入湘潭市。1992年撤雨湖、湘江、雨湖、板塘和郊区,置雨湖、岳塘2区;同年湘潭县治迁驻易俗河镇。

  共和国《湘潭县志·建置》载:共和国成立后,湘潭县域11次析出划入,共减少2000余平方公里地域(另置其他政区),终成现域;1983年7月后,历属湘潭市。

  湘潭市现辖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市境多低山丘陵,间有河谷平原。气候湿润。湘江及其支流涓水、涟水流经全境。农业产稻、花生、烟草、棉花。盛产茶叶、西瓜、甘薯。特产有湘莲,亦产油桐、柑橘。山地多竹树,有银杏、楠木、红豆珍木。矿产多矽砂、耐火泥、石膏、锰、煤、磷等。工业有冶金、机械、纺织、化工、建材、建筑、建材等。水、陆、空交通便捷。纪念地有韶山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齐白石故居、黄公略故居。古迹名胜有关圣殿、云门寺、大唐兴寺遗址、鲁班殿、江西会馆、汉城桥、昭山禅寺等。

  出品 /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新湖南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策划 /周小雷 罗咸辉 廖义刚

  执行 /张咪 刘韵霞 龙子怡

  本期特别鸣谢湘潭市委宣传部

  往期回顾: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① | 炎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②|茶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③|攸县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④|醴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⑤|株洲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⑥|天元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⑦|荷塘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⑧|芦淞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⑨|石峰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⑩|渌口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⑪|长沙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⑫|星沙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⑬|芙蓉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⑭|天心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⑮|岳麓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⑯|开福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⑰|雨花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⑱|望城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⑲|浏阳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⑳|宁乡地名由来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